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至少20例骸骨按照挖掘時的地層關係被整齊擺放在一起,展台前一朵朵黃色菊花寄託著緬懷之情。這是剛剛出土,已顯破碎的,埋藏井底83年的紅軍烈士遺骸。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參與遺骸鑒定工作的中山大學副教授李法軍在仔細整理烈士遺骸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9月22日上午,廣西桂林灌陽縣新圩鎮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內,當地組織召開了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鑒定結果情況通報會。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珍表示,通過各方面綜合分析並經過充分科學的論證,從酒海井裡清理出的人骨遺骸,就是1934年被國民黨反動派和當地土豪劣紳丟進井裡慘遭殘忍殺害的紅軍烈士的遺骸。

「他們『回家』了,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很欣慰。」參加通報會的76歲老人、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之子周林這樣對紅星新聞說。

目前,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打撈工作還在繼續。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之子周林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打撈過程曲折

潛水員義務協助,先清淤,再打撈

酒海,指的是一種大型盛酒容器。在廣西灌陽縣新圩鎮,有一個天然形成的「酒海井」,井口直徑約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條地下暗河相通,因其形狀故而得名。跟一般的井不同的是,根據各方史料記載,酒海井裡極有可能埋藏著100餘位紅軍烈士的遺骸。

先烈事迹

1934年,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在此打響,紅三十四師從11月29日由湖南進入灌陽,到12月7日離開灌陽再次進入湖南時,部隊僅剩200餘人。在灌陽戰鬥期間,紅軍設立在新圩鎮和睦村下立灣祠堂的戰地救護所里,有一百多名紅軍重傷員因戰務緊急,來不及轉移被敵人抓住,其後被活生生扔進酒海井裡,全部壯烈犧牲。

史料記載比較詳細,當地村民也一直聽說過革命先烈的事迹。不過,此前酒海井裡是否存在紅軍烈士遺骸,並沒有完全得到證實。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位於新圩鎮和睦村的祠堂,曾經是戰地救護所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啟動打撈

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今年8月13日,灌陽縣啟動了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勘探打撈工作,邀請到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專家,攜帶專業裝備下潛到井中進行勘探。

一開始,井水離地面大約有五米深,再往下一米多就是淤泥和石塊。由於石灰岩地貌發育,井下地質結構複雜,岩壁凹凸不平,冒出的石塊十分堅硬。再往下,通往地下河的洞口被淤泥和石塊堵塞,無法繼續往水下進行勘探。

潛水勘探

8月31日,杭州一家潛水俱樂部的潛水專家了解到打撈工作遇到的困難,主動派出4名潛水員,義務對酒海井水下地形進行了仔細勘探。身著100多斤的潛水服進入井裡,潛水員發現淤泥堵塞洞口的情況十分嚴重,建議先行清淤,再進行打撈。

9月1日開始,灌陽縣開始組織抽水、清淤工作。6台抽水泵和水管鋪設到位,其後又調配大功率抽水泵加入抽水。9月9日,終於將酒海井的水位抽至可清淤位置。第二天,清淤工作開始,消防官兵進入井下,將淤泥、石塊裝入加固的桶中,用起吊機運出井外。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井底的石塊被起吊機運出井外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兩位村民加入挖掘

9月12日開始發現遺骸,有的被棕繩捆綁,還有墜石

清淤工作進展了幾天之後,依然沒有發現遺骸。9月9日開始,新圩鎮光明村村民蔣發兆,以及隔壁村的另一位村民進入井中,繼續清理挖掘工作。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村民在井下挖掘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進入井下

蔣發兆告訴紅星新聞,每天早上7點半到中午12點、下午2點到6點是他們的挖掘時間。井下的挖掘工具有鏟子、手套,還有一根橘紅色的水管深入井底,流出的清水用於沖洗石塊,因為淤泥和石塊粘在一起,必須先沖洗,沖洗之後才更有利於發現遺骸。

9月21日,紅星新聞記者進入井中看到,井底遍布雜亂的石塊,其中一側有一處缺口,探身進去查看,可發現裡面是與酒海井相連的地下河,也被淤泥覆蓋。井內岩壁上凹凸不平,一開始淤泥離地面大約6米深,目前已挖去了六、七米,即目前井底離地面大約十二、十三米。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井裡的岩壁凹凸不平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第一具遺骸斜躺著

「9月12日發現了第一具遺骸,在一個回水灣的位置。」蔣發兆告訴紅星新聞,9月12日上午,他們終於在挖掘中發現了人骨,是斜躺著的姿勢,腿骨朝上,頭骨朝下。因為酒海井與地下河相通,有水流作用,因此遺骸的姿勢並不是平躺著。他們估計,一些遺骸可能已經被沖入了地下河裡。

之後幾天,他們又在岩壁一個凹進去的流水回彎處發現了更多遺骸。他們將遺骸先放入一個黑色罈子中,並蓋上紅布,最後再運出井外。

蔣發兆今年50多歲,村裡實行土葬,他以前幫忙進行墓葬,也曾經幫去世的人入殮,但這一次,隨著挖掘出的遺骸越來越多,他坦言感到震驚。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在井底一個凹進去的水流回彎處,發現了第一具遺骸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至少20例男性骸骨

9月16日,灌陽縣將井下發掘出的骸骨運送出井,並由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珍,以及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李法軍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開展對骸骨的清洗、分類、修復工作,並從體質人類學的角度對骸骨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各方面進行科學鑒定。

井裡挖掘出的一些骸骨有的被棕繩捆綁,同時,還從井裡清理出局部腐爛的黑色打結棕繩,和被棕繩捆綁後留有清晰痕迹的墜石等。

通過專家科學鑒定,9月17日得出初步結論:共清理出至少20例人類骸骨,初步判定骸骨為年齡在15歲-25歲之間的男性個體。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9月12日,蔣發兆和另一位村民在井底首次發現遺骸,圖為被清理分裝的烈士遺骸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宣布遺骸鑒定結果

骨骼整體發育較弱,大致確定至少20例,均為男性

在今天(9月22日)的通報會上,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珍發布了鑒定結果:「通過對前期遺骸的清理情況、人骨的鑒定以及紅軍過灌陽的歷史背景和史料記載等綜合分析,並經過多方充分而科學的論證,我們認為,從酒海井裡清理出的人骨就是1934年被國民黨反動派和當地土豪劣紳丟進井裡,慘遭殘忍殺害的紅軍烈士遺骸。」

遺骸與當年紅軍情況相符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李法軍副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對出自於酒海井內的遺骸進行了清洗、修復、測量、鑒定工作,經體質人類學的綜合分析,骨骼整體發育較弱,大致可確定個體總數至少20例,均為男性,年齡在15歲-25歲之間,個體的身高在1.37米-1.63米之間,體重未超過55.67公斤。這些遺骸的資料與當年紅軍的情況相符。

李法軍告訴紅星新聞,這次鑒定難度很大,因為埋藏條件比較特殊,出土的也不是一般的層位,是在井下,但是挖掘清理工作做得非常細緻,所以展示的部分都是嚴格按照地層關係來進行擺放的,現在是初步的分析結果,後續還會有一些深入的研究。

「歷史是不容否定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增加了科學性研究,讓結果更加準確。」李法軍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參加紅軍烈士遺骸的鑒定工作,這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對個人是一種考驗,對學科是一種促進。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9月22日,灌陽縣在酒海井紅軍紀念園舉行鑒定結果通報會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第一批遺骸將安葬到紅軍墓

來自灌陽縣委宣傳部的消息稱,9月24日,灌陽縣將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將酒海井第一批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到紅軍墓中,讓紅軍烈士入土為安。

灌陽縣人民政府縣長盧嵩表示,這一次發掘出來的紅軍烈士遺骸至少有20例,這只是散落在灌陽境內的一小部分。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已經在灌陽全境發現了2560具紅軍的遺骸,散葬在各個地方,灌陽縣委縣政府準備用一、兩年的時間把這些散落散葬的紅軍遺骸全部歸葬在新圩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供後人瞻仰。

▲還在修建中的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全景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紅軍烈士骨骸深埋井底83年終見天日 死時最小15歲 身高不超1.63米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俊峰 發自廣西灌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