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充之嘉陵:新場曾引鳳凰棲,集鳳傳說多神奇
新場曾引鳳凰棲,集鳳傳說多神奇
集鳳鎮位於嘉陵西部,東依龍蟠鎮,南連大通鎮,西鄰里壩鄉,北靠積善、金寶。318國道穿場而過,街道分立兩旁。集鳳地處丘陵地帶,境內有長高山、天台山等寺廟,丘陵之間,竹林深處,有很多古老的大院。這裡的鄉村,風景優美,民風淳樸。
集鳳鎮以駐地集鳳場得名,集鳳原名新場,清同治時期創建。民國時期興集市改名集鳳場,據鎮上老人們傳說,因場後山上曾有鳳凰棲集,故名集鳳。曾將集鳳、里壩設為一鄉,取名新里鄉,解放後分開。後成立集鳳人民公社,曾更名為解放公社,70年代複名為集鳳公社。80年代改公社為鄉,後成立集鳳鎮至今。
集鳳鎮衛星地圖
走遍南充之嘉陵(12):來自集鳳家鄉的問候
走遍南充之嘉陵(12):集鳳鎮
在集鳳鎮有座遠近聞名的龜山書院,位於覃家村水龜山上,是民國二十三年(1934)由佛學界著名人士王恩洋、南洋華僑黃聯科資助創辦的佛學院。其建築為單檐歇山式屋頂,穿斗式梁架,平梁入柱,三穿用五柱。現存大教室、孔子堂保存較好。1998年12月10日,嘉陵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鄉村還有很多古老的院落。集鳳有著神奇的傳說,也有如此厚重的人文歷史。各位看官,跟隨小編一起來感受美麗的集鳳吧!
一、集鳳鎮街道環境
集鳳往龍蟠、南充方向
集鳳鎮衛生院
集鳳鎮政府
集鳳鎮街道
集鳳鎮小學
如今的校園
高大的教學樓
寬闊的操場
和當年已完全不一樣
小夥伴們還記得曾經的學習生活嗎
集鳳街道
兩旁還有一些當年的老房子
集鳳街道三叉路口
集鳳往裡壩方向
出場口往裡壩方向的318國道
硬是從岩石中開鑿出來
很多人對這都印象深刻
青杠嶺村村委會
二、集鳳鎮趕場美食
鍋盔涼粉
色、香、味俱全
老人打鍋盔餓了
自己弄碗涼粉先吃到
各位老鄉
這涼粉看起來安逸吧
鍋盔涼粉
正宗的家鄉味道
油干
涼粉
調料
熱涼粉
熱涼粉放好調料
巴適
三、集鳳鎮集市商貿
集鳳農貿市場
豌豆粉
魔芋和豆腐
家鄉特色
生活條件好了
趕場割幾斤肉回去
大姐殺魚中
在今日頭條有9萬人觀看
賣鞋的老人
賣菜的大哥、大姐很熱情哦
四、集鳳鎮茶館文化
茶館裡老人們的娛樂
喝茶擺龍門陣中
餓了吃個鍋盔
走了70多個鄉鎮
第一次看到茶館裡擺著書架
如果大家都愛學習
少打麻將
社會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茶館是老人們交流的好地方
大家一起喝茶聊天
心情都會舒暢些
如今的家鄉
老年人居多
各地家鄉人
多關心家裡的老年人
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祝願老人們幸福安康
五、集鳳鎮歷史建築
據說是原農機站的老房子
老供銷社
街上老房子
以前的民居
水龜山下
龜山書院掩映竹林深處
當年的教室
大家可曾記得
上二層的樓梯
龜山書院走廊
龜山書院外景
王家大院所處的環境
王家大院
兩層屋檐
非常少見
兩個天井之間的迴廊
木結構的建築
傾斜如此
依然屹立不倒
古人的智慧
大院的另一天井
王恩洋舊居
大院部分已斷壁殘垣
大院通向外面的迴廊
曾經熱鬧的大院
現在已冷冷清清
原來的四合院
堂屋被拆
正面的朝門已不見
王家大院
曾經幾個天井
幾道朝門
可惜不再是以前的樣子了
十村二組:敞口袋(張長灣、杜家灣)
大院歷經張姓、杜姓到現大的王姓
古老的大院
年代應為明朝時期
幾百年歲月
歷經滄桑
現在已殘破不甚
還好大家有了保護的意識
楊家溝張家大院
堂屋
大院兩側房屋
穿過迴廊
又到另一處院落
張家大院外景
村口的古井
上面紅圈內為張家大院
下面紅圈為另一處院落
看規模更大
格局相對完整
集鳳二村青家大院
大院天井
石梯上去是堂屋
如今的大院
只有老人孤獨的守候
大院外的蓄水池
青家大院外景
青杠嶺村杜家大院
這些曾經生活的院落
希望更多的人重視
大家一起來保護古建築
讓這些幾百年的院子
代代相傳
讓子孫後代都能看見
六、集鳳鎮風土人情
集鳳手藝人
打海椒醬
老人在分發報紙
集鳳鎮附近鄉村風光
鄉村民居
水龜山附近鄉村風光
張長灣
二道灘水庫
九龍場附近
往裡壩方向318國道
天台山
長高山
里壩洪三寺
長高山與洪三寺
同在一座山上
分立兩座山頭
長高山上
遠望群山連綿不絕
大美集鳳
新場古鎮,始建於清。鳳凰來棲,集鳳得名。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恩陽辦學,水龜山上。書院留傳,聲明遠揚。竹林深處,古老庭院。舊時歡笑,曾經夥伴。歲月變遷,世事滄桑。家鄉故土,永遠難忘。美麗的家鄉集鳳,有詩讚曰:
新場曾引鳳凰棲
集鳳傳說多神奇
天台遙望長高山
家鄉美景不忍離
小編今天的分享到此為止,感謝各位看官對家鄉南充的關注。歡迎大家在文章末尾留言評論,留言更精彩。分享,讓更多的朋友知道家鄉!各地集鳳家鄉人,大家一起來,共同建設美麗家鄉,祝願大家幸福安康。
更多南充家鄉原創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南充家鄉。查看《走遍南充》系列其他鄉鎮。
點擊展開全文
※走遍南充之高坪:古堰興場叫喻家,青山碧水映彩霞
※走遍南充之順慶:上風上水上燈台,觀山觀景觀雲海
TAG:對酒當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