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從小抓起,父母這樣做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從小抓起,父母這樣做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做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我卻越來越看不懂如今的教育了。從表面上看,家長們比任何時代都注重教育,他們捨得出錢,捨得為孩子花費大量的精力。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捨得花時間對教育進行深入的思考,大家都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補課,興趣班,出國深造,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可是我們看到的現實卻是:現在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了,每年因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而自我傷害的事例時有發生。那麼,褪去表面的浮華和榮耀之後,教育,到底還剩下什麼?什麼才是孩子走上社會所需要的東西?對,是知識、教養、良好的習慣、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現在的家長和學校都把學業看得很重,已經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多面性。在這裡,我想說說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我一直認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影響極大,如果你想你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那必須從孩子的童年開始就給他長期的耳濡目染的正面影響。有人說,教育本無方,全靠德行染。是的,孩子生活的環境,家長灌輸的理念會決定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積極樂觀的家長培養出的是充滿陽光的孩子;心理陰暗的家長培養出的往往是個性孤僻的小孩。家長的影響會滲透到孩子的骨頭裡,血液里。我身邊有這樣幾個孩子,他們的成長經歷讓人感嘆。

番曉雲,是有錢人家的獨生女,生活條件優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寵她,要什麼給什麼,十幾歲的小孩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慣出了一身大小姐脾氣。在班級里,她很喜歡指使別人為她服務。看到誰比她強她就悄悄地到老師跟前告黑狀或者指揮班級同學修理他。久而久之,這種驕橫跋扈的性格就形成了。前年,番曉雲上了大學,她發現,大學同學根本不買她的賬,班裡沒有誰願意跟她交朋友,她感覺很孤獨,也很崩潰,經常打電話跟家裡人發脾氣,說是家人害了她。

陳然,五歲的時候媽媽去世了,爸爸娶了新歡,把她丟給了外婆撫養,外婆年老體弱,照顧不過來,讀中學時就把她寄放在舅舅家裡,舅舅家裡如果不方便了就讓她到二姨家過幾天,就這樣,陳然就像一葉浮萍,在爸爸外婆舅舅二姨幾個家庭之間飄來飄去,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嚴重缺失,變得很自卑很敏感很封閉,不交朋友,不出門,也不跟家人溝通。陳然上了高中以後,爸爸想補償她,百般討好她,但她卻不知道怎麼相處了,爸爸突然的靠近只讓她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習慣,她跟爸爸說話口氣很沖,除了要東西,從來不主動跟爸爸多說一句話。我很擔心,她將來走上社會怎麼辦呢?

我家對門的男孩叫秦勉,爸爸和媽媽都是中學有名望的老師,他們對秦勉的管教很嚴格,夫妻倆工作之餘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每天晚上補奧數,補英語,要到十一點左右才能休息,周末還得參加三個培訓班,象棋,鋼琴,還有一個腦力強化和智力開發訓練營。秦勉像個學習機器每天被動地接受訓練,疲憊不堪。他也確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中學期間成績優異,屢次參加省市比賽拿了多個獎項。當有一天老秦意識到孩子需要接觸外界的時候才發現,他對新鮮事物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害怕接觸陌生人,跟同齡的孩子沒有話題,有點空閑時間只想睡覺,睡覺。我不知道老秦眼裡的成功到底是什麼,秦勉將來會考上不錯的大學,還有條件深造,也會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但這樣的成功,算不算真正的成功呢?

嵐嵐今年已經26歲了,是個有慧根的女孩,大學畢業已經三年了,她畢業以後不去找工作,整天埋頭在自己的房間里看動漫,畫動漫,足不出戶,跟母親零交流,說不上幾句話就煩躁發火。她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她八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生父是個不負責任,脾氣暴躁,痴迷賭博的男人,經常對母親施暴,嵐嵐看在眼裡恨在心上,她覺得現實生活很殘酷,而動漫的世界是美好的,所以她願意泡在動漫裡面,不敢走出來面對現實,更不敢接觸男性,她生怕他們像爸爸對待媽媽那樣,她說她不結婚,就一個人過一輩子。

孩子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我不能說每個孩子遭遇不幸都會像他們一樣,但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可以彌補,但心理不健全影響的可是一輩子。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開朗大方,樂觀陽光的孩子呢?我認為,做父母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經常溝通

家長每天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他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情緒有變化的時候要多跟他交流,找出變化的原因,然後找到對症的方法給他的心理以適當的疏導,這樣,孩子才會樂於把心裡話告訴家長,才會釋放出壓力,不至於在心裡留下陰影。

二、多多鼓勵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是真理。這裡的誇是說要家長看到孩子身上閃光的一面給予真心實意的讚揚和鼓勵。家長能看到孩子的優點並不斷強化他的優點,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經常否定和施以暴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做事畏手畏腳,沒有主見。

三、榜樣引導

所有的口頭說教都是蒼白無力的,想要孩子愛上讀書,父母就應該是個讀書的人;想要孩子堅強,父母就要在生活中給他展現有毅力的一面;想要孩子將來幸福快樂,父母就要在生活中讓他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所以,不要嘮叨,多做給他看,比什麼都管用。

四、學會放手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我約束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家長就不要像監工似的時刻盯著他,給他信任,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家長只要做好他的導師就可以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要怕摔跟頭,他摔過的每一個跟頭都會成為他將來闖蕩社會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