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時成為真正的航天強國?請看專家的路線圖
在2017年的航空科學技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做了題為《中國航天發展與展望》的主題報告。
吳偉仁吳偉仁是航天測控通信與航天系統總體設計專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長期從事航天遙測、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研究,負責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計算機遙測系統和遠程航天測探通信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持實現航天測探通信由S頻段近地空間到X頻段深空的技術跨越,提出並實現嫦娥二號對月球、日地位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開闢了我國深空探測新領域;主持實現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樹立了中國航天新里程碑。
在這次的報告中,吳院士提出了中國航天強國建設路線圖:
第一步,2020年左右,重點突破,進入航天強國行列。為此,要完成重大專項,突破瓶頸短板,具備較強國際影響力。具體措施包括: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站,實現月球採樣返回和月球背面著陸,北斗導航衛星實現全球組網,建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實現首次火星著陸探測。
第二步,2030年左右,航天實力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前列。進出、利用空間能力全面提升,部分領域由並跑轉向領跑,擁有較大的國際話語權。標誌性成就包括:百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載人登月,火星和小行星取樣返回。
第三步,2050年,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重點領域超越,航天領跑者之一,具有較強國際領導力。標誌性成就包括:載人登陸火星,月球科研開發基地,飛抵100億公里外,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另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9月20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相關載荷已基本確定,探測器上共有13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上7種、火星車上6種。中國計劃於2020年前後實施的火星探測目前進展順利,正在按計劃穩步進行,對預期的科學目標進行預先研究。
※中國又一款大飛機亮相,比波音787還大,內含視頻,快來圍觀
※中國航空發動機高推重比的重大突破——整體葉盤加工技術
※中國又一款大飛機亮相,比波音787還大
※「太行」還是「峨眉」:網傳換裝新發動機的殲-20首飛
※大批軍用石墨烯材料亮相北京航展
TAG:東方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