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針鋒相對?有關「自閉症」他們竟然握手言歡!
有人說,自閉症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
命運多舛的菲菲,僅8個月大的時候父母離異,3歲就發現自閉症的傾向,甚至有嚴重的自殘行為,媽媽迫不得已把她綁住。發病時媽媽時常被她抓咬的體無完膚,曾幾次流露出要帶上女兒一起走上不歸路,以儘早脫離這無盡苦海的想法……
有一本名為《喪子之痛》的書,書中寫道:「失去了父母你就失去了過往,失去了孩子你就失去了未來。」如果你生了一個自閉症孩子,你也會經歷失親的痛苦。「
最新研究顯示,目前中國自閉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為1%。每一百個人里,就有一個人具有自閉癥狀,背後就有一個痛苦的家庭……我們能為自閉症兒童和他們的家庭做些什麼呢?
前不久,騰訊公益就發起了一個「小朋友畫廊」一元購畫的活動,作品多數是自閉症兒童所作。超過1500萬捐款,超過581萬人次參與。
捐款、資助固然是一種幫助他人的好方法,而實際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長的我們,能為自閉症孩子做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多……
中醫怎麼看自閉症?
自閉症最初是在1943年被兒童心理學家Leo Kanner發現並描述的,這些兒童看起來是完全孤立於社交世界的,並且伴有強迫重複的動作和行為。
說到這裡,很多人開始質疑了,自閉症既然是1943年才被確認的一個概念,中醫怎麼可能對此有認識呢?我們曾接觸過一個自閉症孩子,孩子的家長想通過中醫的方法調理,但是直接被某自閉症治療研究中心否定了,自閉症這個病名才出現幾十年,中醫怎麼可能有辦法?
西醫的確是先發聲,傳播的也更廣,但是直接否定中醫,反而說明了我們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
中醫雖然沒有自閉症這個病名,但是關於自閉症的癥狀早在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有記載。
《靈樞.經脈第十》足陽明胃經:「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yǒu)而處」。
其中「獨閉戶塞牖而處」,意思是說關上門窗獨處,躲在自己的世界裡。而這一癥狀,正是自閉症的典型表現之一。中醫認為脾胃互為表裡關係,歸根結底是一個脾胃功能弱下導致的問題。
著名經方家倪海廈曾言:傳統中醫學強在以簡馭繁,辨證論治,根本不在乎病名,端在醫者運用存乎一心。當學者以為中醫藥典越厚即是進步,病理論述推陳出新即是進步,則陷於西醫窠臼而不自知。孰不知中國文化強在歸納法,故萬變不離其宗,而西學重在演繹,所以書本越來越厚。病名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相信,隨著西方科學越來越昌明,西方的研究結果和中醫理論是必然能夠吻合的。
西醫的新進展
在西醫界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自閉症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受損和功能失調造成的。
但目前最新的研究表明,腸道作為人的「第二大腦」或「腸腦」,這個腹部和骨盆里的大腦擁有5億個神經細胞,40多種神經遞質,全身90%的神經信息也是從腸道傳到大腦。
腸腦與大腦之間是雙向互通的,他們之間通過腦腸軸(Brain-gut-axis)進行聯接。腸腦能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影響人的情感,認知和行為,並且腸道微生物可能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自閉症可能也受腦腸軸的影響。
自閉症孩子的飲食和腸道問題很多。據研究,有約40%-90%的自閉症兒童通常只吃五六種食物,有明顯的挑食跡象。在中醫看來,食慾差,不愛吃飯,這正是脾胃功能下降的典型表現,這直接佐證了自閉症是中醫上說的脾胃病。
中醫認為脾胃功能是負責受納、腐熟、消化、吸收這一套完整的系統,如果脾功能弱,會表現為食慾差、沒有胃口,如果胃功能弱,會容易出現腹脹、不消化等情況。生活中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很多自閉症兒童臉色差、肚子大、嘴唇顏色偏暗,這些也都是脾胃功能弱、脾胃虛寒的表現。
同樣都是自閉症研究,西醫從微觀角度研究,中醫從宏觀角度把握,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西方醫學善於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小問題,如西醫將人體分為消化、循環、呼吸等八大系統,每一個系統又可以無限的深入。例如感冒發燒,首先考慮的是發燒的原因,為何有這樣的反應?需要進行血常規等,根據檢查結果可以判斷是否是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然後通過痰培養等判斷細菌或者病毒的性質,選擇對該細菌或者病毒特效的抗生素等處方用藥。
中醫注重整體觀,善於從整體上看問題,剖析事情的本質。感冒發燒,中醫認為發燒是正邪交爭,邪氣來犯,是因為正氣不足,這個時候要做的是提高自身正氣,用藥助自身正氣推邪外出。
雖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用,但既然是一個問題,研究到一定程度,不會相矛盾。早前西方醫學不會認為自閉症和腸道有關,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的越來越昌明,中西醫的觀點開始逐步吻合。
從傳統文化看自閉症
中醫雖然是治療人體的醫學,但是它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就包含了易經。
無論是西醫所說的腸腦,還是中醫上的胃經,都離不開中醫上說的脾胃功能。從易經八卦角度看,艮卦代表胃,在八卦類象中代表一個家庭的小兒子。從卦象上推斷,自閉症的男童發病率高於女童。而西醫的研究數據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中科院所發布的一項報告中,自閉症兒童的發病呈現增加趨勢,其中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4-5倍。
西方醫學注重循證,注重數據,傳統中醫注重「不以數推,以象求之」。或許,會有那麼一天,易經類象的大智慧可以指導循證,有了宏觀的指導,微觀方面可以做的更有方向。
自閉症如何預防和治療?
目前,西方國家對自閉症的治療主要使用的是社會模式,根據不同程度的個體語言,行為,社交能力的表現,對個體在自閉症譜系中做出細化的分級診斷。在得到確切的診斷之後,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資金支持和特殊社區服務,並且可以在特殊學校接受經過特別培訓的具有應用行為分析和訓練。
這種治療手段也在咱們國家逐漸被應用。但是因為需要高額的資金,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是得不到治療。
然而,遺憾的是在這期間卻很少有人提及中醫的治療。我們古人既然能準確的描述自閉症的癥狀,推斷出自閉症的相關數據,難道就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嗎?
既然是胃經病,脾胃功能弱,那恢復脾胃功能自然是重中之重!
一、飲食上
不要吃涼東西,常溫的東西也偏涼。咱們的胃接近四十度的溫度,吃了低於胃的溫度的食物,這部分能量是身體提供的,無疑是消耗身體能量的。
常年嗜食冷飲的孩子,胃氣大傷,往往出現肚子大、額頭暗、臉色黃、食欲不振等脾胃功能受損的癥狀。自閉症兒童原本脾胃功能就偏弱,在這一點上尤其要注意。
很多孩子,自閉癥狀出現的比較早,這個跟母親身體相關。母親的飲食習慣、健康狀況等很大程度也決定了孩子的健康。
二、風水上
艮卦,對應了家中東北方。艮卦代表胃,坤卦代表脾。可在家中東北放墨汁、魚缸、冰箱等陰性物質。在家中西南放石頭、佛經、電磁爐(經常用電磁爐燒水)等陽性物質。
三、經方放大招
恢復脾胃功能的經方有很多, 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不要忘了「保胃氣、存津液」的根本法。
在這裡舉一下幾個方劑供大家參考學習:
恢復津液恢復胃氣——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原方:桂枝三兩 白芍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炙甘草二兩 膠飴一升
參考劑量:桂枝45g 白芍45g 生薑45g 大棗12枚 炙甘草30g 生麥芽60g(或者麥芽糖200ml) 一劑
食欲不振——外台茯苓飲
外台茯苓飲
茯苓三兩 人蔘三兩 白朮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參考劑量:茯苓60g 紅參30g 炒白朮30g 枳實30g 橘皮45g 生薑60g 一劑
胃有虛熱——半夏瀉心湯、黃連湯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 黃芩三兩 黃連一兩 乾薑三兩 人蔘三兩 炙甘草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參考劑量:半夏30g 黃芩45g 黃連15g 乾薑45g 紅參30g 炙甘草45g 大棗12枚
黃連湯
黃連三兩 炙甘草三兩 乾薑三兩 桂枝三兩 人蔘二兩 半夏半升 大棗十二枚
參考劑量:黃連20g 炙甘草45g 乾薑45g 桂枝45g 紅參30g 半夏45g 大棗12枚
胃脹——厚姜半甘參湯
厚姜半甘參湯
厚朴半斤 生薑半斤 半夏半升 炙甘草二兩 人蔘一兩
參考劑量:厚朴60g 半夏45g 生薑60g 炙甘草30g 紅參15g
如果湯藥服用不方便,最簡單的丸藥——金匱腎氣丸和附子理中丸也能給自閉症兒童帶來益處。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金匱腎氣丸溫補津液。
人們稱自閉症兒童為星星的孩子,這是一個數目不斷增加,亟全社會了解和關愛的群體。
中西醫在自閉症領域的探究,都不會停止,整個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和對待自閉症兒童一定會竭盡全力給予最好的支持。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自閉症,了解咱們古人的智慧,並且真正的傳承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也許我們不是億萬富翁,資助不了太多的錢給自閉症兒童,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中醫理念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人,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改變了一個家庭,甚至更多的人。
——在此感謝
畢業於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教育專業的 車盼盼 在自閉症研究方面提供的西醫研究及數據支持。
相關數據參考《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
【特別說明】:
(具體經方的應用一定要諮詢經方醫生!!!!!)
熬藥方法:
將全部藥材倒入鍋中,第一次煎藥時間為大火燒開,小火煎50分鐘,倒出藥液。
將剩下的藥材再加水,大火燒開,小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
服用方法:
將兩次的藥液合到一起,攪拌均勻後分成兩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飯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服用。喝之前熱透。
特別說明:漢製劑量一兩等於15.625g。
所選方劑,僅供參考,方劑的選用化裁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整體情況,如有需求,須遵醫囑。
更多精彩的養生內容,中醫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道經方
小道經方QQ群: 21535031
※堅持吃丸藥,身體發生了五大變化「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傷寒論》方用藥劑量古今折算及配伍比例的研究
※蛀牙真的是吃糖導致的?牙齒髮黃、牙疼、牙齦出血……怎麼辦?這裡都有答案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解關節疼痛——桂枝芍藥知母湯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