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什麼非要當皇帝?
作者|周朗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嘖嘖嘖,好多——好多呵,諸位,列位,在齊位,好多人咒罵袁世凱的帝制復辟呢,你們大家參與了嗎。瞧瞧,唔,1915年尤其罵得兇狠無比呀,「打倒漢奸走狗袁世凱!」「懲處袁世凱賣國賊!」……真是捶胸頓足怒火衝天,唯欲殺之而後快。百餘年後,2017年了,罵聲好歹消弱下去,漸漸平復多了,但依舊不絕於耳,主流評論幾乎是貶,民間則道聽途說地流傳袁世凱荒淫無度好喝人奶,聞者無不動怒,看樣子袁大頭註定遺臭萬年了。但是,近些年也有幾個討厭烏合之眾瞎嚷嚷的「開明人士」,抄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更關鍵是本著對他們眼中無知無腦的群氓的厭惡,烏合之眾反對什麼他們就贊同什麼,就要跟你鬥鬥氣,「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贊同」,他們說,因此他們想方設法替袁世凱開脫,力求證明袁世凱其實並非賣國賊,反而是鐵血丹心的愛國者。其實,1915年「籌安會六君子」也曾為袁世凱大皇帝搖旗吶喊,當時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惹火了不少革命黨和進步人士的。可是袁世凱終究因為尿毒症而亡故,彷彿遭了報應中了巫蠱之術,於是乎烏合之眾紛紛拍掌大笑:袁世凱這帝國主義的臭走狗,總算在人民群眾的罵聲中驚懼過度,膽裂而死了;可憐的「六君子」們以及後來的「開明人士」則抱作一團痛哭流涕,奔走疾呼:嗚呼哀哉,卑鄙群氓,氣殺袁老英雄!國家無望矣哉……
當然,也有好些歷史學家評價袁世凱復辟帝制是瑕不掩瑜,參考對斯大林和毛澤東的評價,說他七分功績三分過錯。
針對袁世凱的褒貶,無非主要基於對其稱帝的看法,豎起大拇指贊同袁世凱稱帝的,自然歡呼叫好,掄拳頭振臂捶胸干跺腳的,對復辟帝制怒髮衝冠火冒三丈,恨不得殺袁而後快。這比較遺憾,兩派人在頭昏腦漲的論戰中往往只為打壓對方,對人不對事,忽略了袁世凱的功績,也忽略了對稱帝一事之好壞的冷靜思考:帝制是否真有反對者所宣揚的那樣禍國殃民危害巨大呢?撇開政治立場,我認為或許沒有吧,我想,清王朝的腐敗,根本是社會制度落後問題,但關鍵更是人事管理危機,一切制度再好,都需要人來管理和執行,人不行,任你是美式民主還是社會主義特色道路,一樣不行。說到底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專制制度搞了兩千多年,這兩千多年有多少朝代更替?在全世界都搞小農經濟的時代,封建專制制度這個上層建築最適合小農經濟這個經濟基礎的吧,尚且不斷有國破家亡,哀鴻遍野,流血漂櫓,白骨千里,導致朝代更迭,所以一味推卸過錯於制度之上,是不對的,今日阿拉伯地區不還有看起來落後腐朽的君主獨裁的社會制度么,也未見其國內如何如何民不聊生水深火熱。事實上,大清帝國淪為半殖民地,主要就是統治者腐敗無能,跟制度關係不甚鳥大,俄國彼得大帝改革之前的俄國,明治天皇維新之前的日本,風俗制度等皆落後於強國,然而二位雄主卻憑藉個人之英明神武使得二國終於後發趕超,力挽狂瀾。前蘇聯的共產主義制度夠好夠先進吧?號稱世界最先進最科學最合理之政治制度,然而統治者無能,照樣搞得國力衰竭,民生凋敝,最後亡了國。我們今天距離老袁稱帝一百多年,他復辟稱帝那事兒跟我們現實聯繫不怎麼大,反而有利於我們旁觀者清,索性暫且拋開革命派及其領導的群眾的反袁觀點和老袁的幕僚以及同情者支持者的挺袁立場,拒絕革命派和挺袁派的飯局及飯後服務,也先敬謝客觀派對袁世凱的中肯評價,自己思考一下袁世凱為何稱帝,畢竟讀書就像和老婆干那事兒,樂趣自得,不宜請別人代勞。
首先了解一下何為「復辟」。復辟,又稱重祚,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辟,意為君主。中國歷史上的復辟,一般都是通過政變,剝奪前任君主的統治地位,從而復闢為君。歷史上的君主復辟,有同朝代的,也有不同朝代的,大都是君主或君主後裔再度奪回政權,如唐中宗、明英宗、查理二世、路易十八、拿破崙一世和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袁世凱的復辟比較特殊,他原本就不是皇帝或者皇位繼承人甚至連皇族都不是,既不是前朝復辟也不是前帝以及前帝的後裔復辟,就這一點來看,所謂的袁世凱復辟的難度比以往的復辟都還大,畢竟以往的復辟還有較多甚至絕大部分人支持之前的社會制度或皇朝,到袁世凱時,提起封建帝制,似乎已是過街老鼠叫革命者人人喊打了(袁世凱復辟,老百姓沒啥有覺悟的反應,後來張勳復辟那會兒,溥儀重新做皇帝,也沒見哪個六嬸三太公造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不知自做主,除非你剝削太厲害,不得不造反,否則絕大多是政府說什麼是什麼,誰主掌政府他們不管也管不著,老百姓真是可憐如一群羊,強盜們互相廝殺,誰贏了誰就是牧羊人),這時候復辟,表面是袁世凱自己要做皇帝,根本是封建帝制要死灰復燃。
其次,既然中國人咒罵袁世凱復辟,說明在大多數人眼中袁世凱要恢復的,是跟中國的大清王朝一樣的制度。事實上對多種國體政體,大多數人並不能區分,即便是帝制,也有好幾種。袁世凱的復辟帝制,本質上不是復辟大清帝國那樣的帝制,他打的正是英式君主立憲制的旗號,準備行的是類似於德國威廉二世和日本明治天皇的帝制之實。
那麼,袁世凱究竟為何要復辟帝制呢?
提到這個問題,我們第一反應是袁世凱想當皇帝搞家天下。他當皇帝為了什麼呢?為了搞獨裁,搞獨裁才好搞家天下,這一點朝鮮金氏政權、台灣蔣氏政權無不如此,獨裁,獨裁,雖無皇帝之名,而行皇帝之實,國家大權還父死子繼。於是乎,我們就翻遍歷史書,找出各家之言,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後不論是辯證地一分為二看問題也好,不辯證地一味嘲諷咒罵也罷,免不了將袁世凱貶斥為竊國大盜、民族罪人。但有一點我們往往忽略了:那些史書記載可靠嗎?《曾胡治兵語錄》中有這麼句話:「軍事是極質之事,二十三史,除班馬而外,皆文人以意為之。不知甲仗為何物、戰陣為何事。浮詞偽語,隨意編造,斷不可信。」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寫歷史的人,絕大部分沒有參與創造歷史,對歷史的真相和內情自然只好各抒己見,發一家之言。書籍無非是人言,既是人言,則有真假虛實之分,多數人言未必全真、未必全假,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因此聽者比較為難,若要一一考證查明真假虛實,恐怕一件史書中的牛毛小事都有可能耗費一生精力,只好懷疑地看待,憑自己的認知能力選擇判斷何者該信,何者不可信。是故胡適之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於專業歷史研究和業餘研究歷史確是金玉良言,不管你讀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這個人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我們問。顯然,換成那個人,就做不出這樣的事來。所以,先了解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對於了解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極為關鍵。從這點來看,研究歷史人物需要學習偵探破案和法醫驗屍的手段。遺憾的是,真正與歷史人物朝夕相處過的人太少,所以我們只能藉助歷史資料——正史野史、甚至道聽途說的一些流言蜚語,來揣測這個人到底是怎麼個人。
袁世凱是怎麼個人呢?
一、政治家。
袁世凱身為民國大總統,這點相信無可爭議。
二、軍事家。
軍事家的名號,是打出來而不是吹捧出來的。袁世凱自小喜愛兵法,立志學「萬人敵」。嘗自謂「三軍不可奪帥,我手上如果能夠掌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 常常不惜重金搜羅購買各種版本的兵書戰策,被人譏笑為「袁書呆」。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軍亂,袁世凱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他率領一支清軍配合行動,殺死了幾十名兵變參與者。戰鬥中,又一路放槍,帶頭沖在最前面,以其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將他讚揚了一番,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報以首功。1884年,袁世凱總督朝鮮,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之後,袁世凱奉命於天津小站以西法練兵,數年後在山東巡撫任上以小站新軍成功鎮壓義和團,之後更成為北洋軍領袖。袁世凱無疑是軍事家。
三、野心家。
位高權重,而實力強大時機成熟,取舊君舊朝而代之者,數不勝數,王莽、劉裕、楊堅、趙匡胤都是代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當皇帝這是人之常情,誰沒有野心呢?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13歲時袁世凱曾制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這寥寥數字,充分體現了袁世凱的壯志雄心。可惜「野心家」這三個字一向是貶義,我把袁世凱這位有宏圖大略的人稱為野心家,是褒義。
四、愛國主義者。
咒罵袁世凱是獨夫民賊的,幾乎同時咒罵他是竊國大盜。說袁世凱是愛國主義者,相信不少人反對。但縱觀橫看,歷史上的獨夫民賊和野心家們也大都是愛國主義者,袁世凱作詩「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可見他內心是極其不滿列強入侵中華,國家主權淪喪成為半殖民地的。早在朝鮮時,袁世凱就採取一些強硬手段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戰爭前還曾經多次派人暗殺袁世凱,只不過沒有成功。而後來與日本簽訂被稱為「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實際上也是當時袁世凱無可奈何的緩兵之計,一方面,日本擺出不簽約就兩國大戰一場的姿態,軍艦在渤海一帶游弋,山東、奉天兵力增加,關東戒嚴,日僑紛紛回國,袁親眼目睹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作為甲午戰爭參與者和掌管國家的大總統,他深知中國國力衰弱,打不過日本;另一方面,因為擔心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藉助日本勢力,「將效法吳三桂,引外兵擾亂本國」,所以不得不簽訂條約從而促使日本放棄支持革命黨人對袁世凱政府的顛覆奪權。後來的蔣介石,也遇到了和袁世凱類似的問題。將簽訂「二十一條」時,袁世凱說:「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內政,如第五號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堅拒到底,盡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後通牒已將第五條撤回,凡侵主權及自居優越各條亦儘力修改,並正式聲明將來膠州灣歸還中國。在南滿雖有居住權但須服從警察法令及課稅各條亦與中國人一律。因此,與初案相比已挽回許多……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故權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後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經此大難之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卧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希望『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可見,罵袁世凱是賣國賊,未免有些草率,而歷史學家卻偏偏在後來用「二十一條」來指責袁世凱一心稱帝,不惜賣國。當然,和袁世凱復辟帝制一樣晚節不保的「大漢奸」汪精衛也號稱自己是愛國主義者,絕無賣國之義,不過是卧薪嘗膽,曲線救國,汪的老婆陳壁君後來被國民黨共產黨分別囚禁過,始終堅持認為「汪先生沒有賣國」。汪精衛是在與蔣介石爭權奪利過程中落敗後投靠日本人企圖與蔣一決高下的,雖本質上未必想做漢奸,但受日本影響深重的汪內心的確比較靠近日本——事實上除了日本他也別無依託,不像蔣介石還有美國這邊勢力可求救——也主張對日妥協,其成立偽國民政府充當侵華日軍的幫凶,種種所作所為的確可認定其是漢奸,是賣國賊。袁世凱一家獨大,軍權、錢權、政權他一手控制,國內外普遍推崇其政權為中國唯一合法之政權,在中國就是他說了算,即便要做皇帝,又何必低三下四求日本人撐腰?所以簽訂「二十一條」,實在是無奈之舉。袁世凱向來就特別厭恨日本,從在朝鮮與日本軍隊結怨,再到中日甲午戰爭目睹中國軍隊戰敗時痛心疾首,袁並非主動向日本獻媚求援的人,袁雖是手段詭異甚至有些立場不堅定的政治家,但從小熱愛軍事的他本質上是熱血軍人,是有強烈抗敵意識的愛國主義者。遺憾的是,明治維新前也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忍辱負重,爭取時機奮發圖強,終於一躍而上和西方列強平起平坐,中國卻沒法搞出自己強兵富國的明治維新。
分析了袁世凱是個怎樣的人,我們可以據此分析他為何非要復辟稱帝。
一、袁世凱心中中國傳統的帝王思想。
袁世凱的秘書顧維鈞回憶道,袁世凱是個開明的人,有些自由主義的傾向,和泥古不化的官僚們比,他推崇革新,在經濟文化上積極學習西方,但他本質上是箇舊派人物,思想中傳統部分根深蒂固。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封建帝制,改朝換代無數,做皇帝的人換來換去,皇帝這職位始終不變,《西遊記》裡面孫悟空大鬧天宮不就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么,沒錯,清政府因為腐敗無能終於內憂外患而覆滅,可是大漢政府不也這樣嗎?大唐政府不也這樣嗎?大明政府不也這樣嗎?這些朝代覆滅後不也有新的朝代繼承,有新的皇帝勵精圖治開創盛世嗎?所以袁世凱有充分的歷史根據認為,只要自己繼清朝之後開創新的皇朝,勵精圖治,一定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一代明君。漢、唐覆滅後,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紛爭不已,明政府表面上是李自成打垮,實則是被外族入侵而亡。袁世凱和平地解決了清政府退出統治地位的問題,避免了漢、唐之後的天下大亂國家分裂;也避免了明之後外族統治中華的結局,沒有使中國從半殖民地變成徹底的殖民地,讓外國人做了中國人的統治者。就這一點來看,袁世凱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既然做到這一點,說明他的本事比歷史上許多開國君主都大,進一步完全可以效仿歷史上的明君賢主,開創出一個新的偉大皇朝來。而縱觀國際,袁世凱雖然在經濟文化上努力向西方學習,但政治上,他未必認為西方就比中國強,況且當時西方不也大部分還是君主制嗎?西班牙、英國、奧國、德國、俄國、義大利都是有君主的。先進的西方列強尚且沒幾個願意學習沒有皇帝、總統權力受國會監督的美國民主。你要不僅政治經濟文化落後,而且國民普遍素質低下大字不識幾個的中國有崇高的覺悟,去搞什麼國民黨宣揚的共和與民主,這豈不是揠苗助長嗎?之所以說帝制是落後腐朽的,主要因為看到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之後的痛心疾首。我們今天自然普遍認為,封建帝制是落後的,不合時宜的,事實上的確如此,但當時國內外的形勢,以及日本在明治天皇領導下成功的維新圖強,都令許多人相信,中國還是需要有一個皇帝來領導大家奮發圖強的。那時候的人哪裡學過什麼馬克思主義,知道封建專制以後是資本主義社會,再以後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他們認為帝制合理,也很正常。袁世凱心中的帝王思想,是促使他稱帝的一大原因。
二、個人的政治野心。
個人的政治野心,毋庸贅言。公務員誰不想當官?小官想當大官,大官想當國家領袖。袁世凱既然掌握天下兵馬最強力量,又稱帝之心,自然而然,不足為奇,那種情況下沒有幾個人不想搞獨裁統治當皇帝。
三、日、德兩國行帝制而強大帶來的刺激。
德國的強大,自不必多言,德意志統一前,作為德國一部分的普魯士就是歐洲傳統的軍事強國,尤其在腓特烈大帝時期,更是所向披靡威震歐陸,後來戰勝普魯士的拿破崙就曾在腓特烈大帝墓前感慨「如果他還活著,我們就不可能來到這裡」。俾斯麥統一德國以及擊敗法國的拿破崙三世後,德國的實力飛速上升,發展迅速,在工業生產上甚至超過了歐洲第一富強的英國,軍事上一戰前在全歐洲德國擁有最強大的陸軍,連產生過偉大統帥路易十四和拿破崙皇帝的傳統陸軍霸主法國都畏懼三分,俄羅斯也不得不佩服德國的軍事實力。而德國經濟和軍事的突飛猛進式強大,關鍵在於它有英明神武的領導者,也就是德國皇帝,德國的君主制和軍事尚武風氣使它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壯大到令敵人畏懼,令朋友艷羨。日本呢,明治維新前,同樣忍受著歐美強國入侵、主權淪喪的國恥,連風雨飄搖的大清國的君臣們都覺得日本不會有什麼作為,可是甲午海戰大清國被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後,日本正式確立了自己亞洲霸主的地位,取代中國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並且逐漸強大到擺脫歐美強國的壓迫,成為與之同列的世界強國。德國的強大,德皇威廉二世對國家的決定性影響,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在訪問德國期間是親眼目睹的,他很好地把自己的感想傳達給了大總統父親。日本呢,日本是袁世凱的老對手,袁世凱跟日本人打過交道,區區一個島國,正因為一場明治維新,居然能夠佔領朝鮮半島,打敗偌大的大清帝國,恐嚇大清帝國簽下不平等條約,不能不令人驚訝。想一想,如果中國也有一場明治維新式的改革,那將會變成何等強大?光緒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軟弱無能,不能像祖先努爾哈赤和康熙那樣殺人流血,所以錯失改革機會。不要說在朝鮮跟日本人打過仗的袁世凱當時和維新派走得很近,即便是李鴻章,也深知中國不維新改革必亡,李鴻章自嘲是大清國的裱糊匠足以說明他預料到大清國不過是破房子搖搖欲墜,距離滅亡不久矣。實際上,如果光緒皇帝擁有少年康熙殺鰲拜的膽略,親手刺殺慈禧,帶侍衛上金鑾殿雷厲風行砍死慈禧的黨羽們並誅九族,大清國的改革維新還是有希望的,可惜可惜,唐太宗李世民搞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逼迫父皇退位,後來成為一代明君人人稱讚,信奉「孝悌」的天下儒生們誰又管他殺不殺父母兄弟?光緒帝殺掉一個不是自己親媽的老女人,能引起多大反對?光緒軟弱!不滿慈禧的大有人在,張之洞不就討厭慈禧「牝雞司晨」么,光緒只要玩個圖窮匕見之類的手段,親手宰了慈禧,順勢殺光慈禧身邊的人,再隨便編個慈禧病故的理由即可。袁世凱是打仗的人,是熱血男兒,對慈禧當政亂國想必暗地裡早已恨得咬牙切齒,奈何實力不足,不能造反耳。一旦袁世凱自己成了中國話事人,大總統,他回想往事,一定認為若光緒皇帝是自己這樣的人,維新改革早就成功了。既然那時候沒有機會,現在自己有能力了,為什麼不恢復帝制?畢竟獨裁的帝制是集中全國力量的絕佳制度呀,這樣只需要皇帝英明神武,國家就一定能興盛富強。日本和德國,之所以能短期內迅速富強,因為明君治國,袁世凱能力超群,不輸於歷史上的許多厲害皇帝,他也可以做明君,有何不可?
四、楊度等君主立憲人士以及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蠱惑和煽動。
楊度是人才,讀四書五經時候就不滿學人吹捧韓愈柳宗元的文章,以為不過如此,他自己被湖南大儒王闓運主動收為徒弟,教授帝王之學,滿腦子都想著如何輔佐明君,成就自己帝師和宰相的夢想。其他幾個「君子」,也是人才,並非後來書中貶斥的那種無恥小人,他們都是有信仰的,有的生活簡樸,有的起初還是革命派,經歷過一些變故後,才決定支持復辟帝制,不全是投機取巧和貪圖富貴。至於袁家大公子袁克定,這個偽造新聞矇騙父親的想當太子繼承皇位的傢伙,在蠱惑袁世凱稱帝這件事上可謂不遺餘力。袁世凱一直重視這個大兒子,悉心栽培,從來都帶在身邊,所以袁克定說的話,對老父親袁世凱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袁克定在德國醫治腿疾時,德皇威廉二世就親口對之誇讚自己的功績,講述君主制如何如何讓德國強大,袁克定心服口服,加上自己的確有野心當太子繼承皇位,所以不遺餘力甚至不擇手段鼓吹帝制,煽動老父親復辟稱帝,袁世凱深受其影響。
五、袁世凱對鎮壓國內反叛的自信。
袁世凱手裡掌握當時中國最先進最強大的軍力,又曾經成功地憑威望和政治手段令孫中山、黃興等人點頭稱讚,因此他有信心拿下鬧得最凶的革命黨人們,也相信縱使國內反叛勢力鬧事,不會搞出什麼大事來,畢竟自己是軍事強人,還怕亂黨嗎,況且經復辟黨人和兒子鼓動蒙蔽,袁世凱自己倒相信贊同他稱帝的人還是挺多的,國內國外都多,反叛勢力掀不起大風浪來。至於老百姓,那就是牆頭草,誰打贏了聽誰的。
六、袁世凱強國興邦的志願。
袁世凱的愛國主義者、厲害的軍事家,自幼親眼目睹國家被列強欺侮,又和外國侵略者打過仗,所以早就心懷強國興邦的夢想。
其實,袁世凱稱帝本身算不算所謂復辟,還有待商榷。須知,袁世凱不是已經喪失了游牧民族兇悍強硬作風的愛新覺羅那家子的人,他是率先在中國干學習西方先進科技、軍事和管理制度的實事的實幹家,他的稱帝與之前清王朝的帝制是有較大區別的,說是復辟,也有牽強之處。還是那句話,歷史誰贏了誰說了算,老百姓大多數並不關心和了解政治,即便關心了解,民間的說法,最後總淪為野史、道聽途說,你參加考試作答時還是要依照教科書上的官方定論寫。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管官史野史,大家都是一家之言嘛,不過即便歷史的當事人都未必搞清楚事情原委,所以歷史言論同樣遵循「測不準原理」,哪個黨派哪個人統治國家都不會在歷史書上完全實話實說——本歷史僅供參考,就這樣,就像食品袋上的「圖案不代表實物,具體以實物為準」。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提到巴黎,你會想起埃菲爾鐵塔、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榮軍院,提到歷史我們只記得歷史上的大人物,毫無疑問歷史是屬於英雄的,英雄的榮耀是永垂不朽的。怕什麼「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千年過去,三國的英雄們還在你我口耳相傳中;怕什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多少井底之蛙的老禪師大學究自以為是笑談著獅子與野牛的戰鬥呵,可是蛤蟆終究是蛤蟆,呱呱呱,永遠不敵雄獅一怒天下驚。英雄就像野獸,踏血獨行,「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只為閃耀於人類仰望的夜空,何必求眾生理解贊同。英雄其實都是倔強的少年,為了創造歷史,他們策馬奔騰,不顧哭泣的女人,他們斷頭灑血、拋家舍業,不惜胯下受辱、殺妻求將,人間千古說項羽,失敗的英雄也比市井小民更了不起,不是嗎?
百年後多少今天的男男女女被火葬場的焚化爐燒成骨灰啊,沒有誰記得,大家的子孫後代很快就會遺忘自己的祖先,但歷史和後人依舊會談論並爭議袁世凱這個失敗的大英雄。
※一戰後,英法美三大贏家誰的吃相最難看
※他處處學唐太宗,卻因一把尿壺暴露出差距
※被戲子射殺,被樂器焚屍,這才是真的戲痴
※他可能是西漢最倒霉的王爵了
※風靡中國的五行說是從這裡誕生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