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孔子家原來也有本難念的經,母親到死都不願告訴他親生父親是誰?

孔子家原來也有本難念的經,母親到死都不願告訴他親生父親是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鎮)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

孔子的出身卑微,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孔子家原來也有本難念的經,母親到死都不願告訴他親生父親是誰?

當然,在春秋時期那個看中出身的時代,如果不是因為父親是士族身份,孔子即使再努力恐怕也難以取得後來的成就。

據歷史記載,孔子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母親顏征在平時從來不提孔子的父親,一直到死都沒有告訴孔子他的身世。孔子的母親死後,孔子才從別人口中得知父親是曾經做過陬邑大夫(市長)的叔梁紇。

那麼,顏征在為什麼不願意提到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呢?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家語》記載得更為詳細:

叔梁紇與正妻施氏有九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孟皮,卻因為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於是,向顏家求親。

顏氏問三個女兒說:叔梁紇是陬邑大夫,祖上是貴族,雖然年齡有點大(六十多歲),性情有些嚴厲,但這些都沒什麼問題。你們三個誰願意做他的妻子?

兩個大女兒都默不作聲,小女兒征在上前回答說:「一切聽從父親的安排,父親不用再問了。」父親聽出了這話的語氣,說:「你能行。」於是就將15歲的小女兒嫁給了叔梁紇。

《孔子家語》是孔子的後世弟子所作,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抬高顏家。司馬遷的「野合」二字就是指,叔梁紇並沒有正式地迎娶顏征在。

孔子的母親所在的顏氏家族是被魯國所滅的邾國人的後代,屬於社會底層,地位僅比野人(住在城外的人)高一些。

而孔子之父叔梁紇來頭可就大了。

叔梁紇,名孔紇,字叔梁,祖上是宋國公室,是商紂王的哥哥微子的後裔。叔梁紇的祖父孔防叔因為宋國內亂而逃到了魯國。因為孔防叔在宋國是士族身份,所以在魯國也可以做官。叔梁紇是魯國著名的大力士,也是一員猛將,靠軍功當上了陬邑大夫。孔子家原來也有本難念的經,母親到死都不願告訴他親生父親是誰?

孔子的父母一個是士族,一個近乎賤民,身份差距是很大。叔梁紇找顏征在純粹是為了生兒子。

最終,顏征在為叔梁紇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孔子。但是在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就死了,終年73歲。

叔梁紇的死後,孔子只能跟隨母親生活。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從小為了生活,什麼臟活累活都干,做過牧童,經常幫人置辦喪事,當過倉庫管理員等。生活的艱辛迫使孔子學會了很多謀生技能。孔子從來不避諱自己悲苦的過去,甚至有些慶幸,正是因為自己處於社會底層,才能學會這麼多東西。

孔子17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就在置辦喪事時,孔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自己的父親是叔梁紇。

於是,孔子做了一件大事:孔子在出殯時把母親的棺材抬到了亂墳崗,意思是準備把母親像同身份的人一樣葬在亂墳崗,用來迷惑孔家人。等賓客都走之後,孔子找了幾個人把母親的棺材偷偷抬到了孔家的祖墳,和父親叔梁紇葬在了一起。也算是一個大孝子了。同時也看出,17歲的孔子非常聰明能幹。孔子家原來也有本難念的經,母親到死都不願告訴他親生父親是誰?

從以上情況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叔梁紇死後,顏征在和兒子就離開了孔家(很有可能是被趕走的),生活十分艱難。叔梁紇家雖然不一定很富,但總比顏征在這裡要好得多。但是叔梁紇年長的兒女們並沒有幫助撫養最小的弟弟孔子,也沒有分給顏征和孔子在一些家產,以至於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中。在孔子成長過程中,兩家老死不相往來。所以,顏征在從來不提孔子的父親也就順理成章了。

母親去世後,孔子知道了自己的士族身份,就去找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孟皮,兄弟倆總算相認,孟皮替孔子證明了士族身份。憑藉士族身份,孔子得以進入官辦的士族學校,系統學習周朝的禮制和其他文武知識。士族身份和在士族學校的學習經歷使得孔子後來有了辦學校和當官的資格。

(歡迎關注看下我的其他百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