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iaLEAD研究:揭示我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管理的欠缺
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牽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冉興無教授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許樟榮教授共同主導完成的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LEAD)篩查項目China-DiaLEAD研究結果在第53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年會上展示。在會議現場,《國際糖尿病》邀請許樟榮教授對這項研究進行介紹,並分析研究結果及其現實意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全軍糖尿病中心,許樟榮教授專訪
China-DiaLEAD研究開展初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可防可治,需及早發現與治療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從1980年的0.67%發展到現在的10%,有將近1億多成人糖尿病患者,將會帶來很大的併發症問題。糖尿病併發症包括大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下肢血管病變就屬於前者的一種,然而,目前它並未得到像心腦血管病變那樣的重視程度。下肢血管病變致殘率高,若得不到及時處理,會造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嚴重的造成截肢甚至死亡。另外,下肢血管病變是全身血管病變的局部反應,若患者有下肢血管病變,很可能就有心腦血管病變。因此,通過下肢血管病變,可以了解患者的全身併發症情況。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很多技術可幫助改善患者的不良結局。簡單來說,如果是輕度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我們及時發現並鼓勵其多運動,就能改善下肢缺血,不至於造成嚴重的血管閉塞甚至截肢。這些患者可以採用一些藥物干預,國內常用的藥物包括脂微球包裹的前列地爾、貝前列素鈉、西洛他唑等,還有其他抗血小板藥物,都有很好的效果。當然,國內應用最多的是脂微球包裹的前列地爾。對於更嚴重的患者,如動脈完全閉塞、ABI<0.4,或行走距離不到200米,夜間間歇性疼痛影響睡眠,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干預。
當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可防可治的前提是發現這些患者。若熟視無睹,很多患者會出現嚴重後果。而且,糖尿病患者中百分之五六十合併周圍神經病變,這些患者走路時往往感覺不到疼痛,相比一般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其臨床表現更不典型。所以,只有努力去篩查、發現和主動觀察患者,才能讓患者發現在早期,治療在早期,改善預後。因此,下肢血管病變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併發症。
China-DiaLEAD研究結果解析
China-DiaLEAD研究是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領導下完成的,是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足病學組的一項重要工作,得到了足病學組所有委員的大力支持。該研究是近期一項有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多中心、前瞻性、大樣本調查,一共覆蓋20多個省市30家醫院,得出了幾方面的結果。第一,糖尿病患者若符合以下條件之一——50歲以上、病程5年以上、合併1個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患病率將高達20%左右,就要進行這方面的篩查。第二,有一半以上的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未得到診斷。因此,只有醫生主動去診斷,才能發現這些患者。第三,即使在確診的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中,抗血小板藥物、降壓藥物、調脂藥物和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均遠遠不夠,僅40%左右的人用了這些藥物。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而且是三甲醫院的城市患者。這提示,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推廣和宣傳這個項目,讓更多患者有了病能夠及早發現,發現了能及早得到科學的治療,最後改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及社會負擔。
China-DiaLEAD研究是
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心血
許教授表示,在這個項目完成之際,他和紀立農教授、冉興無教授對所有參與項目的相關人員表示十分感謝。首先,感謝這個項目組的所有成員,付出了大量心血。其次,感謝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給予這個項目有力的資助。第三,感謝所有患者,他們的積极參加才使研究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結果。第四,這個項目雖然完成了,但工作還需繼續,要進一步發掘資料,總結資料,利用這些資料發表更好的結果,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廣大患者!
※舌尖上的焦慮症
※止痛泵在臨床如何應用
※國家衛計委建議「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如何吃?
※改善睡眠的方法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