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山海經》-華夏第一奇書的由來
山海經
本書時代久遠,作者已經無法考證,只能大致推測為戰國到秦漢之間的巫師。書里的神話傳說不是個人的創造,而是上古先民集體的思維產物。它們產生在比本書更古老的歲月里,作者只是對當時仍然流傳的神話做了記錄。
九尾白狐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古人在神話思維支配下,對世界的認識。人類理性發展成熟之前,上古先民用神話來認識世界,解釋自然現象,把握自然力量。他們幻想出大量怪獸和神靈,作為自然力的象徵;並且希望通過祭祀、預言等方法,趨利避害,掌控自然力。先民對陌生的遠方懷有戒懼,把遠方的族群看作異己的他者,因此把外國人想像成奇詭的外貌。但先民同時也把他們對美好樂土的嚮往寄托在海外,由此衍生出海外仙山的信仰。
一、上古先民怎樣用神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自然世界和自然力量?
我們把《山海經》里那些奇幻的記錄叫做「神話」。神話不是文學作品,它是上古先民思考問題的方式。上古是人類文明的童年時期,當時人的理性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先民使用直觀、具體、形象的神話來認識世界。一旦人類學會使用理性來認識世界,神話的時代就結束了。
神獸-蠪侄
在上古時代,先民和自然界的關係遠比現代人密切。他們經常要面對各種險惡的自然力量,所以難免會感到敬畏。反映在《山海經》里,比如《山經》記載了很多怪獸,作者常常鄭重提示:某種怪獸會吃人。另一方面,先民也幻想使用某種方式來控制自然力,所以他們虛構出很多神靈,作為自然力的主宰者。
山海經-雙雙
因為敬畏,也因為原始稚拙,無論怪獸還是神靈,形象都被塑造得相當怪異和猙獰。《山經》里的大多數怪獸,都是從普通動物變形而來的,變形方法是增加多餘的肢體器官,或者糅合不同動物的特徵,也有一些怪獸是人和動物的合體。
山海經-鯤
看到怪獸是一種徵兆,可以預示吉凶。不過,《山海經》描述的是一個危險的世界,凶獸要比瑞獸更普遍。一種怪獸到底預示吉祥還是災禍,有時也是不固定的。比如九尾狐在《山經》裡面,明明是一種吃人的惡獸,可是到了後面的《海經》里,它卻變成預示天下太平的瑞獸。之所以九尾狐能夠改邪歸正,可能是因為漢朝人喜歡把它和皇帝的后妃聯繫在一起。班固《白虎通義》說,狐狸有九條尾巴,就好像皇帝有九個妃子。
《山經》記載了很多怪獸的味道,還有它們各種大補的療效。吃,是佔有自然物的一種方式,而通過「吃」獲得某種好處,也意味著征服和利用了自然。這是先民最迫切的願望。
《山經》里的神,外貌都很古怪,很多神都是由不同種類的生物拼合在一起構成的。人形的神靈要麼手裡拿著兩條蛇,要麼把蛇像耳環一樣戴在頭上,所以有人稱之為「操蛇之神」。大概古人把降服毒蛇當作征服自然力的象徵。
白蛇
神靈需要按照特定的方式祭祀。掌握關於祭祀的知識,就能處理好你和神靈之間的關係,進而處理好你和自然界的關係。隨著神話時代的結束,這些知識失去作用,只留下審美價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山海經》看作中國的第一本小說。
神獸水麒麟
二、上古先民想像中的世界格局是什麼結構?他們怎樣看待中國周邊的其它族群?
中國文化有安土重遷的特點,人們對遙遠的異鄉往往懷著一種本能的畏懼,生活在中國四周的各個族群就是先民眼裡奇異而危險的陌生人。《山海經》建立了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世界體系:世界的中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而圍繞在四周的,則是各種「異人」的國度。
刑天
「異人」一般相貌詭異。在怪誕的描寫背後,隱藏著古人的一種身份認同原則。《海經》對「我們」和「他們」做了非常明確的區分:只有生活在中華的人群,才可以被「我們」接受,當作同類;而生活在四周的人群,則是受到排斥的異己力量。根據這種認識,《海經》設計了周邊族群的形象。大體上,距離越遙遠,那些人群的形貌就越怪誕。
馬面
為了營造怪誕感,《海經》對外國人的相貌做了種種變形。變形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給人類增添某些動物的特徵;二是是減少某些身體器官,或者增加多餘的器官;三是放大或者縮小,也就是大人國和小人國。
《海經》判斷「我們」和「他們」的標準,是距離遠近,而不是其他因素,比如血緣關係。很多海外異人和我們一樣,也是炎黃子孫,只因為生活在遠方,就被異化成奇形怪狀,甚至半人半獸的模樣。
辟邪
先民同時也把他們對天堂樂土的嚮往寄托在海外,由此衍生出海外仙山的信仰。《海經》描寫的某些海外國度,已經大致具備仙境的雛形。那裡的居民,也像仙人一樣擁有超乎尋常的壽命,或者乾脆就是長生不老。《山海經》認為,海外有很多延長壽命的寶物,比如掌握在巫師手裡的不死葯、生長在崑崙附近的不死樹等等。一些海外異人還擁有飛天等令人嚮往的奇特本領,比如著名的奇肱國飛車。
神獸鳳凰
《山海經》講述的這些「遠國異人」,在古人看來卻是真實的世界圖景。直到明朝末年,也就是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的時代,社會上流傳的各種世界地圖,還是參考《山海經》來繪製的。在很多明代地圖上,大海中既有真實存在的島國,比如日本,也有來自《山海經》的奇幻國度。甚至明代很多通俗小說,還有意無意地將日本國和小人國相混淆。
可愛的小矮人
金句
1. 如果把《山經》描述的神話世界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高山大河有怪物」。上古是人類文明的童年時期,當時人的理性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先民使用直觀、具體、形象的神話來認識世界。一旦人類學會使用理性來認識世界,神話的時代就結束了。
2. 看到怪獸是一種徵兆,可以預示吉凶。古人希望通過掌握這些關於怪獸的知識,來把握自然界,趨利避害。不過,一種怪獸到底預示吉祥還是災禍,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有時也是不固定的。
3. 大家經常開玩笑,說中國人什麼都敢吃。就連怪獸,也在我們的食譜上。吃,是佔有自然物的一種方式,而通過「吃」獲得某種好處,也意味著征服和利用了自然。這是先民最迫切的願望。
4. 這本書建立了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世界體系:世界的中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而圍繞在四周的,則是各種「異人」的國度。只有生活在中華的人群,才可以被「我們」接受,當作同類;而生活在四周的人群,則是受到排斥的異己力量。根據這種認識,《海經》設計了周邊族群的形象。大體上,距離越遙遠,那些人群的形貌就越怪誕。
5. 判斷「我們」和「他們」的標準,是距離遠近,而不是其他東西,比如血緣關係。很多海外異人和我們一樣,也是炎黃子孫,只因為生活在遠方,就被異化成奇形怪狀,甚至半人半獸的模樣。在奇幻世界裡,人和動物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線。這個世界可以說是人鬼混雜、人獸混淆。
6. 上古先民跟我們小時候一樣,也曾經幻想過神秘的遠方。在遙遠的沒有人去過的地方,有神奇的寶藏、神奇的動物、神奇的人和神靈。這種嚮往發展到後世,就衍生出道教宣揚的「海外仙山」。《海經》描寫的某些海外國度,已經大致具備仙境的雛形。
好了,山海經總計3萬多字,前後並沒有很大的相關性,跨度比較大!感興趣的話可以拿來讀一讀!~
TAG:月色朦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