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赫拉克利特選擇了河流的陰暗面

赫拉克利特選擇了河流的陰暗面

哲學野史

30位思想大師的趣聞和傳說

馬丁·科恩 著

邱炳 譯

文末有往期鏈接

新上架一批

數學科普及專業書籍

不學數學的哲學家不是一個好「助產士」

哲學家是一群善良好心的傢伙,他們願意幫助他人進入「理論」,但除了他們的「荒謬而又呆板的嚴肅性和重視理論的態度」,還有些關於他們的瘋狂事迹。他們同情那些過去的人們,認為他們活在一個沒有完善,並且不可能有公正的客觀性的理論體系里。但當你詢問他們關於新的體系時,他們總是用相同的借口搪塞你:「不,還沒完全準備好。新的體系就快完成了,或者至少是正在構建中,將在下個星期天前完成。」

——索倫?克爾凱郭爾

赫拉克利特選擇了河流的陰暗面 - 6

「你必須知道戰爭對於一切事物來說是普遍存在的,而鬥爭就是正義。」只有狂熱的戰爭能夠「證明哪些是神而哪些只是普通人,後者由此變成奴隸而前者變成主人」。

赫拉克利特是生活在希臘愛奧尼亞(Ionian)的貴族。他因為偏愛撰寫簡短而又充滿著幾乎是矛盾的哲學短詩而聞名,並因此得到了個綽號「晦澀的人」。但是他的一句名言使他獲得了名譽。戈弗雷?維西(Godfrey Vesey)教授在他的《迷你百科全書》中回憶道:「當人們踏入同一條河流時,河流已經在不同的情況下流人了不同的水。」這一名言也導致柏拉圖否認我們可以了解感覺的世界,「並導致形式論的產生」。

哲學故事

赫拉克利特的「繁榮」(就像某些異國的哲理之花一樣),是在公元前500年的以弗所(Ephesus)。根據後來的作家所說,他將自己埋在了一堆牛糞中,但是,通常情況下,這似乎更像虛構的故事而不是歷史事實。就像所有其他的「比蘇格拉底還早的先哲」一樣,他只留下了一些少得可憐的有關自己思想的記錄,僅僅是一些「碎片」。大約有100句話左右,而最長的句子也僅僅只有55個字。

從這點上來看,赫拉克利特更像是一個出謎語的人。除了在談及他身邊的以弗所人時,他會變得很尖銳,比如他會說「他們最好都將自己弔死」。既不是因為他不會對輕視其他哲學家心存顧忌,宣稱其他哲學家的學識不會帶來智慧,也不是因為一般的民眾更好——他們不清楚醒著的時候在做什麼,也忘了睡覺時做的事情。

在其他哲學家提到的隻言片語中,赫拉克利特被看作是否認任何神話形式的宇宙起源的人。他斷言宇宙並不是被任何人創造的,它一直都存在,而重要的是通過它的運行和結構而不是通過探查它的一小部分來了解它。他認為宇宙本質上是由火組成的,火也是靈魂的本質成分。但是,赫拉克利特最著名的語言片段則是有關河流的: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更準確地說:「當踏人同一條河流時,河流中的水已不是之前水的了。」另一種說法是:「人不能兩次踏人同一條河流,因為新的水會從你面前流過。」

我們從這一章開始到現在已經有4種不同的關於這個短語的版本,而這也是自然的。畢竟,對這句話的備註往往被解釋成為一種對現實自然界的隱喻,而「赫拉克利特式」也變成了柏拉圖精鍊成的「萬物皆流」這一學說。

20世紀,赫拉克利特的這一理論印證了早期物理中能量場的重要發現——但不是在河流領域。沃納?海森堡(werner Hersenberg)這位「測不準原理」的發明者,甚至認為只需要將他的觀點進行一點點調整,使之完全更新,他寫道:

現代物理學在某種程度上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學說。如果將「火」換成「能量」,我們就能夠以現代的觀點逐字逐句地重複這句話。事實上,能量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是組成所有原子和所有事物的基礎,能量是運動的……能量可以被看作是世間一切變化的基礎元素。

然而柏拉圖這位唯一能夠對赫拉克利特所表達的真正含義作出正確判斷的人,在他的《克拉底魯篇》(The Craiylus)中回應道,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繼承了「事物無時無刻不處於變化之中」這一理論,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持續地被「愛」和「鬥爭」這兩種力量分割開來,為了揭示世界的本質特徵,恩培多克勒繼續完善了這一觀點。這個世界成了一個球體,鬥爭在外而愛在內,如同一個旋轉著的旋渦,愛逐漸被鬥爭滲透。

這究竟是誰的觀點?是赫拉克利特的,還是克拉底魯的?還是……它不斷在變化。但是不管怎樣,關於河流的這一點似乎對人類經驗的本質來說相當平淡無味。我們遇到的事物時刻都是不同的,但是在這些差異外表下的則是更加重要和基本的統一:「冷的東西變熱,熱的東西變冷;濕的東西變干,千的東西變濕。」並非赫拉克利特描述的那樣人類的感覺被欺騙了,他補充說:「不管這些事由視覺、聽覺或經驗而來,都是我的榮幸。」

這個世界是一個球體,鬥爭在外而愛在內

如同一個旋轉著的旋渦.愛逐漸被鬥爭滲透。

甚至活著與死亡也是統一的,赫拉克利特繼續說道,「活著的和死去的,什麼是清醒的,什麼是沉睡的,年輕人與老年人……對於這些改變以及圍繞這些改變的改變」,變化使對立變成統一:它們相互轉化。而變化則是宇宙最基本的事實。最高最「神聖」的眼光會看到所有的對立:「白天與黑夜,冬天與夏天,戰爭與和平,富饒與貧痔」,這些都是相同的。站在神聖的角度來看,甚至善良與邪惡也是相同的。

2000多年後,黑格爾教授在赫拉克利特的旋轉著的旋渦理論中發現了對立統一這一嶄新的哲學領域,即「思辨邏輯」的起源,同時還發現了永恆變化的歷史觀點。黑格爾對於正題與反題的辯證,對於兩者統一的探尋,直接導致了後來的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衝突與戰爭的權力凈化的法西斯主義思想。但當時,赫拉克利特自己承認:「你必須知道戰爭對於一切事物來說是普遍存在的,而鬥爭就是正義。」只有狂熱的戰爭能夠「證明哪些是神而哪些只是普通人,後者由此變成奴隸而前者變成主人」。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在他描繪出永恆的和循環的變化理論的輪廓的同時,中國先哲老子則用道來闡釋了「道」的循環的本質,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陰陽的相互影響之中。

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英格蘭的現代性是一道橫亘千年的「長城」
30位思想大師的趣聞和傳說
論先驗辯證法的生存空間及其當代意義
英倫花藝完整手冊
丘奇—圖靈論點與人類認知能力和極限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