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勳復辟(5)「辮帥」張勳——共和時代的帝制遺老

張勳復辟(5)「辮帥」張勳——共和時代的帝制遺老

一、張勳早年際遇

清朝滅亡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前清遺老遺少齊聚青島,製造輿論,勾結外國勢力,企圖復辟,人稱「宗社黨」,可是偏偏做出實事的卻是一個漢人張勳。他的人生頗具勵志色彩, 1854年12月14日生於江西奉新縣赤田村,家譜上姓名張系瓚;祖父是農民,1861年死於天平天國之亂。張勳不到12歲父母雙亡,14歲時,繼母難以忍受貧困家境,加之張勳頑劣難教,便自盡而死;此後張勳只能到處打短工,或者就是到親戚家蹭飯吃。有次他到許老翰林家水田裡摸魚,被工頭抓住,工頭看他可憐留他在許家幹活;歷史證明,工頭和許家父子是張勳一生的貴人,張勳也確實知恩圖報,這既體現在對滿清的忠誠,也體現在對許家人的態度。1869年,許家少爺許希甫注意到了頭腦機靈、做事麻利的張勳,讓他做了自己的書童,許家的先生劉毓賢對張勳也相當照顧。數年後,隨許家少爺遷居南昌,這裡是他軍事生涯起點。光緒二年(1876),23歲的張勳受到許家少爺和劉毓賢支持,在南昌做一名旗牌兵,劉毓賢給他取名:張勳。

二、張勳在清末的經歷

張勳在南昌做了三年旗牌兵,中規中矩。1882年,張勳表示自己願意去邊疆效力,許希甫以自己父親許仙屏的名義將張勳推薦給廣西巡撫潘鼎新,潘鼎新給了他一個百總的基層軍官職位。1884年5月,潘鼎新率部開往中法戰爭前線,正在給許仙屏祝壽的張勳立刻歸隊,許仙屏再一次建議潘鼎新重用張勳。1884年6月23日的「北黎衝突」是張勳有案可查的首戰,8月,張勳在船頭之戰表現突出,潘鼎新和廣西提督蘇元春聯名向兩廣總督張之洞為張勳請功,張勳又被提拔為千總。張勳作戰更加賣力,1885年3月,已經為正四品武官。甲午戰爭時一度加入奉天的宋慶「毅軍」,戰爭結束後回到北京與上級發生衝突,部隊被解散,張勳只好閑居天津。正是在天津,他遇到了正在練兵的袁世凱,很快被袁世凱任命為頭等先行官。1889年,張勳擁有一支部隊,朝廷命名為「武衛右軍」。張勳不是北洋嫡系,反而得以在派系之間如魚得水,各方拉攏。庚子國難,張勳飛馳磁州護駕;11月4日在洛關首次受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分別召見,據說張勳徒步跟隨,寸步不離,深得太后賞識。1902年8月,張勳獲得正二品總兵,這是漢人在清朝能獲得的最高武職。此後張勳連任雲南和甘肅提督,還率部護送慈禧靈柩安葬東陵,已經深得滿清信任。1911年武昌起義前夕,張勳被任命為江南提督,統帥江蘇和安徽江防軍18營。

三、在金陵血腥鎮壓革命軍

武昌革命後,南方各省紛紛獨立,張勳控制下的南京依舊效忠清朝。這時江寧將軍鐵良的八旗兵完全沒有戰鬥力,第九鎮統制徐紹楨的兩個協新軍,傾向於革命。11月4日,徐紹楨起義,當晚包圍雨花台張勳陣地,反而被張勳擊敗,退往鎮江。來不及逃跑的革命黨隱藏在城內,張勳全城戒嚴,凡形跡可疑者一律格殺,甚至剪辮者都不放過,這是清朝最後一批因為衣冠髮型而死的人。11月13日,徐紹楨獲得增援,反攻南京,很快攻佔了烏龍山和明孝陵以及天保城。12月2日深夜,張勳見大勢已去,順著津浦路北上徐州,殘部不滿千人,次日南京光復。

四、鎮壓二次革命,再次血洗金陵

袁世凱執政,張勳穩坐徐州,不必擔心被革命黨清算。袁世凱並不放心張勳,暗中命令安徽督軍倪嗣沖將督軍公署北移蚌埠,牽制張勳。張勳也曾於1912年底-1913年初參與了以溥偉為核心的復辟陰謀,後來因為被袁世凱偵知而胎死腹中。

剪辨在清末已經見怪不怪,1900年革命黨人秦力山剪了辮子走南闖北只被義和團鄙視;1906年湖南高等學堂數十名學生剪辨,沒有受到處罰;1909年廣西陸軍小學所有學生集體剪辨,只是被巡撫張鳴岐訓斥一頓;1910年冬,諮議局高票通過剪辨議案。辛亥革命後,各地提倡剪辨,但是沒有血腥暴力方式推行,馮國璋也是在清亡後一段時間才剪辨。袁世凱認為張勳部隊從上到下都留辮子不合適,但是張勳表示寧死不剪辨。

二次革命,張勳8月由台兒庄一路南下,於9月1日攻佔南京,辮子軍屠城三日,暴行過於當年,連馮國璋都很氣憤,逮捕了數百名辮子軍,後來還是袁世凱出面調解矛盾。

五、張勳實際的復辟早於袁世凱

北洋政府不追究張勳屠城罪行,反而授予他江蘇都督。張勳擔任江蘇都督僅僅一個月,就把南京拉回了前清。在張勳勢力範圍內,都督一下一切官職用大清稱謂,禮儀沿用大清典章,民國廢除的殘忍刑具被他恢復,部隊軍服換成清朝的。更有甚者,禁止使用「前清」字樣,不留辮子的不允許出現在都督府,民國的旗幟一律不許懸掛;江浙士紳怒斥「去此人以保共和」。不僅如此,辮子軍軍紀極差,南京民怨沸騰。後來辮子軍擊斃日本浪人,日本認為張勳排日,要求撤換;張勳迫於壓力,只好前往日本領事館道歉並處死2名士兵;這就是「南京交涉案」。袁世凱打造輿論批判張勳,張勳於袁世凱就任大總統的10月就提交了辭呈,12月5日,袁世凱任命張勳為安徽都督,次日任命馮國璋為江蘇都督,取代張勳。

徐州卻仍然是張勳的也是大清的天下,張勳積極擴軍,辮子軍不到萬人增加到接近2萬,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授予張勳陸軍上將。1915年夏,袁世凱詢問各方關於他稱帝的態度,大多數人模稜兩可,段祺瑞和張勳明確反對,張勳還明確拒絕袁世凱登基後授予的一等功,他對洪憲皇帝的唯一要求就是優待清室。當然他只是反對袁世凱稱帝,他在徐州搞得復辟遠遠比袁世凱可笑。

六、徐州會議與督軍團

袁世凱取消帝制不久,馮國璋召開南京會議,試圖形成自己的勢力,張勳和倪嗣沖在袁世凱指示下,攪黃了南京會議。袁世凱死後,張勳立刻把參加南京會議的奉天、吉林、黑龍江、直隸、河南、山西和安徽的7省代表邀請參加徐州會議(6月9日),張勳還在會上大談大清「深仁厚澤」。6月20日,張勳公開反對懲處洪憲帝制禍首,甚至認為懲治禍首是誤國,認為帝制之爭是南北之爭。通過徐州會議,張勳把7省擴大到9省同盟。9月21日,張勳召開第二次徐州會議,規模擴大為「十三省區聯合會」,推舉張勳為13省區大盟主,組織了對抗國會、革命黨和西南各省的軍事同盟——人稱「督軍團」,這也加劇了地方各省對中央的離心傾向。各省軍閥心裡清楚袁世凱死後如果繼續分崩離析,就只有被各個擊破,團結是唯一的出路,願意暫時站在張勳旗幟下;此時,前清遺老遺少們也往徐州跑,把張勳看做復辟希望,為張勳積累了大量的政治資源。1917年1月7日,倪嗣沖邀請在南京為馮國璋祝壽的代表們到徐州,召開第三次徐州會議,通過了「維護總理」「取締國會」等5項決議,張勳決定藉此機會插手北京事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毅文史 的精彩文章:

張勳復辟(2)因人立法,《臨時約法》存在重大制度陷阱

TAG:弘毅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