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心了!傳統文化中的反腐倡廉是醬紫的

走心了!傳統文化中的反腐倡廉是醬紫的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就有這樣一個情節:盧俊義被管家李固陷害關進大牢,李固欲置盧於死地,便想用金子賄賂管監獄的蔡福。蔡福冷笑說:「你不見正廳戒石上刻著『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你那瞞心昧己的勾當,怕我不知?」

這塊被獄頭奉為神明的戒石,猶如我們今天經常見到的「為人民服務」一樣,是州縣衙門的標配。

宋朝建國始,宋太祖趙匡胤南征北討,崇文厚士,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又發揚光大之,為史上最繁榮朝代開啟了序幕。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四月,宋太宗對各級地方官下發了一份戒諭,敕令官府付之石刻,這就是著名的《戒石銘》: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宋高宗趙構向全國各郡縣正式頒布這16個字的「戒石銘」,並將其換成大書法家黃庭堅的書體,規定各郡縣將「戒石銘」放在衙署大堂中央,讓長官們在審案時,目光不離開這16個字。

從這時起,「戒石銘」的內容及書法就固定下來。

到了元代,大概是因為衙署大堂立塊大石頭礙事,於是將其移到了大堂之前。

明代又在「戒石」上面蓋了個亭子,名曰「戒石亭」,並移至大堂前的甬道上。

至清康熙皇帝時,又令各州縣將「戒石」移至大堂公案之前,正面改刻成「公生明」3字。清中期以後,再將「戒石」改成牌坊,並移至大堂前的甬道上。因牌坊前面有「公生明」3字,所以稱之為「公生明牌坊」。有的衙署將「公生明」換成「聖諭」,故又叫「聖諭牌坊」。

今天,我們在江西泰和縣博物館能看到黃庭堅手書《戒石銘》的碑刻。

明清之際的大儒王夫之,在他的《宋論》里反思歷代政治時,專門評價過這方戒石。他說,為人君者對官僚「仁不能教,義不能擇,法不能整」,光靠詛咒恐嚇,說什麼「上天難欺」,真是可笑之極。

這塊戒石沒能阻止歷朝歷代為官不廉、貪腐叢生之惡,用黃仁宇的眼光看,是制度出了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南宋邊界奇葩的小國:整個國家當中間商賺差價
無奈生在帝王家,說說那些本有可能成為「大家」的皇帝們
此人是北宋武林一代宗師,受包拯賞識,關門弟子百世流芳
轉載-漢與宋的儒的區別,導致了兩者差距巨大
多想穿越回宋朝,掀起那好看的蓋頭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