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有為書法點線形式與用筆特徵

康有為書法點線形式與用筆特徵

康有為書法點線形式與用筆特徵

文/楊然王曉光

1、「圓筆曲勢」是康有為書法的主調,以曲化直、以圓化碑、破觚為圓,是康有為溝通碑、帖的主要方式。康書從點線筆畫,到筆畫組合,到一個單字,處處體現著弧勢線型、曲勢結構。康有為代表性書體有楷、行兩體,這兩種傳統上以方為主、曲圓輔之的書體,在康南海筆下盡量以曲圓勢出之,這是極有勇氣的嘗試,如他的楷體作品《袁督師廟記》、《與木石居匾》等等。更重要的是,康有為有意識地以曲勢圓筆書寫北碑或漢隸,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帖學系統內的曲圓筆勢、圓筆行草書(比如唐人大草或傅山那樣的草書),將魏碑精神以圓融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確需要非凡的膽魄和長期摸索嘗試。

2、康有為的曲圓點畫、弧形線式有著鮮明特色,具體到細節上體現為以下幾點:

橫折部大都做一筆弧轉,極少直折硬轉;弋鉤、豎彎鉤類呈全弧圓形;這些折部和鉤類對圓筆弧勢作用頗大。

「口」、「日」、「目」、「月」、「彐」、「門」、「宀」、「冖」、「囗」等部首或組字構件一般寫成圓弧形。

捺筆、撇筆呈弧彎狀。捺筆盡棄傳統楷、行的磔部而做均粗形弧筆或端細中粗形弧筆,成為康有為招牌式筆畫——這樣的捺法實際上是極難把握的,然而這種捺在康書中不覺彆扭,因為它與其他筆畫存在形態與意趣上的默契、和諧。康書還有一種捺法尾部略起波磔,呈腳掌狀,頗似龔賢書法中的捺筆,這也看出康書筆畫細節上的變化。

橫畫和直畫在康書中被處理得較平直,但仍有為數不少的這類筆畫被他「做曲」,比如其橫畫多含隸意,略帶彎曲度,部分豎筆也略呈或左或右的弓狀。如《譯字說詩聯》、《讀書閉門聯》等作中的橫筆、豎筆均或多或少隱含彎曲度,而非單純的平直勢(如前作之「中」、「國」、「字」、「小」、「禪」等字,後作之「書」、「隨」、「閉門」等字)。

3、康有為書法的線式雖以曲圓線型主導,但這種線型有異於史上草書之「純圓」線型,而是極具張力與韌勁的弧形線段,或可稱為「方勢弧線」、「方勢曲線」,這就顯得筆圓而勢方、貌圓而神方、「內勁潛行」。這種線型令人想起八大、趙之謙以及後來於右任的圓筆寫法,同樣是以曲圓線型呈示力骨與勁勢。這裡須強調:康有為是在探索以圓筆曲勢寫碑體、隸意,這較之曲勢行、草書難度大得多,也無前賢可以參考。康有為是通過幾種主要筆畫來打通「曲筆」與「碑意」的:

一是個性十足的弧形長捺、長撇;二是平勢橫畫,基本沒有楷、行書的應有姿態,而呈水平設置,且多含隸意,中粗端細或左輕右重(尾部或有隸筆式的上挑之態);三是「走之」、豎彎鉤、趯筆等求取與北碑的暗合……

以主導性的圓筆曲勢寫圭角分明、森嚴方正的北碑,且不乏「意勢舒長」,「雄奇角出」,康有為這些有意識的追求終使其書風自樹。

4、康有為書法雖主曲圓筆意,但仍講求方圓互補,這體現於「方勢弧線」以及筆圓勢方、筆方勢圓等特色上。筆圓勢方表現在字形字態的方整上,像康氏《花香海氣聯》、《義門慈蔭聯》、《袁督師廟額》、《飛白書勢銘屏》、《武侯戒行書屏》等作,多為楷書、行楷,直、橫筆多平行或垂直安排,而曲筆依然充盈,筆圓勢方。筆方勢圓如《請於長作聯》、《自壞永留聯》、《岌嶪汪洋聯》等作,這裡的「筆方」是相對的,其實質上仍是方、圓互參,可以說康書中很少絕對意義上的「方直」點線。趙一新分析康書方、圓筆法時說:「其筆端方處多合漢隸、魏碑,筆體圓處似通秦篆、章草,但其行筆過程則形圓而神方。」[3]康有為筆圓勢圓、全曲圓式作品占更大比例,如《游北戴河行書屏》、《讀書閉門聯》、《題大同書詩屏》等,多為晚年所書,更能代表其書法個性,這是天馬行空、縱橫自如、心手無礙的揮寫,碑的精神融於曲弧勢點線中,更凸顯了雄沉、力度與大氣磅礴。康氏這種「全曲」式寫法令人想起傅山的「全曲圓」式大草,如康氏《游北戴河行書屏》、《四栝蒼蒼詩帖》、《千古江山詞句》等作與傅山大草幾多相似,但傅山草書常為綿延不斷一筆書,而康氏草書較少字間連屬,更顯沉著痛快。

5、突出線、弱化點。康有為書法盡量以「線」「造型」,字間雖很少牽連,但單字內的線普遍舒長延展;各種「點」筆被淡化、或被改造成「線」,比如「三點水」常連為一曲勢線,「雨」之四點變一筆,「只」、「真」、「焦」等字下部的點常寫成一連筆。康氏行書強化「線」、淡化「點」,似乎在援引草書筆意,其實這與作者的創作主旨一致,即運用傳統「帖派」的曲勢筆法、圓轉結構、乃至行草法來熔鑄秦漢北碑,求取「帖筆碑意」。雖然康書風格的形成亦含有個人書寫習慣因素[4],但藝術形式上的主動擇取是決定性的。

6、中鋒為主,較少提頓。康有為書法基本為中鋒行筆,以求筆畫的厚實沉著,但他的用鋒使毫仍比較靈活,翻絞鋒、側鋒常作為輔助筆法,前者常見於轉折處,後者見於撇、捺等拖長畫或者筆畫的尾部,持穩的中鋒法也強化了許多長筆畫的篆、隸筆意(而非今楷、魏碑筆意)。康書還摒棄楷、行書的提頓筆,這也是親近篆隸筆法、遠離帖學楷行筆法的表現。省略提按使點線粗細反差不大,線條中段則粗厚沉實。總的看來,康有為用鋒雖不如同樣致力於糅合碑帖的趙之謙、沈曾植那樣多變,但康氏用其他手法彌補筆法單調感,如常以飛白、遲澀、掣顫、行筆緩疾、單字內筆畫牽連以及結構疏密等手法來豐富形式感。

康有為書法的結構與章法

康有為書法結構上的顯著特色是:構字茂密,橫向取勢,字態端正。其結體舒張,外松內緊;字內點線較密,厚重的點畫與茂密的結體相得益彰,生髮了康有為特有的雄闊與沉毅。同時,緊密的結構中又有一些長筆畫向四外拉出,如弧形長撇、長捺,主橫畫,戈、鉤畫等。康書力求端正、「橫平豎直」,這樣一來,康字的「正」、「平」+茂密的結構+舒放的外拉長筆——形成矛盾而複雜的統一體,寬博而茂密,力勢內斂又情勢外發,或許這正是康書之魅力。比如其書作《雲龍天馬聯》中的「吸」、「驤」,《瑤台白波聯》中的「苑」、「波」、「非」等等集中展現了這矛盾。康書總的看是橫向取勢、左右發勁的,這受益於漢隸與北碑,不過上下字間的聯繫亦因此削弱了。由於對弧曲勢的青睞,康書許多字呈圓勢圍裹字形,特別是含「囗」、「門」、「冂」、「匚」、「勹」、「」」等部件的字。圓勢圍裹字形於別人的行書中是較少見的。

字間聯繫性差是碑派書家共有特徵,這與單字相對獨立、上下字較少牽連有關,也和書家們取法的漢隸、章草、魏碑的橫勢結構有關。康有為書法大多為單字獨立,很少數的字間連綴也顯得牽強,單字個個完美到位,然而單字在塑成完美自我的同時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字間的連貫性,這一特徵在少字數的楹聯、榜書中不算什麼,但在多字數作品中則弱點被放大。章法上的缺陷與其歸於個人的技巧與形式,毋寧歸結於時代(碑學)使然,熔冶碑與帖的時代新嘗試中,尋求完美構局是難題之一。雖然如此,康有為仍有不少章法巧妙的(多字數)書作,如《題大同書詩屏》、《陪恭王踏雪詩》、《焦山住懷寐叟詩卷》、《致毅夫副憲書》、《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條幅》等均為佳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 的精彩文章:

為何練書法常用米字格?
母親:就是你的活佛!
一首老歌送給天下父母!值得你聽一輩子!
學會感恩,你的人生將會一帆風順
隸書古詩,俊美飛揚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