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葬花吟①·雅欣讀紅樓夢曲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紅樓夢》插曲《葬花吟》

曲 作者:王立平

洞簫 演奏:徐波

文 撰寫/講述:曹雅欣

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 常務副秘書長

代表作:《琴夢紅樓》《琴頌詩經》《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琴夢紅樓》插圖 繪畫:於水

孤獨詩情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黛玉的三首歌行體長詩《葬花吟》《秋窗風雨夕》以及《桃花行》,是在《紅樓夢》中大放異彩的三篇文學精品。它們不僅是曹雪芹極盡筆工的佳篇力作,篇幅之長勝過其他詩詞,而且還是具有重要命運啟示性的「詩讖」之作。詩讖,就是以詩為讖語,詩里預言的是人物的未來。所以這首《葬花吟》,黛玉寫出的花,其實就是她。

而《葬花吟》的創作,又是這三首長詩中,作者著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描寫。這首詩甚至不是寫出來的,而是黛玉一邊葬花、一邊泣誦出來的!可以說,這是一首由春光參與、由落花參與、由淚水參與、由大自然參與的天地之作,它一誕生,就不屬於人間,只屬於天地間。

所以,這樣的佳作天成,在世間的綻放一定是十分吝惜、十分講究緣法的。黛玉的好詩大多都有詩社姐妹們的稱讚賞讀,而這首《葬花吟》,由於沒有落筆的記載,它只閃耀在黛玉吟誦而過的唇齒間,隨著語音落下,詩情也如那葬花一般、落入泥土,不復再現。這樣疏忽而逝的驚艷之作,不肯常對人間開放。

因為上天知道,這樣一首悲泣春花、悲哀命運、風流自然卻不夠吉利喜慶的詩章,也不是人間喜愛的調調,也不是凡人接受的風格。所以,這樣的文章辭藻只肯在知音的面前驚鴻一現。

「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種靈性之作的知音是誰呢?顯然,是寶玉。

這首詩,是孤苦愁悶的黛玉吟給自己聽的,她的聽眾,本來只有在落寞春朝陪伴著她的自然天地。然而春天卻嫌這精彩的詩篇不該湮沒於花謝花飛的孤獨里,於是安排了寶玉恰巧在此時路過小山坡,一字不落地聽到了這篇《葬花吟》。

寶玉不愧是黛玉的知己、是大自然的知己,他被這婉轉傷懷的詩句深深打動,不覺痴倒。他懂黛玉,他懂葬花的行為和葬花詩里的情懷,他憐惜這個女孩兒獨自一人訴說無處的憂傷。如果說,黛玉是花草的守護者,那麼寶玉,就正是黛玉的守護者。

黛玉前世本是一棵絳珠草,所以她對花草格外有一份敏銳的感知和獨特的理解。因此,雖然大觀園詩社裡眾人歌詠的海棠詩、菊花詩、柳絮詞等詩作都各有高妙,但只有黛玉的詩,寫出的是海棠的香魂,問倒的是菊花的心事,嘆破的是柳絮韶華白頭、飄搖一生的悲涼。她關注的永遠是這些花草熱鬧背後的孤獨。就像她自己,熱鬧和孤獨在她身上矛盾又激烈地衝突著,她能在歡宴時體會到人群中的孤獨,又能在孤獨時得到一個人的精神狂歡。

眾人都賞花,唯有黛玉葬花,她看過了花綻放在人前的笑臉,更要聽花在人背後的哭訴。見花惜淚,黛玉才是真正的惜花人。她並非將花木看作是賞玩的對象,她是在用惺惺相惜之心,看待一場生命的悲喜。

她用葬花,隆重為花的生命禮讚。

之所以她會頻頻對花傷懷,是因為她在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一樣的花開寂寞、孤芳自賞,一樣地飄搖無主、易被雨打風吹去,一樣地好景不常在、預感著紅顏薄命的結局。

花,歷來都只有美人才能用之作比,楊貴妃被稱作有「羞花」之貌,是藉助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詩句,那是誇張的溢美之詞。而其他女子,誰敢毫不自謙地以花來自喻芳姿呢!就像宋詞里問的:「花強妾貌強?」這從來都是女子心底最怕的問題,最怕花比人嬌。

而黛玉卻敢以花自比,而且一比再比。其實,這是她在常常展露的自卑自傷背後,更有一種高於旁人的自傲。

傲不可侵,是內在的風骨;傲不示人,是外在的修養。黛玉不與人說的傷感與驕傲,是她的一種文化貴族心態。

這種心態,很多人不能理解,是因為我們早已喪失了那樣的風骨培養。今天我們如果再去路邊葬花,一定會受到嘲諷,因為那種貴族品位的文化理解沒有被傳承下來。我們身邊,太少黛玉和寶玉那樣能夠擷取自然之美、能夠關注細微情懷的人。

再者,離開了大觀園這樣生活無憂、詩情畫意的理想園,也不容易再找到適合詩意從容生髮的土壤了。今天我們生活的土壤,都只為迅速結果而存在,幾乎沒有一寸土地可以浪費在埋藏夢幻上。我們的步履太過匆匆,我們的靈魂太過焦慮,我們的思維太過單向,我們的心態太過急切,所以,我們把最初的夢都丟了,做夢、懷夢、朝著夢的方向出發,那似乎只能是現實生活之外的一種天方夜譚。

但是,這種蒼白無夢的狀態,並不簡單是因為我們生活環境的惡劣,而更多是因為我們生活態度的粗陋。

黛玉之所以會是大觀園裡唯一肯賞花、更能葬花的人,也是因為她的出身與賈府中人不一樣。她的父親是前朝探花,因此她是知識分子詩書傳家的子女,而非賈府子弟乃是靠開國之功而迅速崛起的武官之後。文化世家的熏陶,使黛玉的品位和認知與眾不同,這一點,在林妹妹初進榮國府的第一頓晚餐上就表露無遺:黛玉家並不在飯後立即用茶,深諳涵養生息之法;而賈府的生活方式雖富足,卻少了一些書香門第的家傳教養,少了一些真正講究的品位和文化浸潤的積累。所以黛玉的矛盾就在於,既寄人籬下,又高人一籌。

此身不得不委曲求全,而此心又生在高處不勝寒。

見花惜淚,是因為那芳菲柔弱似人;以花自比,又是因為黛玉自視甚高。讀花解花、憐花葬花,所有這些行為,都是源於她內心細膩的觸感與矜持的孤獨。

而孤獨,又正是因為在她的精神深處,常常與旁人無法對話。

【琴夢紅樓】往期閱讀

圖書一覽: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葬花吟①:眾人賞花,她卻葬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品詩賞菊再度秋
白話詩韻亦傳情——最美的現代情詩
聰明累④:這出悲劇,卻有別樣精彩
聰明累③:是什麼讓兩代人同列「十二釵」
澳大利亞布里斯本中文學校2017藝術展演暨交流活動落幕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