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1、秦始皇嬴政(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世界上無任

何一個帝王能和秦始皇的豐功偉績所匹敵,他最偉大之處在於凝聚了

華夏族,使得華夏族幾千年來立足中華大地於不敗地位,而華夏族就

是現在漢族的前身,歷史上任何短暫的佔領中原的少數民族最後都被

漢族同化了,如鮮卑、匈奴、羌、氐、羯,現在的滿族,和留在內地

的蒙古族,這原因其根本在於華夏族被秦始皇奠定了基礎。秦王掃六

國,虎視何雄哉!北拒匈奴,南並百越,2000年來,他奠定的中國

的雛形,一直沒有變過,他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統一車軌,修長城

,廢分封,立郡縣,溝通水道,收集天下兵器鑄十二銅人,這些造就

了中華民族2000年來文化的超前性!讓中華民族凝聚到一起,成為

古代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有人說他殘暴,沒有鐵腕的領袖,他鐵腕

了20年,成就了2000年!受益人是整個東亞,文化影響的張力籠罩

了整個古代文明世界。秦始皇統一的不但是領土2000年,而且是人

民根深蒂固的思想持續了2000年,2000年來,這塊土地的人都毫無

懸念的認為這塊土地必須是一個整體,這就是中國。中國周圍的國家

一直受益於中國先進文化的影響力,秦始皇的作為,給2000年來中

國及周邊國家生活過的無數人口帶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影響。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

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

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

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2、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

五),舉賢任能,建立漢朝,屢次親征,陸續平定燕王臧荼、楚將利幾

、韓王信、陽夏侯陳豨、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反叛,剪滅韓信(

呂后是最後一棒,但劉邦的態度也有很大影響)、彭越兩大功臣。結

匈奴,撫南越,重視農耕,休兵養民,有黃老之風,滅秦、滅楚,統

一全國、廢除暴政,實行仁政,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一

政策在惠帝、呂后、文帝、景帝各朝都繼續施行,到了武帝朝前期,

漢帝國的綜合國力終於達到空前的地步。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劉

邦的歷史功績非一時之功,而是萬世之功。大一統的、專制主義中央

集權的封建國家的建立雖然創自秦始皇,但其確立則在於劉邦。史稱

「漢承秦制」雖有道理,但後世所稱「二千年來皆秦政也」的說法卻

不很準確,秦制有創新,但不少秦制只是戰國各國制度的集大成和劃

一,有些制度的效果也有待於歷史實踐的證明。劉邦的歷史功績不僅

在於推翻暴秦,建立新王朝,更在於他為安定天下、鞏固統一所創立

的新制,在於他為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摸索和積累的許多行之有效的

經驗,正因為如此,秦始皇雖有創新之功卻二世而亡,漢高祖揚棄秦

制、安定民生、鞏固統一而使漢朝長治久安,後世封建王朝所承襲的

與其說是秦制,不如說是漢制。史書稱讚漢高祖「規摹弘遠」,這個

評語是非常中肯的。毛澤東也曾評價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

3、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漢武帝在位期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興儒學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的統治地位從此確立。它獨霸中國二千餘年。筆者認為,在某些方面來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當時漢武帝那個時期是一種對政治,對統治極為有利的做法。當時在那個年代是百家爭鳴的時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論,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主張自家反對別的家的觀念在封建時期的是引起對立與矛盾根源。對統治者在政治上極為不利!所以當時只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是對國內最有利的唯一做法! 漢武帝興辦太學培養人才,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漢代太學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政府創辦的、正規的高等學府,自漢武設立,歷兩千餘年而不絕,是中國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太學初建時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漢武帝大力拓展中國疆土,漢武帝在位時,共開拓疆土面積:198萬平方公里。具體邊功:北破匈奴直抵陰山。西北張騫通西域,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東北置樂浪等朝鮮四郡。西南置西南夷七郡。東南撫東越。南滅南越。設珠崖郡于海南島。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係,歷史意義重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作為亡國之君的隋煬帝同樣都被後世詬病得非常深。遷都洛陽、開鑿大運河,隋煬帝因為這兩件事被後人詬病了一千多年,有說他貪圖享樂、有罵他勞民傷財,總之就是兩項嚴重錯誤的政策。遷都洛陽是隋煬帝基於軍事和經濟還有政治上的考慮做出來的決策。軍事方面:洛陽地形險要,且位置適中,便於向山東及江左、淮海一帶安施兵力。經濟方面:洛陽農業經濟比長安更為發達,能夠自給自足,減少百姓的負擔。政治方面:遷都洛陽可以有效治理江南地區,控制北方 ,鞏固國家。開鑿大運河則是為了加強對江左,淮海的統治,並為用兵高麗做準備,也有方便運輸貨物以及軍事物資的作用,隋煬帝開展這兩項工程並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有他的統治目的。開創科舉制創辦科舉制是隋煬帝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貢獻,它使底層的知識分子有了一個可以向上爬的渠道,改變了以往門閥士族把持選舉的現象,重才學而輕門第,從而擴大了招攬人才的門路,削弱了門閥士族在政治上的壟斷權。科舉制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才被廢除,它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的歷史,它使朝廷在人才的選拔上變得更加的公正、公平。三征高句麗,高句麗是位於東北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到了隋朝時期已經成為東北地區較大的一個國家,經常襲擊隋朝北部邊疆。因為經常性的騷擾,隋文帝楊堅也征討過高句麗,可惜打了敗仗,只好罷兵,不再攻打高句麗,到了隋煬帝時期,楊廣覺得高句麗就是一顆眼中釘肉中刺,不除掉不行,於是御駕親征,討伐高句麗,很不幸,隋煬帝吃了敗仗,但這並沒有讓隋煬帝就此罷兵,因為這是他平生第一次打敗仗,為了不丟臉,他決定再打一次,在第二次討伐高句麗期間,楊玄感造反了,雖然平定了叛亂,但同時也失去了關隴貴族的支持,屢戰屢敗,為了不讓人看笑話,隋煬帝開始了他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征討高句麗,高句麗國王看到隋煬帝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可能也是被感動了,決定歸降隋朝,等於承認是隋煬帝贏了。三征高句麗大大消耗了隋朝的財力、物力,它是隋朝走下坡路的開始隋煬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三征高句麗,因為這三次大規模的戰爭拖垮了隋朝,激起階級矛盾,盜賊四起,底層人民紛紛造反,再加上新政觸犯了貴族階層的利益,關隴貴族也開始反擊,隋煬帝勢單力薄,無力抵抗,最後被部下在江都縊殺。至此,隋朝宣告滅亡。楊廣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很有政治眼光,修運河、建洛陽等,為今後唐朝的經濟文化發展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礎。但是因為楊廣急功近利,濫用民力、奢侈浪費,加上三征高句麗失敗,搞得百姓苦不堪言,又得罪了世家大族,所以天下皆反,葬送了大隋。楊廣過在當代,利在後世。楊廣論功倒是可以當得千古一帝之稱。

5、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能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主要原因在於他能認識到了重用人才,虛懷納諫的意義,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李世民少年得志,一生征戰南北;中年封王,盡顯王者風範,殺兄囚弟,血濺三尺,終成玄武門事變。後人評說,他是明君,勵精圖治;後人評說,他是暴君,荒淫愚昧。李世民稱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他被人稱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雄才偉略、雄風浩蕩之千古第一帝無論是武功文治,還是胸襟氣度,或是功勛偉業,李世民都堪稱千古一帝,他十六歲勤王,牛刀初試;接著協助父親擊敗群雄,奪得皇位;再領兵掃蕩殘餘,一統天下。他自信、果敢,憑著一腔男兒熱血,他血濺玄武門,殺死親兄弟,逼父讓位;他仁厚賢明,他勵精圖治,創下「貞觀之治」。他比任何君王都更加勤政,比任何君王都更加懂得愛民,而最讓歷代君王們汗顏的是李世民那大度納諫、以人為本的胸襟和智慧。就這樣,他開闢了超過前朝歷代的廣袤疆域,開創了空前的「貞觀盛世」,使我們這個東方大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最先進、最受世人膜拜的帝國。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使得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像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秦叔寶、尉遲敬德等。而且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終其一生,雖然他幹了很多大逆不道的事(殺兄弟等)但我們卻無法否認他為自己帝國做出的貢獻,至少在他的統治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這是不可磨滅的功績。

6、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與劉邦有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用人,知人善任。也就是韓信所說:善將將。朱元璋創業初期(剛造反的時候...)被郭子興趕走之後,他招募了徐達,湯和,周德興,馮國用,馮國勝(之後的馮勝)兄弟,李善長,朱文正(侄子),李貞(姐夫),李文忠,常遇春,創業中期(佔領南京之後),他又迎來了劉伯溫,丁普郎,傅友德,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他現在班子,絕對是豪華陣容。我們從這些人的能力和他們干過的事情來評價朱元璋的用人能力,徐達傳中說「(徐達)與常遇春皆為軍鋒冠」,所以常為先鋒,馮勝李文忠擅長奔襲,建國之後,奉命北伐,追著元朝殘餘到處跑,朱文正擅長防守,朱元璋打張士誠期間,防守洪都(南昌),頂著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硬生生防守三個多月。文官方面,就不多說了,劉基李善長之於朱元璋,正如張良蕭何之於劉邦,劉基擅長兵法謀略和帝王之術,負責籌劃全局,李善長有智計擅長法家之術,所以負責賞罰章程,後用為丞相(宰相)。另外,從後來他用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剿滅元朝,以及整死能打仗的將領,給孫子朱允炆留下能防守的耿炳文也可以看出他的用人務盡的能力,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朱元璋從一個貧民,一步一步靠自己努力當上皇帝,顯示出他極高的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身在最高處後,思想並沒有拋錨,政治方面也是一把強手,文治武功均登峰造極的。朱元璋千古一帝,名不虛傳。

7、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 )即清聖祖。年號康熙,稱他千古一帝絕對不為過。這位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期,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訂尼部楚條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康熙大帝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康熙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後形成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康熙平定三藩,統一台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這樣的地圖,都是始於康熙皇帝的開疆拓土(即便在後期一眾列強打得丟疆棄土,但沒有康熙皇帝的,估計我們現在有的只是漢地十八省)這樣的功績有幾個人做的?漢唐雖有過這樣的景象,可誰能持久?康熙一生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故後世稱康熙為千古一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十大名將之一,曾為隋朝開疆擴土,威震突厥,完勝隋唐英雄
比唐朝還富裕的王朝,卻是命短!
中國舉辦的第一次「世博會」
煬帝功績不輸秦皇漢武卻遺臭萬年,三次征服高麗後最終亡國
揭開古代被誤傳的歷史的真面目,別再被騙了!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