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治「未病」是什麼意思?
用心診斷
所謂的「治未病"這得明白什麼是」末病「?」
末病「正是中醫特有的觀念,也是中醫的特點,中醫定性而很少定量,想想看生活當中,人們經常是一分為二來給事物或現象進行定性,用冷熱,深淺,多少,大小,長短,強弱,鬆緊等詞來表述,不過很少定量,比如今天天很冷,冷到什麼程度,不定量;今天太熱了,熱到什麼程度,不定量。這衣服的顏色很深,深到什麼程度,不定量:這衣服的顏色很淺,淺到什麼程度,不定量:今天 喝水很多,多到什麼程度不定量:今天喝水很少,少到什麼程度不定量:這個光線很強,強到什麼程度不定量:這個光線很弱,弱到什麼程度不定量:這個繩子綁得太緊了,緊到什麼程度沒有定量,這個繩子綁得太松,松到什麼程度,不定量,等等
來源於生活的中醫,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老百姓需要的就是中醫應該具備的,老百姓談話時很少定量,那麼中醫就緊隨之,只是定性而很少定量,比如跟病人說「把這個藥粉拿回家,一次吃一勺子」他能明白,因為更多的時候。成人用的勺子其大少基本是固定的,但是假如你跟病人說「把藥粉拿回家,一次吃5克」哈哈,普通的老百姓不知道5克是多少。 中醫更多的時候是只定性不定量,如舌苔淡到什麼程度,紅到什麼程度,我們沒有具體的定量標準。診脈也一樣,說是脈滑,脈滑到什麼程度,我們不能定量表述。
我們更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話叫做「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為什麼不傳量呢?就是中醫在更多的時候只定性不定量。不過,也就是因為中醫的不定量,使得後來的中醫大夫更具有靈活性,比如根據主症的需要我們用人蔘會來治療;病人的體質不同,用藥量就不同;病情不同,用藥量也不同,地域不同,用藥量也不同,季節不同,用藥量也不同,人種不同,用藥量也不同;兼證不同,用藥量也不同,具體病情,具體用藥,效果更好。中醫就是只要你臟腑生理功能不正常了,即使沒有出現癥狀,這個時候就是病了,就要及時治療,調理,就叫治末病,而不是等你真正發現了明顯的癥狀了才開始治療,也是中醫獨有的!也是最有效的!
中醫文化
喜歡中醫的朋友,可多關注頭條號:俏掌門 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來相互討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