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是外來的箭,「病」是心生的鬼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佛說:「世間的人,向來都不認識自己,更不知道自己不生不滅的長住的真心,本來是清凈光明的。平常都被這種意識思惟的心理狀態——妄想所支配,認為這種妄想作用,就是自己的真心。所以發生種種錯誤,在生死海中輪轉不休。」
肉體可以是殘破的,帶著無盡的苦痛,靈魂卻是高尚而清明的;身體可能是健美的,可以行走天下,心靈卻已物慾橫流。記得中里的第一本《求醫不如求己》裡面,有這樣的一段話,大意是,你有1000種想法,就會耗掉自己1000個神,最終導致百病叢生。
我們的妄想何時了結呢?
中里巴人說:
一直以來,我認為中國的古老文字是了解我們生命的埠,也是展現東方獨有文明的方式。如果說還有個通道讓大家了解自己的這個妄想,我覺得,可能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從我們的母體文化——漢字裡面也可以找到這個通道。
中國字的組合方式,其實很有意思。就說這「疾」字兒,疾病的「疾」,病字框,裡面一個矢,有的放矢的矢,矢是外來的敵人,外來侵害,就是像箭一樣射向你了。細菌、病毒啊,來源是屬於疾的範疇。
病呢,裡面的「丙」意思是心火,丙丁火嘛,所以心裡不平衡了,有憂慮、恐懼了,才會產生病,所以疾和病是不一樣的。
應該說疾是比較好治療的外來的東西,外界看得見的。病呢,是深入裡面的。所以「葯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就是這個原因。「百病從心生」也是這個原因。這個「病」是心裏面來的,是真的病了,你心裡不舒坦了。
所以「疾」跟病不一樣,病呢,也不能用消炎藥來解決。就聽過殺死了身體中的細菌、病毒,沒聽過殺掉心病的。
其實你留意一下,一個人有病,可能他家裡人也都有病。這是一種不良情緒和意識的傳染,因為整個家庭環境都一個氛圍的話,就會對每個人都有影響。有人說是風水不好,其實是共同的生活習性造成的,這個東西很漫長,很多人不明白這家人怎麼都有病,怎麼回事?造孽了?其實不是。
你看做父母的整天愁眉苦臉,或者經常打罵孩子,使他從小就感受到一種壓抑的氣場,這個氣場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好多年累積而成的,形成病呢,只是個結果而已,你讓我用三招兩式把結果給去掉,原因卻沒有解決,那哪兒成?誰也解決不了。
我覺得,他們也許患了共同的心病。
還有一個耗費的耗字兒。那天我在天台這兒,我突然看到這耗費的耗字兒,我就隨機給揭示一下。我說耗字兒,左邊是一個「耒」字兒,右邊一個毛。「耒」字兒你一查字典,意思是播種的工具。右邊的毛是草的意思。他光種草,不種糧食,就是耗費。第一,是把精力全用在這個播草上,耗費了精神,第二,是浪費了土地。這就是「耗」。
而且這個「耗」,你猜我想到什麼呢?耗子。為什麼叫老鼠叫耗子呢?它在糧倉里,天天一點一點吃。糧食慢慢就耗費掉了,這就是耗子。
疾病必然和思想相關
中里巴人說:
所以我覺得,有些所謂的假病跟那真醫沒有關係。我們只要把握住首要的,就是心靈的力量。
我們說疾病,我認為是這樣,疾病給大家的感覺是件不好的事情,但你不能把它孤立地看待,因為疾病必然會伴隨我們,只是有的癥狀明顯,有的癥狀不明顯,而疾病的產生必然和心理思想相聯繫。我認為有一種疾病必然對應一種思想,為什麼我說一種水養一種魚呢,如果說思想是水,疾病就是魚。
如果說我現在恐懼了,那麼,這瞬間的恐懼就會造成對身體的損害,在身體上的某個部位有所反應,這種反應累積起來就會成為器質性的病變,由原來無形的東西轉變成有形的了。也就是一種情緒在作怪。這種情緒和身體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一個人先天稟賦就是這種暴躁的脾氣,那麼他所做的事,接觸的人都可能與暴躁有關,所謂物以類聚,同氣相求。這種暴躁的情緒環境就會產生相應的疾病。比如得肝病的人基本上都是脾氣暴躁的,或長期壓抑的那種。長期處於憂鬱狀態的人由於經常緊張容易得胃潰瘍,生悶氣的人有婦科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有人說誰又能不生氣呢?不錯,我們確實無法保證我們不生氣,但卻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消氣和解氣。比如人在氣頭上時,通過刺激身體的經絡和穴位,促使他打一嗝或放兩個屁,把氣消了,就通暢了,順便也把那無形的情緒給解決了。
通常我們的身體也是各有不同,所謂個體的差異性。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對自己身體的認知。有個先天稟賦的問題,我認為人的體質都是略有偏頗的,不是完全陰陽平衡的;有人先天肝旺,有人脾虛,有的小孩生下來就有濕疹,有的小孩生下來就脾胃不好,這先天稟賦決定了身體要有偏差,就容易感受和身體偏差相對應的病。
脾氣暴的人,可能就是火大了,你就愛吃寒涼的東西,愛吃苦的、去心火的東西,自然也喜歡脾氣相投的人,就這樣在情緒上互相傳染,這些東西,構成共同的一個心理環境,就構成了疾病衍生的土壤。
就像一棵小樹,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異常,其實它的根系已經在告訴你——它生長的時候會往哪邊偏了。說明什麼呢?你只要是這種體質,將來就會有發展這種體質所對應的病的趨勢,所以一定要改善你的體質。比如說,如果你是寒濕體質,就一定要加大溫熱的力度。
所以中醫講上工治未病之病,治什麼呀?就是改變體質的偏差。這也是我所理解的中醫與人體的關係。所以,我覺得疾病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環境問題,心境改變了,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所以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強調天人合一,強調恬淡從真,辨證論治等等。
心境改變了,行為改變了,過程也改變了,結果也就隨之改變了。
#今日評論互動主題#
談談您對「疾」和「病」的認識?
(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
——END——
點擊展開全文
※秋分來臨,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金匱要略案例07
※四逆散的靈活運用325期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綿馬貫眾
※9月21日晚8點直播預告——孫麗講脾胃病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