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分將至,思念和思念一樣綿長
「
秋 分
范彩萍
(書院詩社社員)
是心靈之約
是水到渠成
這是一個平分秋色的季節
愛和愛一樣多
思念和思念一樣綿長
哦,我把愛寫在紅葉上
你把思念塗在黃葉上
我們相遇在雨絲飄逸的午後
桂花成了我們最初的媒人
我們相擁,用圓潤的呼吸
給玉米和高粱輸入甜味
我們感恩,用深情的語言
釀紅一個季節的高潮
」
知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9月23日丨農曆八月初四丨秋分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
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聲: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二候蟄蟲坯戶:淘瓦之泥曰壞,細泥也,按《禮記》注曰: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三候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1
秋分習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2、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3、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4、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5、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6、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2
秋分養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可用冷水洗臉、洗腳、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洗冷水浴等。
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品詩詞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解讀與賞析
【詞解】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骨瘦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詩意】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賞析】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這首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馬致遠用幾種簡簡單單且算不上新穎的意象,將這些意象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像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讓人瞬間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幾根枯藤纏繞著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顫抖,泛黃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營造出一種蕭瑟悲涼的氛圍。接著,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炊煙裊裊的農家小院,這樣安逸閑適的田園景象讓孤身在外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此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我們還能想像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破舊的古道上,飽嘗了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寂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夕陽正西沉,本是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斷腸人在天涯」。此刻,漂泊異鄉的遊子面對如此凄清的景象,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頓時湧上心頭。
其藝術成就在於靜景與動靜相映。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餘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馬致遠幾乎一生都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窮困潦倒一生,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今秋分,筆者吐露心聲:
秋思
簫聲挽桂香,
細雨話凄涼。
舊年人已去,
紅顏鬢微霜。
詩詞賞析--作者簡介
於靜,致君誦讀匯青少年教育部教師。畢業於山西省忻州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擅長毛筆書法,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TAG:書院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