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挖耳屎不好,可我就是管不住這雙手啊!
作者:Eric Boodman & 准已婚婦女
翻譯:妲拉
編輯:odette & 一個AI
每年,美國都有大約12500個孩子因為使用棉簽導致耳朵受傷而被送入急診室。從1990年到2010年,約有260000個孩子因為耳朵受傷而被送入急診室。根據統計結果,位於耳道中部的耳膜是受傷最多的部位。
而耳膜撕裂絕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孩子手中的棉棒。
耳屎有其作用。古代的一些醫生會把耳屎當成舒緩藥膏用來塗抹傷口,還有一些醫生認為耳屎的味道可以幫助他們診斷病情:一位醫生曾經寫道,耳屎變甜意味著病人命不久矣。直到今天,醫生們依然認為耳屎是最天然的肥皂,它能幫助我們清理耳道里死去的皮膚細胞和碎屑。
可是,儘管耳屎——或者說得學術一點,「耵聹」——有這麼神奇的用途,我們依然千方百計想把它從耳朵里挖出來。為了掏耳屎,再尖的東西也有人敢往耳朵里塞。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沾著耳屎的棉簽。圖片來源:Steve Gschmeissner/Science Source
「我見過的東西超乎你的想像:髮夾、鉛筆、鋼筆,」當我問起人們會用哪些奇怪的東西來掏耳朵,麻省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耳鼻喉科醫生戴維?榮格(David Jung)博士說,「我聽到過一些建築工人說,『用指甲,輕點兒就行』。這些全都是我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的。」
如果你正在考慮清理自己的耳朵——無論是輕是重——美國耳鼻喉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修訂版的指南會告訴你:住手。就連棉簽也不行,無論它看起來多麼溫和無害。
這條建議不算新鮮。早在1901年,《醫學簡報》(Medical Brief)月刊就曾提出:「若要移除耵聹栓塞,請盡量不要使用工具。非專業人士使用針、鉗子、鉤子清理耳道常會造成損傷。」
耳朵不像我們的牙齒,它不必每天清理。頻繁使用棉棒會造成耳道劃傷,耳膜穿孔和聽小骨錯位,這些都會直接導致聽力下降,頭暈,耳鳴等一系列耳損傷癥狀。更不用說其他奇奇怪怪的工具了……
一套17世紀的22K金個人護理工具,包括挖耳勺、牙籤和剔甲刀。圖片來源:Matthew S. Gunby/AP
很少有醫學建議能夠歷經這麼長的時間而始終不變。現在,誰都知道我們不應該把異物放進耳朵里——榮格的病人在承認自己用各種東西掏耳朵的時候,總免不了有幾分羞愧,這足以證明他們知道自己不該這麼做。
問題在於,人們總會明知故犯。新的指南引用了一項研究,它的標題是「喬斯大學教學醫院的醫學專業人士往自己的耳朵里塞過什麼東西」。這個研究發現,參與調查的該醫學中心工作人員中,有超過90%的人會用棉簽或火柴棍之類的東西來清理自己的耳道。
「掏耳朵的感覺很棒,簡直是一種感官享受。你對這種感覺趨之若鶩,就像吸毒者和吸煙者一樣。」多倫多大學耳鼻喉科教授維托?福特(Vito Forte)博士主持的「OtoSim」公司主要生產耳科檢查的模擬設備,他這樣告訴我們。
一張能讓你覺得爽的圖。
封閉的鼓膜位於耳道末端,在你咀嚼、說話的時候,肌肉和骨骼的運動會推動耳屎向外移動,最終自然掉落,以免影響你的聽覺。把棉簽或者螺絲刀塞進耳朵實際上是反其道而行之,耳屎可能會被這些工具推到耳道深處,有時候甚至會結成硬球。然後,你可能不得不求助於耳鼻喉科醫生,讓他們用微型吸引頭或者鳥喙似的鑷子幫你把它掏出來。
掏耳朵的工具可能很小,但它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忽視:2012年,美國醫保為超過100萬人次支付了近4700萬美元的耳垢球清理費用——當然,野蠻地掏耳朵肯定不是耳屎結球的唯一原因,但它的確是耳屎問題的顯著因素。
往耳朵里塞東西不光低效,而且危險。「雖然棉簽很軟,但耳道內部的皮膚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刮傷,」塞斯?施瓦茨(Seth Schwartz)博士是西雅圖弗吉尼亞梅森醫學中心的耳鼻喉科醫生,也是這份修訂版指南的第一作者,他表示,「刮傷會帶來劇痛,甚至發展成感染。而且你還有可能弄傷鼓膜。」
他說,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我們只能通過手術取出鼓膜,用患者的自體組織對它進行修補。
至於那些民間清理服務,就更要小心了。圖片來源:Mark Masterton/youtube
新指南使用的語言和措辭更加平易近人,撰寫者希望這能幫助人們開始重視這條被忽略已久的醫學建議。
但掏耳朵的壞習慣實在很難戒掉,也許它深植在我們的本能之中,就像使用工具一樣自然。福特曾經接到過多倫多動物園的求助,工作人員說動物園裡的一隻紅毛猩猩耳朵似乎有問題。最後醫生髮現,這隻紅毛猩猩撿了人們吐掉的口香糖,發現它還有黏性,於是把口香糖塞進耳朵,試圖把裡面的髒東西粘出來。
真希望它能讀一讀這份指南。
hmmmm
(編輯:odette)Source:Stat, Doctors admonish us to leave earwax alone. Why won t anyone listen
http://edition.cnn.com/2017/05/11/health/ear-cleaning-cotton-swab-injury-study/index.html
一個AI
大夫,你就隨便他們吧。對有些人來說,除了「挖出好大一坨耳屎」以外,生活中實在沒有什麼別的成就感來源了。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醫生搶救時剪壞患者衣物被索賠,這一千賠的冤不冤?我是有點兒不服
※重症手足口病導致患兒肺出血!一位醫生的午夜驚魂
※減肥勿忘多飲水!細節,這些都是細節!
※海魚比河魚有營養?河魚:不是這樣的,你聽我說!
※觸電會死人,為啥用除顫儀電擊胸部能救人?
TAG:春雨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