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難張養浩
一曲《山坡羊·潼關懷古》唱盡對興亡的無盡哀思。一代元曲大家張養浩在字裡行間透露著對蒸蒸生民處境的思考。然而,以元朝統治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並不願意給予張養浩這樣的士人在政治上一展抱負的機會。
自隋唐創立科舉以來,階層流動頻繁,士人集團異常活躍,「學而優則仕」成為的士人一生之追求。隋唐之後各朝各代,對這一用人選官制度,不斷沿用發展。只有元朝,這個由馬背上的民族統治的朝代,沒有以此來加快漢化的進程。
因此,整個士人集體表現得非常沉寂,只埋頭在書齋,做些嬉笑怒罵的元曲,寫些春花秋月的雜劇而已。其實,這種集體迴避,消極對待,試圖以此對待野蠻的方式,苦的都是老百姓。元朝的統治者,也許也在絞盡腦汁如何調動這批士人,讓他們真正被征服。於是,雙方都在試探。不過,試探的過程就是社會百姓的受難過程。
矛盾的雙方就一直僵持。張養浩,算是這場破冰之旅的先導。他積極推動恢復科舉,就在公元1315年,元朝舉辦了第一次科舉考試。之後的1318年,他還作為主考官主持了那年的科舉。也許,士人集團與元朝統治者,因應該就此冰釋前嫌。
然而,對於張養浩來說,一開始他就知道,這就是一場美夢。因為,元朝的科舉,依然表現著階層之間的不平等,體現著蒙古人、色目人與漢人之間的不平等。這樣的科舉,最終算是失敗的。對於統治者來說,他們漢化的進程就此更加耽誤,對於士人來說,他們依然沒有得到重視,或者是統治者對他們依舊防範有加。
《山坡羊潼關懷古》意境圖
只是為難了張養浩,兩面不討好。1329年,他寫下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最後還在任上病逝。
※古代好男人,有兩個還是敵人
※十五年一個皇帝,其實也不算久
※一場改革的破壞者
※馬上得之,馬上治之,終滅亡
※三國中,他心理承受能力之弱,讓人大跌眼鏡
TAG: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