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項羽、韓信背水一戰都勝了,而馬謖缺落得如此下場
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結果士氣大振,而大敗秦軍。戰後召見諸侯,諸侯無不。膝行而二前,莫敢仰視」,成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世威名。這是一例。井陘之戰中,韓信以萬餘的劣勢兵力,背了水列陣,一舉擊破趙國大軍,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譜寫了中國軍事史上的精彩篇章。這是另一例。那麼,同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何適用於項羽和韓信,對馬謖來說卻是自取滅亡呢?
首先,馬謖對街亭之戰的目的認識不明確。街亭之戰的目的不同於巨鹿之戰和井陘之戰。巨鹿之戰和井陘之戰的目的是要消帥滅敵人;而街亭之戰蜀軍的目的是堅守街亭這個咽喉要道,扼制魏軍的前進,能擋住就是成功,取以逸待勞之勢,導而不戰,這就會急死張頜。蜀軍其它部隊再相機而動,要消滅張郃也不難,但馬謖的理解是,自己一支部隊在街亭大戰並消滅張郃,這就錯誤了。
其次,蜀軍缺乏較高的斗基。韓信的「背水一戰」,是在敵我雙方實力相近的情況下,在戰鬥中間讓自己的部隊暫時處於死地,戰士們為了求生,自然會拚死而戰。而且韓信還有「拔旗易幟」的後招在使用。所以「置之死地」之後,一拼就殺出來了。項羽的「破釜沉舟」與此類似。而馬謖一方作為一支防禦型隊伍的偏師,沒有理由相信蜀軍有很高的戰鬥慾望。
最後,馬謖缺乏較高的個人魅力和威信。戰爭要取得勝利,,軍隊的統帥應身先士卒,具備較高的個人魅力和威信,這樣才能團結一致,一齊勇若一」,「相救若左右手」。項羽和韓信在這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而馬謖也本非無才,他熟諳兵書,暢曉軍法。當年孔明南征之時,獻以「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策略,輔助孔明,七擒孟獲,臣服南蠻,由此孔明無北離間之計,使司馬懿解職歸田,蜀離間之計,使司馬懿解職歸田,蜀兵破魏陣,奪得多郡。只不過他是初次領軍,與項羽和韓信相比明顯缺乏個人魅力和威信。馬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了街亭失守,也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美國軍隊更新的第二代刺刀,性能更強勁、適應環境能力更是沒的說
※很多人都知道最大的核潛艇是哪個,但是你們知道最小的核潛艇么
※血戰騰衝,聽遠征軍司令衛立煌上將和陳納德式如何評價民眾的
※二戰的戰敗國置軍事限制於不顧,竟然發展軍備
※一批新穎獨特的武器將裝備在武裝反恐警察的手中
TAG:航空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