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物碩士的求職經驗分享:我如何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生物碩士的求職經驗分享:我如何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本文轉自生物專業就業諮詢論壇

01

我作為一個曾經只會埋頭蹲在實驗室做實驗,曾經迷茫自己的人生不知該走向何方,曾經糾結於找工作還是繼續搞科研、出國讀博的生物專業研究生,通過過去一年的求職,我離開了投入了我7年時光的生物專業,並且很幸運地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如今已經入職兩個多月,工作雖然沒有許多大牛的那麼高大上,但是作為一個曾經浪費大量時間做自己不喜歡的科研,一年之前從沒有做過任何職業規劃的應屆畢業生,這樣的工作已經讓我非常滿意。

下面慢慢為大家介紹我的心得體會。(由於和我的求職經歷一樣是長文,為了考慮大家閱讀方便,這次分段放出)

經驗一:關於努力和選擇

首先最重要的經驗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儘早找到自己的目標。小米CEO雷布斯同學說過,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某件事情上選擇錯了目標,比如選錯了專業,選錯了工作,選錯了伴侶,無論之後我們怎麼努力付出,都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只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傷害和悔恨。

不得不說,很少有人很早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喜歡哪種類型的人。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天才,只是有的人找到了自己天才的地方,所以變成了天才,比如蓋茨,喬丹,巴菲特他們。如果你讓蓋茨去打籃球,喬丹去炒股,巴菲特去寫電腦程序,他們估計都泯然眾人矣,和世界上大多數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才能的人一樣,淹沒在人海之中。

不過好在我們都還年輕,還有大量的時間尋找最適合我們,而且我們最喜歡的職業和愛人,這就是年輕人的優勢。

許多人都是這樣,談過幾次戀愛之後,反思自己的感情經歷,才會明白自己喜歡的是哪種人,最適合和自己結婚的是哪種人;其實選擇專業和工作也是一樣,多接觸幾個學科的知識,多接觸不同種類的工作,我們才能明白最適合自己,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這裡不得不說,我國的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我國的大學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專業,都是以培養科研人才為目的;但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做研究,也許他們更適合做銷售,人力,品控,生產,市場,供應鏈,財務等等其他方向,而且社會上對於研發人員也沒有那麼多需求。儘管以上方向也有相關專業的學生,但是他們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自己本身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專業。因此,他們也需要多接觸其他專業的信息來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李開復最初的專業是法學,和奧巴馬是同學,後來發現計算機才是最愛,於是轉行,成了谷歌的副總裁;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最初也是律師,後來接觸到了投資和巴菲特,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副總裁;還有許許多多名人,比如馬雲,谷歌創始人布林等等,最初的專業和之後的工作都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像他們一樣,不斷地嘗試。想找到合適的伴侶,就多接觸人,不論是別人介紹還是搭訕;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多參加實習,各種類型的工作,多和不同行業的人交流,了解內情,而不是一直呆在實驗室里。一旦發現不合適,儘早回頭,不論你在那個人,那個專業,那份工作上投入了多少。(雖然很坑爹的是,許多大學轉專業名額很少,比如我本科的學院,每年最多才兩個,只有靠自己私下自學或者修第二專業等方法尋找新的出路)

當然人的本性是難以割捨過去的投入,對沉沒成本念念不忘,這是人性;我們只有理性地認清形勢,勇敢地同錯誤的過去說再見,才能有機會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應有的做法。

有的同學可能覺得我舉的名人的例子是灌雞湯,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學校好,他們有個好爹媽,有貴人相助。不可否認,這些都是促成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他們自己的判斷力和決斷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這也是促成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

有的人,專業是父母選的,工作是熟人安排的,戀人是別人介紹的;碰到不喜歡的專業,不敢轉行,渾渾噩噩地讀了幾年耗費青春;碰到不合適的人,看不出那個人是個人渣,或者看出了也拖泥帶水捨不得分開找更好的,拖著拖著年紀拖大了。這些事情都做不好,憑什麼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僅僅因為有好的背景;這個世界上有背景的富二代多了去了,怎麼就他們幾個人名字被世人銘記?他們自己出色的對自身才能和興趣的判斷力,以及對於自己努力方向的決斷能力,讓他們超過一大片紈絝公子,成為創造歷史的人。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家庭,沒有必要一定要像他們一樣成為天才,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做到更好就行了。我們沒有富二代的家庭背景,沒錢去西洋學習先進文化,努力學習考個一本,甚至985,乃至全獎的香港學校還是可以的;沒有關係把自己安排到家族企業的中高層,可以把打dota,看韓劇的時間拿來上求職網站,聽別的學科的公開課,了解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去找實習,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畢業後找一份有前景的工作,做一個中產階級乃至富一代還是可以的,然後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經驗二:關於聽取誰的經驗

在我們的人生中,尤其是像面臨選專業,選工作等重大抉擇的時候,都會有親戚,朋友,師長給我們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建議。在關於聽取誰的建議方面,我有一條重要的心得:「在給你建議的領域,聽取成功人士的經驗,不要聽平庸者和失敗者的經驗。

像我之前曾經犯過比較二的錯,我居然去聽一個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靠家裡安排工作的人關於求職的經驗。現在想起來他給我的經驗,簡直是弱爆了,如果我隨便看完哪一本關於求職的書,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就可以秒殺他。

所以說,想要提高成績,就聽學霸的建議,不要聽門門掛科的學渣的建議;想要陞官,就聽大領導的建議,別聽那些當了幾十年還是個科長的人的建議;想發財,就聽大老闆的建議,別聽當了幾十年基層員工的建議;想要人生規劃的意見,就聽那些人生贏家的建議,別聽那些失業在家,靠領低保艱難度日的人的建議。

說句大白話吧:「你聽了誰的建議,那個人的現在,就是你的未來。」

當然不可否認,我們身邊平凡的人,甚至庸俗的人是很多的。但是肯定,某些人,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優勢的,我們就學習那些相對優秀的人的優點。舉個例子,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經常會接到輔導親戚家小孩成績的請求,對吧?

雖然不一定聽了建議就一定會那樣,還要考慮執行的問題。但是,正如上文所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正確了學習的榜樣,你後面的付出才會有成效。

這個社會埋頭苦幹的人很多,能看清正確方向的人不那麼多。看看考研時自習室里埋頭苦讀的身影,你覺得他們好刻苦;你再問問他們為什麼要考研,他們可能回答:「我也不知道,我爸媽/我男/女朋友/我學長/我老師/我七大姑八大姨叫我考的,他們說學歷高了好找工作/好找對象,我也不知道以後幹嘛,先讀著唄,讀完了再說。」

跑題了。回到學習成功人士經驗那一點,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那麼幾個在某方面出類拔萃的人,遇到了就謙虛地學習他們那些優勢的經驗。具體採取什麼方式,大家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我對於人際交往經驗不足,就不隨便給建議了。

經驗三:關於考公務員的經驗

當然我對於考公務員還是有點建議可以給大家的,畢竟沒有幾個人能裸考筆試拿第一名。

不過我還是得提醒大家,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就算我在這裡全盤托出我的經驗,你們也不一定能夠做到裸考筆試第一。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人的學習方式分為聽者型和讀者型兩種。聽者型的人喜歡通過聽別人講獲取信息,讓他們看書是看不進去的;讀者型的人喜歡通過看書學習,讓他們聽別人講容易走神。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表現對號入座。

我讀過那篇文章後,發現根據學習方式這個概念,在招聘的各種考察方式中,不同的考察方式對於不同類型的人有偏向。例如常見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比較偏向於聽者型的人,因為討論中你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快速吸收總結,形成自己的意見進行表達,而讀者型的人經常會漏掉別人的意見;而筆試,尤其是行測和申論,比較偏向於讀者型的人,因為題量大,題干長,需要快速讀題,閱讀大段大段的材料,提煉中心思想,而聽者型的人一般很難有較快的閱讀速度,經常會時間不夠用。

而我是屬於典型的讀者型的人,而且性格內向不擅長搶話說,因此我無領導小組討論通過率很低,只有25%左右。而到了筆試,由於我讀題快,從小數學比較好,之前為了準備外企網申的筆試題還是針對性地練習過行測,不算完全是裸考,因此最後行測居然提前十分鐘做完了;申論雖然沒寫過,但是看過答題要點,加上我寫作能力還可以,所以會有這麼神奇的結果。

當然原因還包括崗位專業限制,對手太菜,地鐵沒堵車,我吃的早飯沒拉肚子,也許還有某位報我崗位的大神那天早上拉肚子,塞車,因為各種原因棄考等等,這都是不可控的運氣成分。

因此大家不要傻乎乎地也去裸考,然後掛了之後責備我經驗不管用。針對自己的特性揚長避短才是王道。

介紹操作方式前,有句知乎上的名言要告訴大家:「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還沒有到拼天賦的程度。」

聽者型和讀者型的人在各自偏向的考察方式中的優勢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針對性地努力提高收效明顯,閱讀各種面經,筆經,多多練習完全可以彌補天賦的劣勢。尤其是網申中的行測題,完全可以找行測做得好的同學陪你一起做。剩下的自己看書去吧,另外多請客吃飯攢人品。

02

上一節說到了聽取成功人士的經驗的問題,而成功人士不僅自己需要在擅長領域成功,而且那個人的成功要為人所知,並且願意分享他的經驗。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個人品牌的塑造。

個人品牌,歸根到底,指的是個人在別人心智中的印象。別人會從一個人的外形,行為對這個人形成一個判斷。而塑造一個良好的個人品牌對自己具有極大的益處。

比如面試的時候,一個人穿得西裝革履,打扮得精神抖擻,面試官第一印象會覺得這個人不錯,願意進一步了解;如果打扮得很邋遢,第一印象糟糕,很少有人願意會深入了解。再比如,一個人如果一直做事很仔細,主動承擔責任為大家服務,大家就願意信任他,給予他更多表現機會;而如果那個人自私自利,私吞大家的活動經費,自己本來有錢還利用職權霸佔給貧困生的助學金,改評分騙獎學金,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人品有問題,不值得信任,很難再給他機會(大家應該見過很多這樣的事情……)。

不得不說,我之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太注重自己形象。意識到這一點源於兩年前剛來研究所里的時候,競選研究生會失利。回去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同學們對我的認知不夠高,即自己的個人品牌塑造不夠。

研一那年在科大,學校組織的足球賽,籃球賽我都沒有參加,我們班人數最多的幾門課我也沒選,整體宅在寢室睡覺或者玩電腦。除了和我一起上過課的同學和一起玩過遊戲的同學對我比較熟,覺得我這個人還不錯之外,其他大部分同學其實對我沒什麼印象。我想,競選那天我走上台的時候,同學們心裡的想法估計是:「你丫的到底是誰啊?憑啥讓我選你?我又跟你不熟。」

而大家認識到我其實主要是來到所里之後,因為我經常參加徵文比賽獲獎,新春遊園會給大家排練了一個小品,更重要的是,寫了那篇求職經驗之後,大家才對我有了更深的了解:「哇塞,這個小子平時不怎麼說話,也不怎麼參加活動,原來其實這麼有才!」

從我自身的例子可以看到,我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價值,而且要懂得銷售自己的價值,培養自己的個人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你。你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自己也能獲得更多。

這個社會競爭很激烈,酒香不怕巷子深也是過去的事情。酒不僅要香,而且要讓所有人知道我的酒香,讓他們排著隊來秒殺,酒還沒釀出來,訂單都排到幾年之後

雖然研究生會競選的事情我早已無所謂了,但是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的觀念。有的同學如果還是覺得個人品牌的塑造不重要,那麼我舉個例子吧。如果你不懂自我營銷,你喜歡的那個女生沒有看上你,被另一個人渣禍害了,你一定會很心痛吧?

其實有的時候我會很納悶,怎麼會有人為了區區幾百,幾千塊錢去損害自己的個人品牌,願意被貼上「人品有問題」的標籤。是以為別人都不知道嗎?更何況這些人都還是家裡經濟條件較好的,就更讓人奇怪了。不過他們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那就是在直屬領導面前給自己塑造一個完美形象。這種抓住最關鍵影響因素的思想和操作手段值得我們學習,操作的動機我們就不要學了。

談談做法,首先是外形的改變。不可否認,一般我們理工科學生不太注重自己的形象。男生經常整天穿個背心,T恤,大短褲,拖鞋到處亂竄;女生經常打扮得很女漢子,套著一件T恤,一條牛仔褲,一雙球鞋就出門了。偶爾有那麼一兩個稍微懂打扮,看起來比較有女人味的女生就被當成了女神。去年我隨便穿了一件白襯衫和馬甲就讓所里一群人側目,哎,其實都是淘寶貨。

所以,大家可以多看時尚雜誌,多看知乎上服裝搭配的專欄,錢少就淘寶,錢多就去實體店買名牌。買點護膚品用用,要出門就打扮得好看點,人的精神狀態也不一樣了。

其次,是做事情,盡量把自己該做的做好,不要給人不靠譜的印象,因為一旦這種印象形成就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去改變。

最後,是多多和人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優勢。這是我以前做得最不好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比如我寫作水平還可以,我就參加徵文比賽,寫幾篇有點深度的文章;對排練節目有經驗,就幫助排節目;演講水平還可以,就參加演講比賽。還有的同學足球籃球羽毛球打得好,就去和人打球。一來二去,大家就熟了。

有的同學可能覺得自己沒什麼特長,啥興趣愛好都沒有,我以前比較封閉經常也是出於這個原因。那天我們班畢業聚餐,和兩個同學喝酒聊天時談到研究生會競選那件事,他們的觀點讓我明白了,就算什麼都不會也可以和別人打成一片。

他們說,就算你不會,你也可以要別人教你,謙虛地學習。學著學著,大家都有共同的愛好,就能經常叫著一起玩。最關鍵的,還是不要自己孤立自己,用開放的心態對待別人,勇於融入集體。

這個觀點讓我大受啟發。有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除了念書什麼都不會,經常用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較而感到自卑,因此經常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來到廣州的這兩年,我發現了,自己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優點值得去欣賞,別人其實都有不為人知,難以訴說的痛苦。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沒有必要去羨慕誰,也沒有必要去鄙視誰。相比於很多人,我其實生活相當的幸福快樂。

在這裡,我非常感謝和我一個課題組的L同學,我的導師Z老師,還有其他許許多多同學對我的認可。是你們讓我明白我是一個非常值得別人欣賞的人,讓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價值,為大家做一些有用的事情。謝謝你們!

謝了這麼多人,總得再寫點有深度的東西回饋大家,告訴大家那些我看到的很重要的東西。

這個世界紛繁複雜,但是各種事物的運行都是遵循其內在規律,比如氣候的變化,股市的漲跌,政局的動蕩。而透過這些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質,其內在的運行規律,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我不記得是誰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天才創造歷史,聰明人順應潮流,普通人隨波逐流,傻叉逆流而上。」順應時代潮流做事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我們都是普通人,做一個創造歷史的天才可能性太低,更有可能的是做一個順應潮流的聰明人,最好不要隨波逐流當個普通人,堅決不要當傻叉。

比如,以樓市為例。我們肯定做不了住房市場化改革的那些決策者,影響不了歷史。但是聰明人可以通過政策看到,樓市騰飛即將開始,早早通過各種手段融資在黃金地段投資房地產,賺得缽滿盆盈。普通人不知道這些政策的後果,但是自己家的住房也隨著房價的上漲資產價值翻了幾番。傻叉賣了自家住房拿著畢生的積蓄投資那些自己不懂的東西,比如高槓桿的期貨,結果虧得傾家蕩產……

我的知識和閱歷有限,對於很多事物的看法一知半解。下面和大家聊聊我對於國家經濟以及行業發展規律的看法,願意信的信,我對於大家相信的後果不負任何責任。

首先說國家經濟發展規律,那就是,一切都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社會一切都由國家控制,是完全的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後,許多輕工業行業,比如紡織,造紙,服裝,食品等,有民間資本參與,那些臃腫的國企在競爭中敗給民企,大規模地下崗裁員。這是第一波。

97年金融危機後,國企開始第二波下崗潮,許多重工業的國企,什麼鋼鐵廠,油田工人大量下崗,市場經濟大量地進入重工業行業。還有國家全面廢除福利分房政策,改為大部分為商品房,房地產行業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時代。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新的一次轉變。

而到了現在,更多的行業在向市場經濟轉變。大家應該聽說過這麼幾條新聞:「溫州試行公務員聘任制;」「中石化引入民資;」這說明市場經濟在進入政府部門以及經濟命脈的能源行業。還有我們所去年曾經傳出改制的消息,改為A類則政府全額撥款,但要裁員30%,改為B類則無需裁員,但是自負盈虧。許多省一級的研究所都早已完成了改制,國家不再養那麼多科研人員,要把自己推向市場,自己養活自己。這說明,市場經濟也已經進入了科研行業。

我們所改制的消息雖然最後不了了之,原因不明。但是我覺得,改制是這個時代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潮流,遲早還會再來的。我們無法去改變趨勢,只有根據趨勢去改變自己適應潮流,立於不敗之地。

而留在科研行業的那些人不會受改制影響呢?除了金字塔高層的首席科學家們,研究員們,再就是那些科研能力強,極具上升空間的青年科研人員。每年發個兩三篇SCI的人,管他上面怎麼改制,肯定不會受什麼影響。而那些做了好久沒有科研產出的人,改成A類會被裁掉,改成B類沒有產出,弄不到科研經費,還是無法生存。

當然市場經濟也會帶來新的問題,資本會流向預期回報率高的項目。有些很重要但是投入大,產出慢,風險高的科研項目就沒人願意去做。這就是高層人士考慮的事情了,必須由國家投入去做。

其他行業也是一樣,只有能力強,不可替代性高的那些人,能夠抵禦各種風險,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屹立不倒,獲取最大的利益。這也是我在求職經驗中介紹的,我傾向於找能極大程度提高自身價值,發展前景廣的工作的原因。

市場經濟,就是要面對市場,識別市場的需求,根據需求提高自己的價值,通過自我營銷在市場上塑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場上獲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就算是做科研也一定不要只是埋頭蹲在實驗室里苦幹,一定要多看文獻和新聞,了解最有前景的趨勢,有正確方向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然後學會個人品牌的塑造,向市場銷售自己,與別人合作獲得成功。

別的行業也是一樣,不能光是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看清路了叫上別人一起拉車,自己站在車頂專心看路。為什麼在車頂看路的CEO比在車前面拉車的普通員工價值更高?埋頭出苦力拉車的人很多,能看清道路的人很少。走錯了路,一車人都要玩完。如果你既會找到人拉車更能看路,誰都離不開你,你的價值就最高。

所以奉勸想找鐵飯碗的同學三思。如今的社會,鐵飯碗不再是在一個地方把同樣一份工作做一輩子,而是一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能過得很好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募格學術 的精彩文章:

博士求職找高校,是思維所困還是環境所致
海歸博士夫妻的回國感悟:在國內生存下去太難了
被譽為壯士乃至烈士的文科留學博士,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乾貨:關於如何準備博士考試 博導在考察你什麼?

TAG:募格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