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VR市場分析及其回溫關鍵
行動VR裝置是最早且最多廠商投入的VR產品,從2015年開始在中國就已有大量廠商興起,但整個產業卻沒有跟著蓬勃發展,因此身為行動裝置最大作業系統廠商的Google在2016年推出Daydream平台,希望能透過此VR平台結合行動裝置產業的合作夥伴,一起打造一個VR生態鏈,並以此為基礎進軍更多VR產品和應用,但結果卻不如預期,行動VR市場也呈現停滯狀態。
行動VR裝置與市場
行動VR裝置產品特色與市場目標
VR裝置可分為一般VR裝置、行動VR裝置與獨立式VR裝置。一般VR裝置又可依照外接的運算裝置分為PC端的VR裝置和遊戲機端的VR裝置;行動VR裝置則是搭配放入裝置內的智能型手機等行動裝置,而獨立式VR裝置是直接將需要的運算零組件都內建在VR裝置內。
比較各類裝置,行動VR裝置本身成本較低、售價偏低且進入門檻低,初期吸引很多廠商投入,尤其中國市場有許多新創廠商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從110美元到只要8美元的便宜售價,也讓不少對VR感到新奇的消費者願意嘗試,這些消費者也成為廠商的標的客戶。因此在行動VR市場發展初期,廠商重視的是如何降低成本與售價,然後透過各種行銷手段來吸引嘗新的消費者,導致大多數行動VR裝置廣告誇大,實際體驗感受不佳,且產品同質性高、缺乏新意。
圖:行動AR裝置與其他AR裝置比較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院,201709
零組件與成本
行動VR裝置材料簡單,卻能變化出五花八門的成品,最好例子當屬Google Cardboard,雖然要價15美元,但其實只是2片鏡片再加上剪裁過的厚紙板,成本大約只需5美元。而其他行動VR裝置的零組件結構,也就只是2片鏡片再加上外殼和結構而已,不同裝置只是外殼結構採用的材質不同,大部份是塑膠,有些廠商會考量到消費者配戴的舒適度,在與人體接觸的部分加上布料等柔軟的材質。
所以光從零組件來看,要做出一款行動VR裝置並不困難,硬體方面很好仿製,軟體可用類似3D模擬方式處理,將一個影像運算出左右眼略有差異的分割畫面,來達到VR的效果。當然以此方式做出的VR體驗效果非常差,但可大幅壓低軟硬體成本,所以廠商依舊能從硬體上獲得不少利潤,例如Google Daydream View成本只需約35美元,因此就算2017年該款產品從79美元降價至49美元,Google還是能從硬體中獲利。
行動VR裝置零組件類型簡單,但並不代表產品一定是成本低廉且品質較差,因為行動VR裝置最大硬體成本,其實是在結構設計和人體工學部分,廠商必須考慮消費者配戴的舒適度和方便性,像是戴眼鏡的消費者能否舒適使用等。這也是為何Samsung Gear VR能領先其他行動VR裝置的原因之一,Gear VR的舒適度和方便性極高,甚至不輸給一般VR裝置。而當廠商投入大量心思在人體工學和結構設計,將導致VR裝置更加複雜,成本也會因此提高,所以單就BOM表來看,並不能完全反應廠商成本,也才會有單價較高的行動VR裝置出現。
競爭廠商與市場發展
隨著VR議題加溫,中國市場率先出現大量廠商和VR產品,包括暴風、蟻鏡、大朋與靈鏡小白等,各類產品從2015年開始充斥整個市場。但此情景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狀況最好的廠商年出貨量估計也僅20~30萬台,主要也是因為廠商將目標鎖定在消費者的嘗鮮心態,而非長期的銷售情況,再加上這些產品同質性高且體驗感差,大多數消費者在體驗1~2款產品後,就會停止購買行動VR裝置,所以中國行動VR市場一落千丈,2016年中開始更出現大批倒閉和裁員潮。
就行動VR裝置市場發展來看,前期透過新穎性這點來吸引消費者算是成功的策略,但後繼行動VR裝置的軟硬體表現和消費者預期相距甚遠,成為市場最大阻礙。為了改善此情況,身為行動裝置最大作業系統廠商的Google,才會推出Daydream平台與相應規範,希望提升行動VR產品的品質和體驗,重拾消費者信心。
Google Daydream的產品與策略
Google在2016年推出Daydream平台,並宣布8家合作對象,除了是憑藉既有優勢擴展VR市場,也希望透過自家平台和規範認證,切割出另一塊行動VR裝置市場,提供消費者較好的品質和體驗。
Google Daydream可分成3部分:
(1)Daydream平台:就如同行動裝置上的Google商店一樣,可提供消費者使用Google VR應用服務;
(2)Daydream View VR裝置:是Google希望能提供給合作夥伴的硬體參考規範;
(3)Daydream行動裝置的認證規範:因為行動VR裝置的效能和體驗大多取決於行動裝置,因此如果使用效能不足的智能型手機,將影響VR體驗的品質。
Google希望透過Daydream平台來建立VR的產業生態,並以此為中心掌握VR主導權,再往其他類型的VR產品發展。而透過Daydream平台的內容資源可以吸引合作夥伴,再透過Daydream View的提供來降低行動裝置廠商的硬體進入門檻,然後加上Daydream規範認證來管控行動VR品質,也能讓Google擁有更大話語權。
不過,成果卻不如Google預期。首先,號稱8家合作夥伴中,真正達到標準、有支援Daydream的只有中興Axon 7、華為Mate 9及華碩ZenFone AR,再加上自家的Google Pixel。此外,在Daydream平台上的內容服務也無法吸引消費者,使得消費者對行動VR裝置感到興趣缺缺。
在硬體方面,Daydream View VR裝置推出確實是降低廠商的進入成本,但由於Google採取壓低成本的策略,生產數量又不多,導致行動裝置廠商只能拿Daydream View來模仿和學習,開發出更好的行動VR裝置,到頭來還是需投入不少硬體研發成本。所以雖然2017年不少智能型手機廠商都推出行動VR裝置,但卻都不是Daydream View,而是自家設計的產品,且這些產品即使只是原型機,品質都還勝過Daydream View。
其次,在軟體內容部分,Google只有推出一個Daydream平台,卻沒有透過各種投入和手段來吸引開發者,尤其現在主要的開發人才都寧可開發較有賺頭的行動裝置App,自然不會在沒有誘因的情況下來開發行動VR應用服務。對Google而言,最主要的戰場還是在行動裝置OS,也因此在VR方面投入的資源就顯得較不足,導致Daydream平台還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
最後是Daydream的規範要求條件太高,即使是高階機種也不見得能達到,甚至得要最高級旗艦機種才能符合,再加上AMOLED面板價格較高,廠商如果要推出具備AMOLED面板的高階旗艦機,成本將會大幅增加,風險也會大增。綜合上述情況,Daydream對行動裝置廠商來說缺乏吸引力,風險和成本又高,導致大部分合作夥伴都沒有推出符合Daydream認證的手機,而僅推出可支援VR的高階手機。
小結
行動VR裝置勢必要提升品質
現在行動VR市場陷入寒冬,主要就是廠商在軟硬體投入的資源太少,導致產品同質性過高和消費者體驗不佳。若要改善此情況,廠商必須改善外殼選用的材質,以及人體工學的設計與舒適度等,例如調整重心讓VR裝置配戴時不會有過重的感覺,或是讓戴眼鏡的消費者能便利使用等等,這些以消費者使用情況為出發點的設計,才是廠商應該注意的重點,而非一直壓低成本。當然這些新設計會使行動VR裝置價格上升,預估會達到近100美元價位,但如果行動VR裝置對消費者而言並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就算免費消費者也不見得會買單。
Google放寬Daydream規範
Google推出Daydream平台,希望能以此成為行動VR產業中的霸主,並發展其他VR市場,但此計畫卻因合作夥伴興趣缺缺,加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而陷入困境。Google並無法讓硬體供應鏈提供品牌廠商物美價廉的高規格零組件,讓廠商大量的行動裝置產品達到Daydream認證標準,所以只能降低Daydream規範標準,才能使支援Daydream的裝置增加。
但放寬標準只是Google的第一步,後續還需Google對VR投入更多人力和資源,但此情況發生機率並不高,因為除了自家應用服務外,平台商對第三方應用服務比較被動,所以很有可能在Google放寬Daydream規範後,不少認證產品會隨之出現,但整個市場卻沒有跟著起飛。而Google本身只會去強化自家相關的服務應用,例如地圖和影音等功能的VR化,並搭配獨立式VR裝置,特別針對這些VR應用服務發展。
行動VR裝置未來發展趨勢
雖然行動VR裝置是入門級VR產品,短時間內不會被取代,但依舊需要廠商投入資源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同而成功。可是現在的問題就是廠商不願意投入資源,只想盡量削減成本,透過低成本和抓住消費者的新奇感來從中獲利,這也導致行動VR裝置市場難以明顯成長,但廠商並不會因此投入更多資源把行動VR裝置做好,只會選擇轉向獨立式VR裝置發展。
少部分願意在行動VR裝置上投資的品牌廠商,也不是主力發展這一市場,反將其視為進軍一般VR裝置或獨立式VR裝置的跳板,也因此對行動VR裝置市場的生態建設並不積極。
VR的問世確實在產業掀起一陣波瀾,像是活動、電影行銷與產品體驗等都會搭配VR,而其中多半為行動VR裝置。但整體市場要向上提升並非易事,要等轉往發展獨立式VR裝置的廠商,因產品設計品質不足、風險和成本太高而再次碰壁時,才會再次返回行動VR裝置市場,投入發展。
(文/拓墣產業研究院 蔡卓邵)
點擊展開全文
※AI成新顯學,台企搶進新機會點
※蘋果A11 Bionic驚艷亮相,該如何看待設計理念?
※科幻電影恐怖情節可能成真?AI專家呼籲聯合國應禁止各國將AI用於武器研發
※2018年將成5G元年,日、韓商業化布局最積極
※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胎動:大競爭時代再臨
TAG:TRI拓墣產業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