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說大家:被遺忘的顧坤伯

大家說大家:被遺忘的顧坤伯

小 張 導 讀

顧坤伯,近代國畫大家,惜其英年早逝,留下畫作亦少,不為時人所重。

觀其課徒畫稿,結體森嚴,畫理明了,蓋因早年所學土木工程之故。

觀其寫生畫稿,筆墨靈動,創「水上漂」筆法,獨步近代畫壇。

2005年,值顧坤伯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童中燾老先生深情回憶老師並評述其藝術成就,字字珠璣、言之鑿鑿,是為本文。

顧坤伯(1905—1970),近代國畫家、教育家。曾名乙,字景峰,號二泉居士。江蘇無錫人,久居上海。善作山水畫,具有嚴謹的學理,同時又涉獵歷代名家。青綠設色獨具風格,將唐宋金碧山水的濃艷和元明淺絳山水的清淡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傳統功力深厚。曾赴名山大川實地寫生,善用水墨烘染,並滲以西法,獨具風格。

本期悅讀時間

帶你認識一位國畫大家

本文約1200字

閱讀需時3分鐘

山水畫到了晚清,甜熟柔靡,空虛無具。及二十世紀,畫學復興,名家輩出,黃賓虹卓然大家,駸駸入於大家者數人,鮮為人知的顧坤伯先生是決不能逃焉者的。

坤伯先生的行實,師兄小坤編有年表,程十發先生嘗於1988 年為出版的《顧坤伯畫集》作序,介紹藝術實踐。值先生百年誕辰,以我對先生的山水畫的認識及有關問題,撰此小文,以志紀念與敬仰。

顧坤伯山水畫小景

畫無「大師」,但畫有大家。

我於「大家」的標準,用賓虹先生兩句話,一曰:「繪事惟創意為難,如其成就,古今相師,所不諱也。」一曰:「藝成勉強,道合自然。」有功力,見性情,能創意,達到了「自然」的高度,是為大家。

畫的「功力」,表現在藝術創造活動(或曰「發現」)的結果,而不僅僅是畫家必須具備的條件。此所以王國維論王石谷「但以用力甚深之故,故摹古則優而白運則劣」,斷為「第三流」。中國畫的藝術道路,師古人,師造化,又「須以自己之心性體貌,融會貫通於手中」(潘天壽《黃賓虹先生簡介》)。大家者,技進於道,得造化之自然,合於畫之自然,出畫家之自然。顧坤伯先生晚年之作,不愧為大家矣。

大概先生四十五歲前的作品,己由能品進於妙品,如賓虹先生所謂:「明乎用筆、用墨,兼考源流派別,諳練各家,以求章法,曲傳神趣」。(《畫法要旨》)先生十三歲投江南老畫師吳觀岱學畫,以後又得陳摩指授,初學王石谷、惲南 田,繼學沈石田、文徵明、唐六如,又涉獵宋元諸大家,融會貫通,結體整嚴,而以「水上飄」的筆法,成一家氣味。

顧坤伯課徒稿(山石法)

顧坤伯課徒稿(樹法)

用筆如水上飄者,空中落筆,著紙運動如波瀾起伏,連續不斷,力實氣空,平而生變,蓋得之於石田的蒼勁而去其枯老,與南田、新羅的流動秀髮,相參無礙,成清沉雅健的風格,雖由人力,實本天機。故先生中年之作,規模古制,而意義不同,性真畢露,的然名家。新中國成立以後,值提倡「現實主義」的機遇,多次外出寫生,或帶學生深入生活,北至幽燕、內蒙、大興安嶺,江南則雁盪、天台、新安、富春、黃山、太湖,既師古人,又得江山之助;晚年簡樸生活之外,惟心儀弘一的高標靜凈,室內張掛法師所書「寧靜致遠」小橫幅及一對聯,終日為伴,游心象外,藝境臻於自然。略舉四端:

一、仿作。《惠山夜泛》《古城河口號》《黃山湯池》《山水團扇》,系仿石濤、梅清、文徵明作品,後三件是在教室為學生示範而作,章法同而筆情墨趣迥然出於自家。《惠山》端重渾厚,坡陁承接深遠,煙嵐遠山一氣充沛,落筆落墨,沉著痛快,真大手筆;《古城河》筆致墨法,磊磊落落,沉凝中寓爽朗;《湯池》則圓勁秀穆,洗盡縱橫習氣,筆墨精神,都不讓原作,或有過之。

二、寫生。近代山水寫生,我得三家。李可染先生寫境,沁人心脾,開時代之新風。傅抱石先生大筆點染,粗中有細,豪氣懾人。顧先生則變化多端:《金山採石礦工地》繁複周密,清潤高華,如良玉生煙;《蘆茨寫生》含滋蘊彩,風神凝遠:至簡筆如《蘆茨埠頭》《釣台小景》《江邊》,獨得簡貴,南田所謂「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煙鬃翠黛,斂容而退」,骨格精鍊,縱橫入於幽淡。

顧坤伯《蘆茨埠頭》

顧坤伯《桐廬寫生》

三、近代寫黃山,卓然者二家:賓虹先生渾厚華滋,離形得神,不待多言矣:坤伯先生游心鴻蒙,「回到創作手段的根源上去」(法·羅蘭巴特《寫作的零度》),意到筆隨,不在似不在不似,只覺黃山理當如是。歷落盡致的迎客松,峰巒層疊的北海,清潤華秀的耕雲峰,以及雲海之浩蕩、屯聚,不過先生之所乘所驅,豈復與論法式及巧拙哉!老子日:「為學日益,為道目損。」劉熙載日:「書當造乎自然。蔡中朗謂書肇於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復天也。」(《藝概》)悟此二語,可以觀先生筆下之黃山。

四、坤伯先生晚年患中風,極少言談,論畫只許一「厚」字。喜龔半干之積墨與呂半隱(潛)之善畫空處。畫不擇筆,各極其趣,骨力充盈,至於潛伏不露,不見爛漫之跡。《富春暮靄》破鋒使轉,風度灑落,如太白所云:「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雁盪天柱峰》從容落墨,運筆翻旋迴帶,緊嚴通脫,丘壑無多,渾灝幽深,清淳圓融,可與石田《雨意山水》並駕。先生擅擦法。擦筆盛於元季,清王原祁為極致,所謂活脫松秀,元氣渾淪。先生以取清空,令林巒氤氳之氣、蒼翠之風,千岩萬壑不能過,如《回望天都》《黃山玉柱峰》之沉厚而疏宕高渺,恐半千起而見之,翻覺已作層層積染,用力太過。

顧坤伯《黃山玉柱峰》

顧坤伯《靈岩》

顧坤伯先生1961 年得病,1970年去世,享年僅六十又六,作品遂少,但藝術的高度不因量少而損減,即上述所舉之十餘幅,戛戛獨造,亦可以傲視畫壇矣。脫塵境而與天游,無意為佳,「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清靜淡遠,純穆自然的品格,必將隨畫冊的再次出版而被愈來愈多的具眼者所賞識。

2004 年7月於杭州之快雨樓

本文原題《序》

節選自童中燾《山水畫畫什麼?》

周二 傳習國畫

周五 沉澱經典

張偉平國畫講堂·薦讀

重煥沉睡的大師風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偉平國畫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張偉平國畫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