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東南亞最受中國歡迎的國家,卻長期動蕩,原因讓人揪心

東南亞最受中國歡迎的國家,卻長期動蕩,原因讓人揪心

在泰國這個佛光普照之國,軍事政變十分頻繁。自1932年君主立憲一來,泰國便經歷了近二十次政變。軍方、王室、佛教、民選政黨,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將泰國政局推入一波又一波的動蕩,而紅衫軍和黃衫軍的街頭爭鬥,更將民眾來入衝突和對立當中。不過,在如此動混亂局勢下,泰國社會竟能大致穩定,國家從未因政治的紛亂而產生內戰。這是為何?

無法實現的中央集權

中央集權的一大特徵,是國家政治經濟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政府手中。通過對政治和資本權力的掌控,中央政府可以從容處理國內出現的各種危機,這是其最明顯的好處。但權力的高度集中性,使中央集權的國家內部利益集團發動軍事政變的風險大增。

但是,中央集權政體的實現要依靠文化的同一性,即國民差異性較小。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國家內部存在不同利益團體,他們彼此間的分歧也相對較小,且多隻集中在經濟利益層面,相對容易調和,此類國情下產生的不同利益團體,即便同時引入政權內部,也能夠溫和消化,不會對現有政治架構造成太大的衝擊。

而泰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泰國的統一國家認同,是建立在宗教體系和王室道統之上。

而宗教或是王室道統,要打造一個具體化的高度集權政治體制,會有些力不從心。

相對於文化的衝擊,外部政治勢力的影響,對中央集權造成負面影響更為嚴重。作為中南半島乃至東南亞的地緣核心,泰國內政不可避免的引發各方勢力的興趣。而泰國偏偏又是一個小國,不具備像中國那樣阻擋外部勢力進入的實力。在外部勢力,尤其是大國勢力角逐於此的情況下,泰國內部勢力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產生分裂。

外部政治勢力與文化影響的雙重製約,泰國想通過打造強勢政府來避免軍事政變,此路難通。

難顯功效的分權民主。

對於民族成分複雜的國家來說,分權民主通常是一個彌合分歧,和諧共處的好政治模式。自1932年君主立憲後,泰國最終建成了以全民選舉為特徵的西式民主制度。

現代民主制度在泰國卻水土不服。一方面,軍事政變頻頻發生,民選政府被驅趕下台的現象是常態;另一方面,熱衷於街頭爭鬥的紅衫軍與黃衫軍雙方都藐視民主選舉制度。

為何民主制度在泰國的成效有限?

從經濟上來看,泰國資源並不豐富,人口卻有七千萬左右,要實現現代化,大力發展製造業,積極推廣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必經之路。

但在操作過程中,泰國卻面臨著內外兩大困難:

首先是慵懶的國民性格。這與泰國屬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濕熱漫長相關,在此種氣候條件下,人類從事體力勞動時的身體舒適度較差,疲憊感較強,勞動效率和勞動積極性也會不高。

雖中南半島陽光充足、降雨豐沛,土壤肥沃,極適合農作物生長,若在農耕時代,這些天然的優勢,足以抵消泰國人的懶惰心理。

但在工業社會,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製造,與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密切相關。這樣一來,慵懶的民族的工作效率自然不敢恭維。

另外,中國因素也影響了泰國的轉型。雖然東南亞具有先天劣勢,但當日、韓、港、台相繼相繼完成產業升級後,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會陸續遷往東南亞。

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個十億人口級別的大國加入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爭奪中。中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人民吃苦耐勞,學習力強、國內產業門類齊全、政治體製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再加上伴隨改革而快速建成的良好基礎設施,這一切因素聚集在一起,造就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世界工廠。而泰國完全不具備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再加上小國實力有限,在金融市場上無法抵擋國際資本的洗劫。多重原因,導致泰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經濟長期停滯,工業也發展緩慢。

泰國在現代工業建設中受挫,導致占其人口大多數的平民階層,無法通過從事工業生產而獲得財富,只能繼續從事傳統農業。這也就意味著泰國農民的財富創造能力有限,無法享用到現代社會的物質成果。

泰國是一個開放多年的國家,也有一定的地緣資本,通過商業、殘存工業以及旅遊業等行業的繼續發展,也有數以百萬計的中產階級。這部分人主要生活在曼谷,賺取足以享受現代物質文明成果的酬勞,他們和統治階級一起,共同構成泰國的有產階級。

少數統治者、一定數量的中產階級、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平民(其中農民又佔大部)。這就構成泰國的金字塔狀社會結構。該結構雖不如橄欖型社會結構穩定,但也不至於如此紛亂,如印度也採用民主政體,就比泰國要穩定的多。

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是一個完整且相對封閉的地緣板塊,加上印度本身體量較大,印度便可打造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體系,如種姓制度,禁錮下層民眾的物質欲求。

對外部現代文明的深入了解,泰國人民越有強烈的物質渴望,而挫敗的泰國工業化無法滿足民眾的需求。長期積累的不滿情緒,必然會反映到政治層面,影響到泰國的政治穩定。

在農民占國家人口大多數,所以只要獲得農民的支持,便可攫取權力的寶座。

由於泰國採用的是西式選舉制度,利用農民的選票上位便可行,但此舉侵犯到上流階級和中產階級在內的有產階級的利益,矛盾自然會不斷。

這還是由經濟嗦決定的。

農民的選票不是白給的。任掌權者權利用農民的支持贏得選舉,那一旦他們掌權,則必須要回報農民,否則必將被農民拋棄。

泰國農民最需要的是更好的物質生活,而實現這一目的有兩種方法。

上策是把蛋糕做大,大力發展經濟,使社會財富總量大幅增加,再配合合理的財富分配方式,逐步滿足中下層百姓的物質需求。具體而言,工業擴大規模,為農民提供能夠賺取更高收入的工業崗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質條件。

中國發展模採納了這種模式後,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了世界上大多數的製造業,而切斷了泰國採用這種模式的道路。

第二種方法便是直接對社會現有財富重新分配,或者叫劫富濟貧。而這種做法損害了王室、寺廟、資本家,甚至是中產階級的利益,掌權者遭到有產階級的反抗在所難免。但是,只要受農民支持的政治勢力掌權,掌權者必然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去放有產者的血。

如果不想被割肉,有產階級必須阻止代言農民的政治勢力上台。但在泰國現行政治框架下很難做到。

作為一個採用西式民主制度國家,政府由普選產生,農民數千萬張的選票遠遠遠遠高於有產階級的選票。

對有產階級而言,選舉不可行,那唯有軍事政變。社會資源主要還是掌握在有產階級手中,農民僅僅是人口數量龐大。在選舉中處於劣勢的有產階級可以通過動用軍事力量,將掌權者趕下台。

軍事政變後,政變者又怎麼去面對之後的一系列問題和矛盾?

短期內,泰國可以實行軍管。但軍管本身就是一種強權政治,而泰國不具備集權的條件。如果軍管長期持續,政府與農民,甚至政府內部各派系之間的衝突將愈演愈烈,在缺乏民主政體作為緩衝的情況下,這種衝突必然會將國家引入內戰。

無奈之下,泰國最終只能回到民主制的框架中。只是一旦恢復民主制,受農民支持的政治勢力又會通過選舉上台,迫使有產階級再以軍事政變鎮壓,而陷入到不斷的選舉和政變下的惡性循環中。

如何解套——解鈴還須繫鈴人

以上分析可知,只有把蛋糕做大,矛盾才會解決。

在社會財富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只要保證分配方式的基本公平,那麼農民不需要割有產者的肉,也有途徑增加收入,滿足自身的物質渴求;而對有產者而言,既可以擺脫被廣大農民兄弟覬覦的恐懼,也不會拿走自己的財富。國家也會因此而穩定富強。

問題是,怎樣將蛋糕做大?

若在之前,絕無可能,可眼下,卻有希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上了好幾個台階,國力大幅增強,同時,也帶給了泰國經濟發展的希望。

首先是中國產業轉移。近年來,中國的諸多低端產業有相當部分是轉移到東南亞。在這種情況下,泰國有了重建製造業的機會。

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國必然會藉此機會打造自己主導的經濟圈。而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在承接轉時會得到更多來自中國方面的支持,這對其搶得先機至關重要。

再者有中國資本的輸出。隨著中國社會財富的增加,向外輸出也逐漸增多。對泰國而言,如果能獲得來自中國的貸款,以及高鐵等重大工程項目,能極大改善其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創造經濟價值、提升其國家的競爭能力;而中國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觀光客,不僅給泰國帶來了巨額的外匯,也提供了大量相對高收入的就業崗位,有利於改善民生。

總之,對泰國而言,在當今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中,中國與其地緣關係最為緊密,經濟上的帶動作用相應也是最為明顯。因此,如果泰國能順勢而為,積極發展對華關係,那麼假以時日,確有可能借中國之勢扭轉國內經濟困局,進改變政治動蕩的局面。

那麼,中國會怎樣改變泰國呢?這種改變,又能給中國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請看雲石君下一節繼續分析。將為你解讀更多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51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席捲亞歐非 影響全世界 伊斯蘭教大擴張背後原因何在?
此國現在依然大搞君主專制 還越混越滋潤,各大國都求著它
商業天才猶太人為何能在2000年來四面楚歌下絕處逢生?
印日結盟抗華?別逗了,莫迪只是在訛安倍的錢!
昔日世界霸主 漢朝都沒它牛 後分裂千年 靠運氣才重新統一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