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官員中的三位捉賊高手,其中一位人稱風流能吏

古代官員中的三位捉賊高手,其中一位人稱風流能吏

治理盜賊從古至今一直是地方政府治安管理中的艱巨任務。在古代官員中,有三位治盜高手,他們分別是西漢的張敞、南北朝時期的王敬則、清初的于成龍。

《漢書·張敞傳》記載了張敞的幾則除盜安民的故事。

當時的京城長安社會治安很差,偷盜事件時有發生,搞得人心惶惶,嚴重影響了朝廷聲譽。張敝不但是制盜有方的高手,又因為其每天早上要親自給老婆畫眉而被人稱作風流能吏,於是漢宣帝就下詔調張敞為京兆尹,治所在長安。

張敞到任後,通過私行察訪,終於查出盜首是幾個家境富足的人,他們竟然用偷盜來的財物築高樓、建亭樹、置美器、納麗妾,盡情享樂。

張敞察知後,不動聲色,派人分頭將幾個盜首召至府中,列舉了他們所犯各案,要求他們將諸竊賊全部拿交,藉以贖罪。這些頭領們自知罪行深重,個個磕頭告饒,情願把不義之財全部充公。張敞說:「你們只要協助官府捉拿眾賊,立功自贖,非但既往不咎,而且還可補為小吏。」頭領們聽罷,驚喜不已。

頭領們回家後,設宴歡慶,遍邀同夥入飲。竊賊們不知是計,趕去赴宴祝賀,喝得酩酊大醉。盜首按照在張敞府擬定好的計謀,乘機將每個盜賊後背都塗上紅色,好讓守候在門外的捕役辨認。盜賊們飲罷辭出,即被捕役捉拿。這一下就捉住了數百名盜賊。從此,長安城內社會秩序一新。

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場又出了一位治盜高手,他就是南朝齊的吳興郡太守王敬則。

吳興郡當時的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這裡的百姓生活比較富庶,自然就容易滋生盜賊,偷盜行為屢禁不止。

身為太守的王敬則為了徹底禁偷,想出一個奇招:他抓來一個小偷,就把他的親屬召集來,當眾鞭打他,然後讓他天天打掃街路。後來王敬則又宣布:允許小偷「輪崗」,可以舉報以前的同夥,來代自己掃馬路。此事一經傳開,當地的其他盜賊怕被舉報出來,都遠遠地逃走了,治安情況隨之大為好轉。

再說說于成龍。于成龍,清代山西永寧州人,他為官多年,口碑甚好。康熙皇帝稱讚其:「咸稱居官清正,實天下廉吏第一。」他還是歷史上少有的能臣,為政多年建樹甚多。

清朝康熙初年,因黃岡東山一帶的老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民不聊生,康熙九年于成龍就任黃州府同知,鎮守歧亭。歧亭素有「十八蠻縣」之稱,白天歹徒打劫,晚上盜賊橫行,可官府卻置之不理,並不立案。

為什麼?因為這裡的盜賊久盜成性,十分狡猾,難以捕獲,又以報復為能事,辦盜案十分棘手。若立了盜案,上司就會限期破獲,如若到期不能告破,輕則遭斥責,重則丟官治罪。

這樣一來,盜賊更是肆無忌憚,往往明火執仗,光天化日之下也敢搶劫殺人。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上任伊始,于成龍便一改前弊,一方面他總是親自訪察,為了摸清盜情和每一件重大盜案,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調查疑情,從而對當地盜情了如指掌。他還特意在衣內置一布袋,專放盜賊名單。另一方面他命令將接連不斷發生的盜案上報,並責成各縣加緊偵破,違者治罪。

消息傳出,各縣嘩然,大小盜賊看了官府的捕盜告示,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歧亭盜賊都從此收手,于成龍「歧亭息盜」的故事至今還在鄂東一帶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