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亮存在嗎?從符號化到奇點臨近談智力二次覺醒,新解李約瑟難題

月亮存在嗎?從符號化到奇點臨近談智力二次覺醒,新解李約瑟難題

引言

通常意義上的存在,是先驗的定義了一個存在(某種概念),這種定義是觀念上的,是宗教、哲學本體論的延續。我認為存在是感應出來的,是群體性感應信息共同認可的結果,是所有生命生存的一種認知能力。人類的意識,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簡單的可以用語言符號構建的結構化的,另一種是無法用語言符號結構化的,兩種形式的再創造就是人類兩次智力覺醒。

月亮是真實存在的嗎?什麼是存在?

看到兩個問題:

A如果一件物品被剔除了所有屬性(包含但不限於長度,寬度,顏色,體積質量等等),那麼其是否依舊存在呢?

B月亮是真實存在的嗎?

關鍵是要理解什麼是存在?

通常意義上的存在,是先驗的定義了一個存在(某種概念),這種定義是觀念上的,是宗教、哲學本體論的延續,科學概念是這些觀念思想的延續。我認為存在是感應出來的,是群體性感應信息共同認可的結果,是所有生命生存的一種認知能力。因為存在是感應出來的,而不是定義出來的,所以可以說如果所有人不看月亮,月亮真的不存在。注意所有人,不是某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

提問者是以「哲學問題」來問的,我下面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因為用哲學思辨來分析哲學問題,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大多無解。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認知,都來源於「意識」的結果。弄清意識,不僅僅從哲學思辨角度弄清,而要從物理機制上弄清,應該是未來的趨勢。

現在大多科學家都認為意識體驗由某種物質的現象屬性產生,存在不可結構化或不可言說的部分,這就是意識體驗的本質。現在的電腦、人工智慧無法產生意識,因為它們從原理上是可結構化的。只有深刻揭示意識的本質,實現將不可結構化的能力,才能說人工智慧技術達到了臨界點,可能會製造出具有意識的機器。

查爾默斯1994年對意識研究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分類,認為存在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簡單問題可結構化,困難問題不可結構化。可結構化就是能夠用語言或用數字表達,不可結構化就是不能用語言或數字表達。另外,物質的物理屬性一般都可結構化,而物質的現象屬性或內在屬性不可結構化。

你說的一件物品,它的所有屬性(包含但不限於長度,寬度,顏色,體積質量等等),其實就是目前意識科學理論界所說的「可結構化」的部分。但是別忘了,意識還有不可結構化的部分,這是意識的根本所在。

對於一件物品的存在,以前我們認為是我們定義出來的,我認為其實是我們感應出來的,或者說是我們意識上的結果,這個認知既可以理解經典力學,也可以解釋量子力學的內容。

對於存在,我認為可以分成三塊來理解:

1、存在的意義應該是人類群體總的感應信息為基準,而不是群體的「非感應信息」,更不是某些個體的感應信息。

這個判斷是基於生命生存的經驗之上的。如下 圖所示的鳥群,群體性感應信息取決於所有個體的感應的綜合,這種群體性感應信息可能是通過基因信息的形式帶給所有個體的,如果個體或者少部分群體與主流群體感應有明顯偏差,就無法生存。人類思想認知是一種智慧信息,是基因這種智慧信息的升級版。

所有的生命,都是以感應為核心功能生存發展的。感應不到的信息對於生命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2、所有的存在,都是人的意識的結果。

當今比較知名的量子意識理論Orch OR模型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麻醉學和心理學系榮譽教授、意識研究中心負責人斯圖亞特·哈梅洛夫(Stuart Hameroff)共同提出了一種量子意識模型,是指客觀還原(Objective Reduction,OR)發生在神經細胞微管(microtubule)中並由此產生意識的一種量子意識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意識是微管中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

另外還有一個零點場(Zero-Point-Field)理論,認為意識主體不可分,且認為所有意識主體為同一意識主體,為同一個零點場,即不同人的「屏幕」本質上是同一塊「屏幕」,只是投射的內容或體驗的內容不同而已。這個理論現在也是主流意識理論。

我比較認同這個零點能理論,但我認為意識是進化的:現在人類的高級思維是極早期、極原始的RNA或者RNA中的複製酶中某種功能進化而來,極早期的這種功能也可以稱之為意識,所以應該按照進化來分類,量子意識進化可以分成三部曲:

直接感應到的意識我稱之為I類意識,也就是無條件反射意識;而貓狗經過訓練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條件反射意識,我稱之為II類意識;像人不僅僅具有上述兩種意識,其實還具有了在此之上的意識固化基礎上的系統化和工具化,這種,我稱之為III類意識。這三種意識,都可以認為是某一個巨大「屏幕」的「子屏幕」,即如同零點場理論中說的所有意識主體為同一意識主體,為同一個零點場。

人類的意識包含了以上三種形態的全部,而III類意識是人類區別其他動植物的關鍵。人類智力的基礎是產生意識信息的量子比特存儲能力,以及建立在存儲能力之上的量子(比特)糾纏網路,這個糾纏網路具有腦全息特徵,這是腦全息理論起作用的深層次機制。III類意識是思維處理的能力,包括邏輯鏈條、記憶整合等。每個人的第III類意識都是這個巨大屏幕的「子屏幕」。宇宙的糾纏時空網路和人的第III類意識,即意識量子糾纏網路具有相似性,這個糾纏網路具有無標度性,或許人類意識量子糾纏網路就是宇宙時空網路的部分和局部。

3、宇宙的最底層的存在:量子的運動與觀測有關,如果沒有人類的觀測,單獨談單一量子的運動也沒什麼意義。

有意義的是量子的綜合效應。這一點上,宇宙,因為人的存在而有意義。宇宙為什麼有規律,是因為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沒有綜合作用,有可能任何規律都沒有,如我們認為必須存在的因果律,以及我們人類的邏輯,智力的必要能力之一,都不存在了。

人類智力的二次覺醒:從符號語言到奇點臨近

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認知,都來源於「意識」的結果。

人類的意識,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簡單的可以用語言符號構建的結構化的,另一種是無法用語言符號結構化的。查爾默斯1994年對意識研究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分類,認為存在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簡單問題可結構化,困難問題不可結構化。可結構化就是能夠用語言或用數字表達,不可結構化就是不能用語言或數字表達。另外,物質的物理屬性一般都可結構化,而物質的現象屬性或內在屬性不可結構化。現在大多科學家都認為意識體驗由某種物質的現象屬性產生,存在不可結構化或不可言說的部分,這就是意識體驗的本質。

可結構化意識的「創造」是人類第一次智力覺醒。語言和符號所表達的人類思想都可以理解為基因信息的升級版,早期人類的原始繪畫、象形文字、抽象符號出現是人類的第一次智力覺醒,實現了人類群體性意識的突破式升級,人類的生存模式上開始出現現代意義上的文明社會—城邦制國家誕生。

未來,不可結構化意識的「創造」是人類第二次智力覺醒。人類可以弄清楚「意識」的作用原理並且製造、控制、存儲、傳播意識,那麼人類將會像當年突然開始出現語言和抽象符號一樣,實現智力的二次覺醒,人類發生質的飛躍。人類可以製造意識,即可以通過工具實現意識的存儲和傳播,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代替人在意識這個領域延展人的思想和認知。人類生存模式可能會再次實現新的躍遷式突變,人類意識形態可能會趨向為純感應信息的認知模式,意識工具化(形式邏輯的工作)則由機器完成。

發明出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意味著人類如同早期發明了語言和抽象符號那樣,將會對人類自身有一個完全顛覆性的突變。

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

看到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李約瑟之問,李約瑟之問由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的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我認為這要從整個人類意識進化角度來分析,人類的意識進化的關鍵節點是外部自然因素(如氣候出現周期性異常溫暖或者寒冷)和人類群體性政治軍事突變綜合引發的思想大爆發突變。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系(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還有未來的某種主流形態)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

群體性意識形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個體的人的意識發展是群體性意識進化的濃縮版。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特別的,意識進化中,後面的模式都需要有前面的作為基礎。所以近現代科學,必然與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如果說哲學對科學起到的作用,那是因為科學的兩大模塊中的意識工具化的基礎是意識觀念中的概念。人類意識進化就是這樣以前面的模式作為台階,一級一級上升的,前面的模式中的構件是下一個模式的基礎。

2000年前的思想大爆發,使得人類社會以多神崇拜主導的社會結構突變到一神崇拜主導的社會結構,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出現了大一統的帝國。這第一次思想大爆發產生的原因就是多國混戰產生對經驗類認知的巨大需求,戰爭主要是對「土地」資源的爭奪。春秋戰國時期,氣候異常溫暖,特別是對於亞洲以農業為主的區域,氣候溫暖加冶鐵業的發展,農業產量暴增,引發對土地擴張的需求,政治軍事的突變與氣候是有密切相關的。西周最後一個周平王東遷,開始了東周時代,即戰國時代。多國大混戰本身就是一個熵的劇減過程,人類社會經過激烈的動蕩,更加有序化。

歐洲文藝復興是一次的思想大爆發,歐洲誕生了很多偉大科學家。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產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在17世紀所處的政治格局造成的,1648年歐洲諸國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將以前至少形式上還將歐洲大部分地區統一起來的神聖羅馬帝國,變成幾十個擁有對等主權且力量相對均衡的政治格局,這一格局也影響了後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種格局也是歐洲諸列強開始在歐洲互相激烈競爭,並引發到世界各地的海戰,再到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劇烈的多國混戰將會形成人類社會熵值銳減。這種狀態可以類比中國20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而且多個歐洲諸國將競爭引入全球,引發世界級海戰,因為歐洲諸國以貿易為主要生存手段,戰爭主要是對「港口」資源的爭奪。今天全球主要大城市就是「港口」,這是人類社會系統熵減的結果,有序化比之前更強了。

上面是從歷史長河看思想大爆發的,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春秋戰國思想大爆發)和宗教信仰到實驗加形式邏輯模式的近現代模式,這種認知模式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意識形態,即科學不僅僅是自然科學,還把這種思維模式帶入了政治、法律、軍事等等領域,本質上如同歷史上的萬物有靈祭祀為主導公元前時代和公元後宗教時代一樣,這是人類群體性意識進化的結果。

當然也有西方的形式邏輯的思維慣性的原因,其中以柏拉圖為第一功臣,他創辦的柏拉圖學園延續將近1000年,這一點上對這種思維方式功不可沒。東方也不是沒有邏輯的,但是主流還是將這些壓制下去了,東方後來還是以儒家教育為主導。

伴隨著思想大爆發的是人類文明中心的轉移,歷史上出現過多次人類文明中心的轉移,就像很多人疑問為什麼6000、7000年前的浙江、湖北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新時期文化?其實應該是距今5000年指3500前的中華文明出現了轉移,黃河領域文明取代了長江流域成為今天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所以簡單的把歷史割裂成很短的分析,都是狹隘的,簡單的,要素性的分析。

探索貓說:科學是人類群體性感應信息(即經驗認知)的意識工具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貓 的精彩文章:

很多終極理論或許都是不可證偽的理論
不能測量的存在是否存在?真空是一種存在嗎?
哲學與科學的相通與相悖 真的是宇宙創造了靈魂嗎
意識的起源:DNA感應光量子並影響光量子,具有感應的雙向性
人工智慧突破臨界邁向極限:人類主流意識形態的飛躍

TAG:探索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