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們怎樣才能更好地獨居?
當我們獨自來到人世之後,總要不斷學會和人相處,父母、同學、朋友、戀人、同事,但到了成年,離開學校、走進社會但還沒有走入下一個家庭的階段,我們更多的是要學會怎麼跟自己相處。
對於離開父母和家鄉、在城市中獨居的單身青年,有一個稱呼是「空巢青年」。
根據調查,空巢青年的典型特徵包括:
二三十歲,受過大學及以上的良好教育,在一/二線城市擁有一份收入普通的體面工作。
租房,面積較小,一般不超過20平米;
有室友但不熟悉。
曾有居家煮飯、健康生活的宏圖大志,但最終以便利店和外賣為首選。
長時間在各電子設備間無縫切換,易作息失調。
GIF/282K
而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的問卷調查,55.1%的受訪者認為空巢青年「既是一種居住狀態,也是一種心態。」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克里南伯格認為,獨居現象越來越普遍,單身社會的膨脹,絕非是一時的潮流走向。
從世界範圍看,獨居早已蔚然成風。北歐和美國的獨居人口相繼達到人口半數,2012年台灣15歲以上的單身人口為佔總人口約42%,中國的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
空巢青年不再是個體,而是城市的常態。無論是人生階段還是社會階段,都在創造越來越多的空巢青年。
獨居很多時候會讓人感到孤獨。
「當你大中午睡覺,醒來時已是傍晚,沒有人叫醒你,腦子裡混沌無比,似乎被世界所遺忘,那時便感到了孤獨。」
網上曾有過一個孤獨等級表,從一個人看電影、吃火鍋、去遊樂場到一個人動手術,孤獨程度不斷加深,看上去似乎難以接受。
但人生而孤獨,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過一段路,沒有人可以陪你一輩子。即使擁有親密伴侶,即使在喧囂人群之中,也時常感到「擠滿體溫,室內更冷」,很多時候,「能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GIF/163K
除了不得已選擇的獨處,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需要自動選擇獨處。獨處是人生的必備階段。
《美食、戀愛和祈禱》的女作家伊麗莎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看不見自我,新婚不久後決定逃離現有生活,踏上流浪的獨居旅途,找尋自我。
她「從15歲開始,我要麼在談戀愛,要麼在分手,從未有過兩個星期的空閑,去好好感覺下自己。」
「人人都這樣,20幾歲墜入愛河,結婚生子,30幾歲買下了房子,又突然間意識到『我不想再這樣生活下去』。」
在世界各地的獨處過程中,她在義大利人那裡學會「無所事事的快樂」,看到生活的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認識到「我不是要退出,我是需要改變。」
這樣看來,空巢青年比電影里的伊麗莎白幸運,因為不必逃離現在的生活,就擁有了大把的獨處時間。
獨居有許多好處。比如免去了社交的麻煩。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周國平
比如可以不用「按照某種方式生活」。
叔本華在《關於獨處》中寫到:「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看過一段話,大致是中年男人停車之後不急著下車,會在車裡抽根煙,因為只有這一刻屬於自己,其餘時間是公司的員工、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爸爸。
對於很多人來說,獨處是難能可貴的放縱時刻。
《返老孩童》中Mr.Oti說:「人都是孤獨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懼怕孤獨。」
不懼怕獨處的人,往往是內心豐富的人。
《生活大爆炸》的謝爾頓曾在霍華德和伯妮婚禮致辭說:「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在《瓦爾登湖》中生活的梭羅,在樹林里搭一間木房子,以最親近自然的方式生活,「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
他說,「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現比獨處更好的夥伴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子裡更為孤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陶淵明式的隱士生活的確令人神往。
《海上鋼琴師》的天才鋼琴師1900,一個人在夜裡彈鋼琴,自由地在88個鍵的音樂世界裡起舞,隨著海浪的搖晃快樂地從船的一邊滑行到另一邊,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得不亦樂乎。
《刺蝟的優雅》的女門房荷妮,在密室之中築起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研讀弗洛伊德、胡塞爾現象學、中世紀哲學等,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在窮苦、喪失伴侶、不被周圍人重視的情況下,仍然將生活過得像一首詩,過得同樣優雅。
獨居是自由的,但恰恰因為這種自由,有時候會讓生活過得渙散。一段好的獨居生活,最需要的是自律,來維持一種精確的秩序感。
微博「張苦筍」曾構思過一個關於獨居老人的劇本:
「主角是一個在德國自殺的孤寡老人,警察在調查死因時,發現她幾乎沒有任何社交,兢兢業業工作幾十年,從不參加任何聚會,也不請朋友來家裡,唯一的合照是工作前在職業學校與當時同學的合照。
她與鄰居也鮮有往來,談過一兩次不成功的戀愛,生活保守節儉,家裡井然有序,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看起來調查幾乎進入死胡同,直到發現她這麼多年來的收支,發現她在各種時代劇變中(二戰、德國分裂)中,依然保持平常心,嚴格控制收支。社工將她的遺物拍賣後,剛好支付完她生前未繳清的賬單。生命好似整圓,真正做到了和世界互不相欠。」
真是令人羨慕而敬佩,如此細緻而無懈可擊的生活掌控力,做到了「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去」,孤獨亦是浪漫,能活成這樣也未嘗不可。
獨居大潮來襲,日本發展出一些方式幫助人們更好地獨處。比如為了讓一個人吃拉麵更自在,專門設置單人小隔間,左右用木板隔開,對面也不設座位。
比如為了緩解單身宅男們的孤獨,發明了一款披著二次元妻子外衣的智能管家,會用甜甜的聲音叫你起床,陪你看電視聊天;在你回家前就打開家裡的燈,在看到你那一刻歡快地踩著少女的小碎步迎接。
萊蒙托夫有首詩這樣寫:「一隻船孤獨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獨居中得到「豐富的安靜」。
文丨槳一
圖片來自網路
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文周》開放徵稿
-回復「2」了解詳情-
※宮廷秘方 御賜良藥
※弄堂里的天光,舊日的繁花
※羅翔:致法學新人的一封信1-3
※你有什麼戒不掉的癮嗎?
※iPhone,你有完沒完?
TAG:未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