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攔過敵機截過導彈,把持戰區防禦又要改行做彈道導彈,標準導彈是要上天呀

攔過敵機截過導彈,把持戰區防禦又要改行做彈道導彈,標準導彈是要上天呀

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美國航天和導彈防禦會議上,雷聲公司展出了 「標準」-3的模型,外形上並沒有特別之處。但仔細看就會發現有意思的地方,這個模型上赫然印著「標準」-3彈道導彈字樣。原本用來防禦彈道導彈的利器居然被雷聲改造成一款彈道導彈,那麼雷聲公司將會如何改造呢?改造後的威力如何?這些問題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標準」-3如何改造成彈道導彈

「標準」-3導彈是雷聲公司為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研發的艦載彈道導彈攔截武器,具有反短程、中程彈道導彈和低軌衛星的能力。該導彈一般分為四級:第一級是MK-72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是MK-104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三級是MK-136固體火箭發動機;第四級是可調轉向和高度控制系統(TDACS)和輕質大氣外動能攔截器(LEAP)。工作時,由「宙斯盾」配備的MK41發射系統發射,MK-72固體火箭點火推進將其送入空中。待燃燒完畢後,第二級和第三級火箭接力工作,直至將彈頭送入到目標附近,最後階段由TDACS系統推動LEAP對目標的直接撞擊。

除這些構造外,「標準」-3導彈還擁有普通防空反導武器相同的通信裝導航裝置,這些裝置位於導彈的第四級TDACS系統上,其中一個GPS導航信號接收天線接收GPS系統傳輸的軍碼導航校準信號,與彈載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共同測算出當前導彈位置。一個L波段通信天線接收「宙斯盾」MK1武器控制分系統傳輸的導彈制導信號,同時將自身的準確位置傳輸給「宙斯盾」。要將「標準」-3改造成一款彈道導彈,需要從動力系統、通信導航系統、末端機動裝置、引戰系統和末端感測器五個方面來分析改造方法:

在動力系統方面,彈道導彈飛行分為助推段、自由段和再入段三段,助推段導彈為火箭發動機主動工作階段,自由段為火箭和彈頭脫離後的飛行階段,再入段為彈道導彈臨近目標後直到擊中目標的階段。而「標準」-3導彈的彈道可分為助推端和導引段兩段,助推段由三個火箭發動機推動到外太空距目標一定距離處,導引段由TDACS助推彈頭直至擊中目標。

將「標準」-3的動力系統改造成彈道導彈之用時非常方便,這種導彈具有三個火箭發動機,在改造成彈道導彈後可順利完成助推端,而第四級TDACS系統可改造成再入端的彈頭機動控制裝置,導彈自由段飛行不需要任何動力和控制。實際上,「標準」-3的三種固體火箭發動機都是美國曾經的彈道導彈、火箭用發動機,可以說在動力系統上具備了被改造成彈道導彈的基本條件。

在通信和導航系統方面,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全程都需要衛星導航為其修正偏差,而「標準」-3導彈的導航天線不需要拆除即可完成這一任務。彈道導彈在發射之初需要將自身工作狀態、位置信息通過通信天線回傳給發射單元,以讓發射者及時掌握髮射情況是否良好,一旦完成助推端和彈頭分離,就不再需要通信任務,因此「標準」-3被改造成彈道導彈後L波段通信天線複雜度可能還要降低很多,完全具備改造基礎。

在末端機動裝置方面,「標準」-3的導引段採用了TDACS系統,該系統使用微型矢量噴管在太空中利用噴射工質的方式實現彈頭飛行方向控制。被改造成彈道導彈後,由於末端機動裝置工作環境變為大氣層內,彈頭在高速飛行時,氣流衝擊力非常強,使用TDACS系統控制時會受到極大影響,進而降低彈頭的命中精度,但好在「標準」-3改造而成的彈道導彈射程不遠,末端速度不高,在3~4馬赫左右,且彈道導彈一般用於打擊大型目標,與直接撞擊彈頭的反導導彈精度要求差距甚遠,因此TDACS這種控制滿足使用要求。

在引戰系統方面,反導武器攻擊導彈彈頭,一般要求直接撞擊目標,摧毀其外部殼體後再爆炸,使用的一般是高爆彈藥戰鬥部+延時觸發引信。而彈道導彈攻擊的目標比較多樣,典型的有加固硬目標(如機堡)、面目標(如跑道、停機坪)、水面艦艇和人員等,這些不同的目標都需要配備不同的引信和戰鬥部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標準」-3導彈改造成彈道導彈後必須對該因素予以考慮。如攻擊加固目標,「標準」-3彈道導彈必須配置穿甲戰鬥部和延時爆破音信,以實現穿透防護層在內部爆炸的目的。攻擊艦艇時必須換成自鍛破片穿甲戰鬥部和觸發引信。攻擊人員時必須換成子母戰鬥部和近炸引信。考慮到「宙斯盾」艦的具體作業任務中,既包括與中國等大國的水面艦艇交鋒,也包括對小國陸地固定目標、人員的殺傷,因此多種引戰系統總是必要的。

末端感測器方面,「標準」-3採取雙波段IR感測器在太空外探測彈頭,該裝置安裝於輕質大氣外動能攔截器(LEAP)上。被改造成彈道導彈後,如攻擊的是固定目標,該裝置可能過於複雜,在戰鬥部載荷一定的情況下,還會減少裝藥量和爆炸威力,可能並不需要。但若要執行反艦任務,這個裝置可能會被替換為一個X波段雷達,以實現全天候下的末端目標搜索和導引能力。由於「標準」-3導彈整體彈徑限制,該雷達功率過小,探測距離不遠,還需要感測器對艦艇先發現並定位,美軍就此也會擁有一款短程的反艦彈道導彈。

此外,由於彈道導彈和反導導彈的彈道特點完全不同,因此在「標準」-3彈道導彈的控制系統參數必然會根據近拋物線彈道做出一定的調整,將各發動機關機點、系統控制裕度重新設置。以上就是「標準」-3導彈改為彈道導彈後需要作出的一些調整。

標準-3改成彈道導彈之後作戰能力到底如何?

衡量導彈的作戰性能有三個方面:一是導彈的射程;二是導彈的射擊精度;三是導彈的突防概率,下面對「標準」-3彈道導彈的三個方面能力進行簡單評估。迄今為止,「標準」-3導彈共有四個版本,即blockⅠA、blockⅠB、blockⅡA、blockⅡB。從blockⅡ開始,「標準」-3取消了彈翼,增加了彈徑,這樣的設計顯然會削弱該武器在大氣層內的利用彈翼作動的機動能力,增大導彈最大射程、射高和末端速度,設計目的是為實現攔截射程更遠、高度更高的遠程彈道導彈(IRBM)和洲際彈道導彈(ICBM)。

雷聲公司的「標準」-3彈道導彈是由「標準」-3blockI系列為基礎改造而成,兩者在整體氣動外形上幾乎一模一樣,這意味著它的整個彈道特性與blockI更為類似。也就是說,除了末端彈頭會採取拋物線軌道外,導彈的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仍然會如「標準」-3blockI那樣工作在大氣層內,整體射高不可能超過blockI的160千米。根據這個射高判斷,這款導彈不可能是中程彈道導彈,大概可以簡單的推斷出一個範圍,即380~500千米之間,380是根據「標準」-3改造後配備500千克戰鬥部計算得到的結果,而500千米是美國遵守中導條約的結果,這是短程彈道導彈的典型射程。

美軍現役的陸軍戰術導彈ATACMS增程型精度在30米以內且沒有末端機動裝置,精度由GPS和內置陀螺儀精度共同決定。該武器系統研製時間為1986年,雷聲公司研發的「標準」-3彈道導彈研製時間為2017年。對比兩種導彈的導航系統,GPS系統共享沒有改變,內置陀螺儀精度水平在30年內提高了100倍以上,且大多採取激光/光纖體制陀螺。

總體估算,「標準」-3彈道導彈的CEP精度可提高到5米左右。此外,該彈還具備TDACS系統實施末端控制,反艦型具備導引頭雷達,精度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當然這只是理論精度,實戰對抗環境下,因為受到發射平台穩定度、作戰攻防等各種因素影響,射擊精度會變差,但若想成功打擊艦艇、機堡等目標,保持CEP精度5米左右是必要的。

「標準」-3彈道導彈是短程彈道導彈,大多數時間在大氣層內工作,但就這個氣動外形和大多數的防空導彈氣動外形非常類似。這就意味著,「標準」-3改造成的彈道導彈在實現彈頭和助推裝置脫離之前是擁有和防空導彈相同的大氣層內機動能力的,而一般的彈道導彈則只能實現拋物線攻擊,僅在末端擁有有限的機動能力。500千米射程以內的彈道導彈若僅使用拋物線彈道,初期高度上升很快,很容易被敵人的預警探測系統提早發現攔截,而擁有大氣內機動能力的彈道導彈,可以充分利用空氣升力作用,在發射初期適當拉低彈道高度,壓縮對手的預警探測時間,增加突防概率。

此外,由於彈頭末端機動動力源是TDACS系統,矢量噴口推動的機動方式相比一般使用彈翼機動的末端彈頭更沒有規律性,防空導彈指揮控制系統很難精確預測出其在下一時刻的位置。總的來說,因為「標準」-3彈道導彈飛行初段預警時間段,距離近,末端運動軌跡改變無規律,突防概率要遠大於一般的短程彈道導彈。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曼軍事現代艦船 的精彩文章:

加裝空中加油管,戰神轟炸機作戰半徑可覆蓋白令海
基洛夫級巡洋艦最新披露發射花崗岩導彈現場畫面,嘯聲震耳欲聾
海軍史土豪的敲門金磚——《布拉塞海軍年鑒》
美國用頁岩油讓原油價格一路走低,想搞死的是誰?
陸戰隊員在阿富汗小村遭重兵包圍 疣豬殺到用加特林炮教塔利班做人

TAG:雷曼軍事現代艦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