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我是不是親生的?」每周幾哪個時段是杭州爸媽的吼娃高峰?看完扎心了!

「媽媽,我是不是親生的?」每周幾哪個時段是杭州爸媽的吼娃高峰?看完扎心了!

晚上10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憤地喊道:「互為反數啊?!%¥#@&*……"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戶。——這兩天,全國家長們的朋友圈被這條段子刷屏了。因為很多人都非常有共鳴:「陪讀媽媽真的傷不起,脾氣再好也被自家孩子逼成了咆哮帝!"

在吼娃這件事上,有人「吼出了水平,吼出了風采":「我家裝了個攝像頭,放學回家,娃在放飛自己。屏了10分鐘,終於對著攝像機吼了……娃一個激靈,嚇得哇哇哭,然後,戰戰兢兢做作業去了!"

有人「吼出了咽炎,吼出了高血壓":「今天體檢去了,慢性咽炎,醫生問我,你是老師吧,以後記得保護嗓子!我尷尬地笑了笑,一個孩子我就嗓子冒煙了,40個……我肯定主動下崗!……陪做作業陪出高血壓,孩子一上學,我就去躺平了,休養生息一整天,就是為了晚上戰鬥的時候中氣十足……"

還有人「吼出了精分,吼出了家庭關係緊張":「我親媽,娃外婆,只要我一吼就來護短了,說整個門洞都聽到我每天吼吼吼,搞笑了,她是失聰了嗎?聽不到別人吼得比我響嗎?我家還有拆台婆婆,不能更酸爽!原來我和婆的關係說不上其樂融融,倒也相安無事。等到孩子上了學,連婆媳關係也緊張了!我公婆教育我娃就是,你作業不寫好,你媽回來又要吼了!"

快報小調查:

60%的杭州家長都要吼孩子

媽媽比爸爸更愛吼

快報記者曾在一個五年級的班級做現場調查,一問到「是否被父母吼過",班上36名同學中有22名舉手,比例超過60%。有些同學的被吼頻率很高,一天好幾次,甚至還有人說爸爸媽媽「吼著吼著就動手了"。

昨天,快報記者又隨機挑選了幾個不同年級的家長群進行調查,一共有118位家長參加(男性58人,女性60人)。從調查結果看,「會吼孩子"的家長比例也在60%左右,其中男性家長25人,女性家長46人,女性比例略高,也就是說媽媽似乎比爸爸更愛吼孩子。

一位媽媽分析:「一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媽媽們管得多,肯定也吼得多。你看我,幼兒園之前從來不打不罵的,上小學之後催他起床吼幾句,催他做作業吼幾句,不讓他玩遊戲又要吼……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啊!我老公都說我現在是'河東獅'!"

另一位媽媽是上班族,白天朝九晚六,一下班就先去老人家裡接小孩。「累死了,晚上回到自己家還要盯著他做作業背課文,事情一多,整個人就容易急躁。我常常一吼完就意識到不對,立刻給孩子道歉。"

不少家長周日晚上火氣最大

主要還是因為作業沒完成

昨天,我們也調查了家長們的吼娃原因,結果五花八門,比如上課不認真、考試考不好、早上不肯起床結果遲到了、吃飯愛磨蹭、不好好聽家長說話、愛玩手機等等,有時候甚至只是家長自己心情不太好。

一位民辦小學一年級家長說:「說實話,我對我女兒期望值蠻高的,但是開學這麼幾周,她在學校表現真的很一般。就拿口算來說好了,上次全班35個同學二十幾個都是滿分,她竟然沒有。我問她是不是不會,也不是,她說忘記檢查了。那天晚上我就忍不住吼了她幾句,結果她問我:'媽媽,我是不是親生的?'我真的是眼淚都下來了,後悔死了!"

更多家長「吼娃"是為了作業,因為一回家,陪孩子做作業就成了頭等大事。一位五年級家長說:「我們家兒子真的太皮了,根本坐不住,字也不好好寫,歪七扭八,反正幾乎每天在家做作業都是要靠我吼的。吼得多了他爺爺奶奶還要來說我。"

吳老師是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班主任,上周她收到了學生寫的一篇日記:「內容就是這個孩子在家寫作業,寫了很久,寫完叫媽媽來看。他說,我天真地以為媽媽會表揚我,可沒想到,媽媽看得直皺眉頭,吼了他一通:你看看自己寫的都是什麼?書寫規範嗎?字怎麼歪歪扭扭的?你這是什麼學習態度?!最後,媽媽一下把孩子的作業給扯了,還讓他好好反省,然後就把門一砸回自己房間了。"

這個同學在作文里寫了很多自己當時的內心活動,看得吳老師一陣揪心。「孩子說他完全愣住了,心裡充滿了委屈,甚至有點憤怒,一個人默默哭了很久。吼真的有用嗎?我覺得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甚至是一種傷害,特地找他媽媽聊了這個事情,希望調整對孩子的管教方式。"

家長圈裡還有一種說法——一到周日,親子關係破裂,我們的調查結果似乎驗證了這個說法。很多參加調查的家長表示,周日是他們的「吼娃高峰",「每次說好周五周六就把作業做完,都要拖到周日,你說到了星期天晚上還在寫作業,火氣大不大?"

「我們家的情況是,每周日補作業的時候他媽媽基本要吼,我就負責站在旁邊說這是親生的,這是親生的,這是親生的!哈哈哈!"一位爸爸說。

專家認為吼孩子完全沒用

越吼越說明家長沒辦法

杭州市長壽橋小學老師周佶,是全市所有小學中唯一一位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他說:「很多孩子都會找他來吐槽這個話題,從小學不同年級到初高中都有。說明靠吼來管教孩子的家長很普遍,無非是不同年齡的孩子應對家長的'吼'處理方式不同,小的時候喜歡哭,長大了可能假裝沒聽到,也可能用更激烈的方式反抗。"

周老師想反問家長們一個問題:你越吼孩子越覺得自己能管好他嗎?「實際上,當家長開始吼孩子的時候往往是他們覺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吼的背後常常是一種無力感,甚至是無助感。"

周老師說:「很多家長會問,我當時情緒上來了忍不住要吼,怎麼才能壓制這種情緒?我沒有辦法,因為我們不是可以即時調控的儀器。家長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吼孩子,其實因為他的教育方法已經失效了,所以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溝通相處的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這種不良情緒的出現。"周老師還強調,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影響很大,所以一定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穩定的家長情緒,避免吼孩子的現象。

杭州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浙江省社會心理學會秘書長朱曉斌教授也持類似的觀點。他直截了當地表示:「靠吼孩子是完全沒效的,只是家長情緒的宣洩。"

因為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心理變化都非常微妙。

孩子出生72小時,聽力就會達到成人的70%-90%,一般醫院在這個時候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查。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外界的交談,孩子已經聽得很清楚了。

幼兒時期(0~6歲),這個階段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可能長大後就會吼父母。兩歲以後,孩子就有自尊心了,當眾打罵會讓他感覺很受傷,形成自己的情緒應對模式。

到了小學,孩子基本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家長的話,聽而不聞。初中,也就是青春期,朋友就會變得比較重要,如果這個時期孩子叛逆,那麼家長介入的作用,幾乎微乎其微。

另外,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人的大腦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會自動忽略。所以,當父母第一次「吼"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暫時被震懾住,但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有時候根本沒在聽家長罵的是什麼,所謂的「靠吼管教孩子"也就失效了。

朱教授說:「追本溯源,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問題一出來,家長只靠一招吼的話,那會不斷地惡性循環。以身作則,比說什麼都有用。"

都市快報記者 韋嘉蓉

編輯 小野豬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快報 的精彩文章:

杭州一大型企業中層突然連甩6歲小男孩幾個耳光!網友又吵開了
冷啊!昨天杭州直降11℃!就這麼冷下去?下周氣溫你想不到……
在蕭山遊盪了3天,逍遙日子結束了!1個小時的人猴大戰,6個消防隊員把它五花大綁!
清晨5點,西湖一女子溺水!下水救人的是位65歲的阿姨
武林夜市新行當,有人擺攤幫人「脫單」!

TAG:都市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