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歸隱自然的西方詮釋——從凡·高看後印象派田園繪畫

歸隱自然的西方詮釋——從凡·高看後印象派田園繪畫

後印象派又稱為後印象主義,誕生於十九世紀末期,曾一度受印象主義畫風的影響,但後來他們漸漸不滿印象主義過於重視客觀世界的描繪,不滿足於只是從事物的表面捕捉瞬間即逝的色與光,而是把注意力轉向主觀的再創作,著重表達自己的藝術追求與情感個性。畫家們更多的是表現性的筆觸,用色彩去塑造物體的體積感、量感,以及繪畫的造型性和裝飾性。後印象派主要以凡·高、高更、塞尚為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創作傾向又有各自鮮明的藝術個性,為現代主義繪畫誕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

凡·高的田園繪畫

凡·高(1853—1890)是後印象派的代表性畫家,出生於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他生性善良,同情窮人,年輕時曾當過店員、教師、礦工、傳教士等。在繪畫上,他主要是靠自學,早期受荷蘭畫派的影響,作品關注現實,以一種陰鬱調子和稍加變形的手法刻畫底層人民的生活,畫面基調常是低沉的。

圖1吃土豆的人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吃土豆的人》(圖1)為那時期的典型作品,畫家想表現農民誠實的勞動和生活的真摯感情。1886 年他同提奧一同前往巴黎,這裡成為凡·高藝術上的轉折點。凡·高和印象派畫家進行交往,從馬奈、莫奈、雷諾阿的光色變幻的色彩表現中受到啟發,促使他改變自己原先的陰鬱風格,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畫風變得輕快明亮。

圖2巴黎屋頂的景色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巴黎屋頂的景色》(圖2)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這幅畫是從東南面俯瞰巴黎全景,中間聳立在灰色房屋之上的是先賢祠的圓頂,左側是巴黎聖母院。這幅畫沉實的筆觸和銀灰的色調還是巴比松畫派的風格。同一年凡·高畫的《蒙馬特的風車》(圖3)筆觸更顯明快,色調也很明朗,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來,凡·高的繪畫逐步發展到偏重於追求個人獨立精神和主觀情感的表現。

圖3蒙馬特的風車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1888 年凡·高從巴黎搬到法國南部阿爾,陽光燦爛的普羅旺斯田園風光打開了他畫畫的激情之門,凡·高讚美阿爾:「呵!盛夏美麗的太陽!它敲打著腦袋定將令人發瘋。」陽光下的法國南部,被陽光照射得似乎要燃燒起來,這個時期,凡·高的創作熱情,簡直達到了瘋狂的程度。他熱愛這片土地上的田園生活,對他而言,藝術是一種純個人化的表現方式,他把自己熾熱的情感作為藝術創作的動力。他經常出外寫生,往往根據自己的主觀情感色彩擺布畫面,作品自由隨意、個性張揚,通過對色彩的單純感與表現力的追求,將色彩的表情功能發揮到了極致,獲得了一種粗獷的情感宣洩的藝術視覺效果。在這裡不到兩年時間,他畫成數百件作品,超過其全部作品的五分之三。《在普羅旺斯的農舍》這幅畫中,薰衣草花田和童話世界般的農舍讓畫面極為美觀,我們可以感覺到凡·高到此地第一年進行寫生時歡欣雀躍的心情。

凡·高熱愛土地,大地和麥田也是凡·高作品中較為引人注目的一類題材。凡·高有大量表現大地或麥田的作品,通過對原野的熱愛來表現他對生命的追求。創作於1889 年的《日出時有收割者的麥田》畫面中,金黃色麥田與地平線上的冷色調相調和,波動的麥田和靜謐的山脈之間產生對比。凡·高說:「我沉迷於那些群山映襯下的廣大麥田,大片的黃色、嫩綠色、紫色,了無雜草的新翻的土地,蒼野四放,色彩斑斕。不安的天空下面大片延伸的麥田,我沒有必要可以去表達什麼,它們會自動呈現那種憂傷和極度的孤寂感,我希望你能儘快看到這些畫,它們能把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話告訴你,把我在鄉下見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告訴你。」

凡·高的畫有著一種強烈的情緒化色彩,他用鮮艷奪目的顏色、旋動奔放的筆觸直率地表現對象,不關注於客觀物象的再現,而注重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他曾說:「我擁護藝術家的權利。不畫固有色或忠於固有色而給予我們永恆性的東西。我愛一個幾乎燃燒著的自然,在那裡面現在是陳舊的黃金、紫銅、黃銅、帶著天空的藍色,這一切又燃燒到白熱程度,誕生一個奇特的、非凡的色彩交響。」我們可以從《有麥垛的麥田》這幅畫,看到他所說的熾熱色彩、色調。

凡·高愛自然猶如愛自己的情人。他的風景畫不是田園風光的再現,他愛的是對象的本質,是人們生活在其間的大地母親,是孕育生命的天地空間!凡·高畫遍地莊稼的田野、枝葉繁茂的果園、赤日當空下金色大地等,他的畫面所有的筆觸都有運動傾向,從天際到田壟、從農舍到籬笆、從麥穗到太陽,都在呼喚、在交融、在發散激情四射的光芒,凡·高愛的不僅是光,而是發光的太陽。這樣的作品有很多,描繪普羅旺斯夏天陽光的有《收穫》(圖4)、《麥垛》(圖5),以絢爛的色彩、奔放的筆觸表達狂熱的感情,通過對原野、麥田的熱愛來表現對生命的狂熱追求。凡·高接受印象主義的色彩畫法,而不拘泥於印象主義的表現原則,憑著自己被德拉克洛瓦的思想所滋養的狂熱氣質,大膽把點彩畫法及響亮的色彩世界揮灑在畫中,其畫面往往通體透明,了無半點渣滓,明度和色相的掌握十分嚴謹,善於在極其複雜極其豐富的色塊、色線和色點的交響樂中托出對象本質的神態樣貌。畢沙羅當時就感覺到,凡·高「會把印象派畫家們遠遠拋在後面」。

圖4收穫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5麥垛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凡·高對於日本版畫的喜愛如同印象派畫家一樣,日本版畫是他在巴黎看畫展所獲得的重大發現。凡·高後期的一些作品,喜歡用對比強烈的大色塊和粗黑的輪廓線表現形體和組織畫面,顯然是受日本版畫影響,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他比一般印象派畫家從中吸收借鑒得多,而且推進得強烈。於是他的作品像日本版畫那樣,並不重視立體、空間和陰影的表現,只強調色彩的對比效果,凡·高用的是錯綜的濃色筆觸塗繪畫面,增強了物象的厚重感,物體的結構也顯示出來了,畫面的裝飾效果並沒有削弱,強烈的筆觸結實有力地塑造了對象。

圖6麥田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凡·高說:「我沉迷於那些群山映襯下的廣大麥田,大片的黃色、嫩綠色、紫色,了無雜草的新翻的土地,蒼野四放,色彩斑斕。不安的天空下面大片延伸的麥田,我沒有必要可以去表達什麼,它們會自動呈現……」凡·高因對田園生活摯愛,故創作了《麥田》(圖6)。陽光燦爛的麥田成為凡·高摯愛的繪畫題材,打碎了傳統樣式,重建了一個新的表達方式,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強烈個性和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很難為當時的人所接受。但是他的藝術風格對後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乃至二十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派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實際上,野獸派是直接繼承和發展了後印象主義的凡·高、高更等的畫風,進一步強調繪畫要表現畫家強烈的個性,並主張多用大色塊和線條構成誇張變形的形象,以求得畫面「單純化」的裝飾效果。現代藝術無論花樣怎樣翻新,終究都是從最基礎的土地出發。

圖7麥田上的烏鴉群 荷蘭 凡·高(圖片來源於網路)

《麥田上的烏鴉群》(圖7)是凡·高自殺前的最後一件作品,畫面中色彩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在創作這幅畫時,凡·高的一封信這樣寫道:「我的生活從根基上被破壞,我的腳只能顛簸著走。」由此可以看出,凡·高當時創作時凝視著即將襲來的死神時那種絕望、蒼涼和悲傷的心情。天空的顏色是純黑與鈷蘭的混合,毫無生氣,讓人感到神秘、恐懼,預示著死亡的到來,金黃色的麥田,象徵成熟的生命力,好像在與死亡的黑暗抗爭,太陽的光芒似乎想衝出畫面。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承受著某種巨大的壓抑,畫中顯示出想要擺脫這種壓迫時不安的心情。

凡·高通常根據自己的主觀情感色彩布置畫面,作品自由隨意、個性張揚,通過對色彩的單純感與表現力的追求,將色彩的表情功能發揮到了極致,獲得了一種粗獷的情感宣洩的藝術視覺效果。晚期凡·高由不滿足客觀真實色彩再現開始,發展到偏重於追求個人獨立精神和主觀情感的表現。回顧凡·高繪畫的歷程,仔細閱讀他遺留下來的一大堆書信,我們可以知道,凡·高遵循了做人所應當恪守的原則,那就是對自己誠實。他的瘋狂與自殺,絲毫無損於他純潔的精神。凡·高是後印象派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也成為眾多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研究的對象。尼采說,有些人要到死後才真正出生!這句話用在凡·高身上再貼切不過!

《歸園田居:田園繪畫審美衍變研究》

作者:王秋艷

責編:任俊紅,李淑麗,王麗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8

ISBN:978-7-03-052915-2

《歸園田居:田園繪畫審美衍變研究》從史料、圖像、技法等多角度,探討中西方不同時期的田園繪畫的風格演變、美學內涵與技道問題,深入理解和把握田園繪畫藝術的精神內涵。全書共六章,分別是上古時期田園繪畫審美流變,中古時期的田園思想及田園繪畫審美(上),中古時期的田園思想及田園繪畫審美(下),近現代、當代田園思想及田園繪畫審美,中西方田園繪畫比較,田園繪畫個案分析—當代彩墨田園山水。

(本期責編:李文超)

一起閱讀科學!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胸外科關鍵手術技術——肺切除及支氣管成形術
漢帝國的信仰結構
恆牙像青春,失去就不會再回來!不想失去它,你得這樣做
煤系氣儲層縫網改造技術及應用
系統動力學文獻計量學分析

TAG: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