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能否自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明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能否自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現在網上有一種爭論,假如不是清朝的入侵,中國早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這個世界的格局將會與現在大大不同。持這種言論的人認為明朝當時的江南已經開始有成規模的紡織業存在,特別是在江浙的某些地區更是明顯。

那麼資本主義的誕生需要一些什麼條件呢?一是生產技術的提高使得規模化生產的產量遠遠大於個體勞作加總的數量。二是足夠數量完全脫產的僱傭制的工人。三是足夠大的市場能夠容納不斷增加的產品。四是足夠數量的貴金屬貨幣用作大規模交易。五是糧食單產的提高使得富餘糧食能夠承載大量脫離農業的工人和其他資本主義分工產生的脫離農業的社會團體。六是一個能夠相對保障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相對自由社會。

那麼明朝當時滿足這些條件嗎?一、明代,棉紡織業的發展逐漸取代絲織業成為整個紡織行業的主導。

較之於宋元,明代的紡織工具在技術上取得重大進步,而且更加專業化,比如在蘇州市場上出售的織機,就有布機、絹絞機、羅機、紗機、綢機等六種之多。而與元代的紡車與棉布機相比,明代紡車與棉布機在踏車踏條上的改進,更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疲勞,同時提高了紡織品的質量。此外,紡織技術在明代也得到巨大提高,比如,明嘉靖時,杭州出產的一種油緞,在黑暗中用手撫摩可以放光。

明代棉紗、棉布的生產規模相當龐大,我們可以從官府每年徵收棉布的巨額數量看出來。據《明實錄》所載:洪武年間(1368—1398)每年徵收棉布60萬匹,而到永樂年間(1403—1424),就驟增到90萬匹,在短短三十年間,徵收量就增加一半。當時從事棉布生產的,除了官辦的國營工場和私人的手工作坊外,更多的是農民的家庭副業,出現「十室之內必有一機」,「棉布寸土皆有」的盛況(宋應星《天工開物》)。江南的松江已發展成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其產品上貢官廷,下銷全國,有「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之譽。松江還生產出一些名優產品如尤墩布、眉織布、丁娘子布。明朝著名詩人朱彝尊還特地寫詩稱頌「丁娘子布」:「丁娘子,爾何人?織成細布光如銀。舍人笥中剛一匹,贈我為衣御冬日。……曬卻渾如飛瀑懸,看來只訝神雲活。為想鳴梭傍碧窗,摻摻女手更無雙。」

紡織技術的發展必然以紡織機具的改進為前提。明代紡織機具的重大改進和革新主要有下面幾項:

①軋花工具的改進。籽棉軋去棉籽而成皮棉是棉花初步加工的重要工序。元代軋棉的攪車需要三人或四人同時操作,產量低,使用很不方便。明代作了重大改進,只要一人自搖、自踏、自喂。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說:「今之攪車,以一人當三人矣,所見句容式一人可當四人。」每日工作十二小時,可軋籽棉十斤,出皮棉三斤。生產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②彈花工具的革新。棉花去籽之後,下一步工序便是開松去雜,即所謂彈棉。宋元的彈花工具極其簡陋,「以竹為小弓,長尺四五寸許,牽弦以彈」,功效甚低。到了明代加以革新,採用「以木為弓,蠟絲為弦」,「長五尺許,上圓而銳,下方而闊,弦粗如五股線。置弓花衣中,以槌擊弦作響,則驚而騰起,散如雪,輕如煙」。其生產效率要提高數倍。除了這種「木弓蠟弦」的彈弓外,還有一種懸弓,即將彈弓懸吊在縛在柱旁的彎竹竿的頂端,彈花時可以省卻時時舉弓之勞,操作更為省力。

③腳踏紡車的改進。我國傳統的腳踏紡車是用於絲麻等長纖維的並捻合股,不起牽伸作用,因而不適用於棉纖維的紡紗。後經黃道婆的改進,縮小三錠腳踏紡車輪與錠的速比,用來紡制棉紗。到了明代中葉又將三錠增加到四錠,廣泛用於棉紗加工。

④羅織機的創新。紗羅織物雖然早在商周時代即已出現。但織羅機構比較簡單,只用一片絞綜和一片地綜。到了明代,對羅織機作了重大革新,創造出三梭羅、五梭羅、七梭羅、秋羅等新的品種。其織造原理主要在於起綜方法的不同。在絞經和地經絞纏一次,連續織入三根緯線稱為三梭羅;織入五根或七根緯線的稱為五梭羅或七梭羅;織兩梭平紋,一梭起絞,形成橫路的稱為秋羅。這些新穎的紗羅織物,涼爽透風,用作夏服,舒適宜人,極受歡迎。這些記載足以證明明朝時代紡織技術已經大幅提升,已經有國營和私人組織的規模化生產。

二、明朝中後期由於小冰河期的到來,糧食產量大減。並由此帶來的乾旱蝗災不斷。這些因素導致的流民大增和因為不斷的兼并失去土地的農民足以提供足夠的產業工人。

三、當時的明朝由於貴金屬奇缺,糧食產量不高,以及不斷的災害、廣大農民的購買力並不高。但可觀的富人官僚也能提供一個較大的消費市場。但這對於資本主義產生需要的足夠的產業工人生產的巨量產品還是不夠的。明朝的海禁時緊時松,雖說海外貿易從未斷絕,但是這種規模的走私貿易是不足以支撐大規模工業化後的產品貿易的,海外貿易的不暢導致海外市場的開拓並不順利。

四、元末由於蒙古貴族北逃時帶走了大量的貴金屬,導致明朝貴金屬奇缺,雖然此時美洲白銀已經開始輸入,但時間太短數量也遠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資本主義市場交易。總而言之,這需要時間。

五、明朝中晚期開始美洲的高產作物開始進入中國,但是由於口味和品種的原因並沒有大規模推廣。直至清初經過上百年時間改良後的美洲高產作物才得以普及開來。高產作物沒有推廣開來就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脫離農業的產業工人和由此衍生出來的大規模分工交易細化的人口。

六、明朝有嚴格的戶籍制度,普通百姓很難自由遷徙流動,雖然由於組織管理不暢和不斷天災導致的流民遷徙導致底層的民眾還是有相當數量的流動。但這對於資本主義社會需要的高度自由流動的人群和商業行為還是不足的。而明朝的吏治腐敗雖然存在大量的侵奪私人財產的事情發生,總的來說整個社會還是保持了大致的穩定。雖然其中不斷的苛捐雜稅和道路不靖對於商業市場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

總結:明朝是有可能自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但是可能性很小。三四五六都有困難。這其中第四、五都可以由時間解決。但是第三的海禁和第六的戶籍制度都很難由明朝內部自己解決。特別是戶籍制度,這是維持明朝穩定的根本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萬曆皇帝登基馮保發動政變,張居正取代大明朝第一權臣高拱成首輔
漢人建立的明朝為何短短276年就滅亡了,跟朱元璋關係大嗎?
為啥明朝把列強按在地上痛打,清朝卻被列強胖揍?
崇禎殺魏忠賢沒關係,殺袁崇煥還沒關係,殺了他,明朝徹底沒戲了
明朝滅亡其實是另有原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