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智紅:人與眾神的狂歡

李智紅:人與眾神的狂歡

李智紅:人與眾神的狂歡

大理之美,美在和諧。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一個失去了節日的民族,就成了失去圖騰的流浪者。在民俗文化傳統已經逐漸凋敝的今天,大理的白族人依然完整地保留著許多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節日。

這些節日,既是大地的頌歌,更是白族人的生活常態,譬如繞三靈。

大理是一塊信仰的熱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信奉萬物有靈,大地不僅僅是人的大地,也是神的大地,仙的大地,佛的大地,神靈不是一個單一的偶像,而是人之外的幾乎一切,森林、河流、草木、野獸……都屬於一個龐大的神靈系統。

在這片土地上,神和人的關係,是宗族關係;仙和人的關係,是親屬關係;佛和人的關係,是鄰里關係。

所有與這塊土地相關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神話,都以節日的承載形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繞三靈,就是這片土地活著的傳統,活著的民俗,活著的神話,活著的記憶。一千多年過去了,相信再過一千多年,依然如是。

雄峻的蒼山,靈秀的洱海,以及大理壩子的豐肥和富饒,孕育出了一個鍾靈毓秀,祥和安寧,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魚米之鄉。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白族人,虔誠地相信,這一切的美好,都是各路神靈盡心護持保佑的結果。因此,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酬謝神靈的民間祭祀活動。繞三靈,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白族人稱「繞三靈」為「觀上覽」,也稱祈雨會。三靈,指的是眾神聚集的聖源寺,眾仙歡會的金圭寺,眾佛降臨的崇聖寺。整個「繞三靈」活動的串游路線,必須圍繞和經過這三個分別代表了神、仙、佛,俗稱儒、釋、道的寺廟,所以稱為「繞三靈」。

每年農曆四月的23日至25日,在稍顯冷涼的大理壩子,剛好處在種植水稻的農忙節令之前,又恰值天氣和暖,山川秀麗。洱海一帶數百個村莊的白族民眾,便乘此閑暇,身著節日盛裝,不分男女老少,以村莊為單位,幾十人至上百人不等,成群結隊,插花戴朵,濃妝淡抹,相邀相約,攜帶祭祀用具和簡單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於的早晨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繞三靈」盛會,酬謝神恩,踏青郊遊,載歌載舞,縱情歡娛。因此,也有人把「繞三靈」稱為大理的「情人節」。

在大理有句俗語:「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繞三靈」是白族人最為盛大的節日,至少要歷時三天。

第一天:清晨,繞三靈的隊伍以村為單位,分為三部分:每隊前有為一男一女,有時也為兩男或兩女的老人,稱花柳樹老人。二人共扶一枝楊柳,柳枝上掛一個葫蘆,一塊綵綢,一人執拂塵,一人執紅扇或甩白毛巾,二人邊舞邊對唱白族「花柳曲」,唱詞幽默詼諧。

中部隊伍除了吹笛子的一人外,有男女舞者數十人,唱調子、打霸王鞭、敲八角鼓、舞雙飛燕。

隊尾由吹樹葉的一人和數十位亦歌亦舞、手執扇子或草帽的婦女組成。大家排成「一字長蛇陣」,在花柳樹老人的帶領下,形成數萬人參加的郊遊隊伍。

繞三靈舞隊的主體,由霸王鞭和金錢鼓對舞組成。節奏鮮明而歡快,節拍由慢漸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繞三靈」隊伍經過的村寨,遊人爭相購買村民們做的銅錢,象徵避邪的太陽膏,象徵女子健康的幼兒小花鞋和小衣服,象徵五穀豐登的花串和小稜角等,人們把太陽膏貼在額頭,把花串等掛在胸前。隊伍邊走邊唱邊舞,一路歡歌笑語,吹吹打打,興高采烈。朋友相見噓寒問暖,情人趁機重溫花前月下,場面宏大,氣氛熱烈。

每到一個村莊,村民還要出來有意阻攔,並推選出最優秀的歌手與之對唱對跳,逗笑鬥趣,插科打諢,唱夠了,跳夠了,樂夠了,才讓對方上路。

載歌載舞的隊伍到達蒼山五台峰下的聖源寺後,要進行一系列隆重的祭拜儀式,焚香敬佛,念經祈禱,祈求本主「撫民皇帝」保佑村村寨寨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祭拜結束後,便在寺旁的河灘、樹林間唱山歌、對調子,跳霸王鞭舞,狂歡娛樂。

夜幕降臨,參加「繞三靈」的人群便三三兩兩地在田野和樹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燒茶煮飯。

飯後,老人一邊喝茶,一邊彈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則約上相好,到樹林深處談情說愛,直至通宵達旦。

第二天:清晨,全體人員又從聖源寺出發,載歌載舞,一路狂歡,來到洱海之濱河俟村的金圭寺,舉行對大理國國王段宗榜的祭祀活動。很多白族人都認為「神都」金圭寺所供奉的,是大理地區最大的本主「五百神王」段宗榜。

祭祀完畢,便在寺院內外的場地上打霸王鞭,敲金錢鼓,跳扇子舞、唱白族調。

夜幕降臨,所有人依然露宿在廟宇四周的野地樹林,開始了又一個狂歡的不眠之夜。第一天晚上沒有分出高下的對歌,要繼續對;沒有訴夠的衷腸,要繼續傾訴;沒有拉完的家常話,要繼續拉;沒有盡情的愛意,要繼續表白。

第三天:清晨,行游隊伍從金圭寺出發,沿洱海西岸邊歌邊舞,向南而行,直至繞回大理古城的「佛都」崇聖寺,祈禱上蒼保佑、永鎮山川、天地安寧。整個節日儀式即將結束,在馬久邑村的本主廟前,歌手們相約來年再決高下,老友們商定來年再敘友情,情侶們相約來年如期幽會。又到了歡會散場的時間,每個人都依依不捨,每個人都百感交集,但又每個人都心懷著一個美好的憧憬,因為每個人都已經在心中定下了來年之約。來年「繞三靈」上,後會有期。

繞三靈是白族群眾名副其實的「狂歡節」,是白族人民在大理蒼山洱海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歷史環境中,長期農耕生活和稻作習俗中形成的別具特色的一種文化空間形式。他傳承歷史久遠,群眾基礎深厚,活動規模龐大,巡遊空間廣闊。尤其是發展到現代,活動內容有了很多變化,參加繞三靈的人員已經由昔日的中老年男婦居多,發展成為白族青少年廣泛參與的一項民族盛會。由於「繞三靈」所包涵的文化內涵、人類學意義極為為豐富,因此除了大理本地人,也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參與活動,國內外眾多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眾多的媒體前來採訪報道;活動內容也由原來的祈福禳災、情人歡會,發展為集春遊、白族歌舞和娛樂為一體的,數萬人參加的大型民俗活動。

大理眾多的廟堂古剎,供奉著的諸神、諸仙、諸佛,體現著一種「天人合一」的和諧關係。佛陀居中,垂目微笑,周圍是喜在眉梢的諸神和安居樂業的百姓,就像一個家,一個長幼有序而又其樂融融的家。「繞三靈」既是眾人的節日,也是眾神的節日,眾仙的節日,眾佛的節日。活動中,纏綿的情歌與莊嚴的禮佛互不矛盾,民間的俚俗與虔誠的祈神聚聚一堂。仙家在廟堂歡會,人群在山野行游。佛光普照,人神共居,仙凡同樂,和諧永存。

只要天地不曾老去,白族生生不息,「繞三靈」這一盛大的民族文化節日,便會在蒼山洱海間繼續得以傳承。

作者簡介

李智紅,彝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理事、《讀者》雜誌連續四屆簽約作家、雲南省大理州文聯副調研員兼秘書長、大理州作家協會副主席。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有作品在《人民文學》《民族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全國5000多家報刊以及海外100多家報刊發表。作品曾獲《中國文化報》散文獎;《民族文學》優秀作品獎;2009年度中國散文銀獎;雲南省人民政府第五屆文藝基金獎;雲南省第五、第六、第七屆「花潮」文學獎;2014年度滇西文學獎;首屆自治州人民政府優秀文藝作品獎榮譽獎等各類獎項100多個。已出版文集《布衣滇西》《西雙版納的美》《花開的聲音》等9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作家 的精彩文章:

王真波:民族節日灑神州
鄭立:趙雲山,一山杜鵑的響鞭
鮑朝卿:埃及方尖碑的榮辱史
盧笙:古村記憶
婁義華:感受「香港速度」

TAG:旅遊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