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昨日秋分,2017年僅剩98天!這7件事要多注意

昨日秋分,2017年僅剩98天!這7件事要多注意

今日迎來今年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北半球的秋天由此開始。值得一提的是,公曆的2017年還剩下99天。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錄》

此處的秋分有兩個意思: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後夜愈長日愈短。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習俗

1.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2.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豎蛋習俗,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3.吃秋菜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鹵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4.粘雀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5.送秋牛圖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6.候南極

因為我國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極星(也稱「南極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內只有在秋分之後才有機會見到,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徵。因此古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在《史記·天官》中有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

秋分養生,做好這七件事

1.養胃吃南瓜

秋分節氣過後,氣候漸涼,是胃病多發時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是秋季暖胃護胃佳品。南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有助於保護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時放幾塊南瓜或在晚餐上加一道南瓜粉絲湯,簡單方便,營養美味。

2.潤燥分溫涼

秋季,天氣轉涼,雨水稀少,空氣乾燥,易出現口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乾咳少痰、皮膚乾裂等現象,此即醫學上所說的「秋燥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秋燥症,卻有溫燥和涼燥之分——

溫燥:多發生於初秋天氣尚熱之時,除上述乾燥癥狀外,還可見煩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腫痛、大便不通等症;

涼燥:多開始於秋分之後,通常伴有惡寒無汗、鼻塞、乾咳痰清等症。

梨對熱燥所引起的各種秋燥癥狀均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又可滋五臟之陰。李時珍說,梨能「潤肺涼心,清痰降火,解瘡毒、酒毒」。

初秋時節,如能每日堅持吃2個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秋燥。由於梨性寒涼,秋分之後用梨不宜過多,否則傷陽太過冬易生病。

對於涼燥,建議食用白蘿蔔。中醫認為,白蘿蔔溫性,微辣,多汁,可行氣潤燥。所以,秋分後白蘿蔔是克制深秋「涼燥」的有效蔬果之一。

除了白蘿蔔外,菠菜、山藥在防治「涼燥」上,同樣具有卓著的功效。這些食物可在寒露之後多多進食,以遠離寒燥侵擾。

3.起居要守時

從秋分開始,天氣逐漸變得晝短夜長,此時應適當調整「生物鐘」,將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時間調整為早睡早起。有條件的人,可以將晚上入睡時間調整在21:00~22:00,晨醒時間調整為4:00~5:00。

需要注意的是,心臟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莫要「貪黑」,切忌過勞。

4.進補需有度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血壓升高等。

5.飲食潤且酸

根據秋季「燥者潤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則,可適當多吃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薺、橄欖、百合、銀耳、蘿蔔、豆漿等。

另外酸甘化陰,還宜進食一些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楊桃、柚子、獼猴桃、檸檬、山楂等。

6.養生分寒熱

對於表現為平素較他人更怕冷、手腳涼、喜熱飲者,不要刻意「春捂秋凍」,而應注意隨時避風寒,尤其不適合穿著暴露頸、肩、腰、臍、腳踝的服裝;

要保持心情開朗,心態積極,加強行動力和執行力;

運動適宜選擇慢跑、舞蹈、太極等能夠調動熱量、加速循環代謝的運動,但不宜運動過量或者強度太大;

飲食忌葷腥、冰冷食物及飲料,宜選擇溫陽養陰之品,但不宜溫補太過。慎用熱葯和辛辣食品。

對於表現為平素較他人更怕熱、易急躁、喜冷飲者,應注意養護陰精、固護陰液。

首先要戒煙、戒酒、戒辛辣飲食;

其次要改變操心過勞的思維模式和急躁、爭強好勝的性情,放下心事,減少糾結,開闊心胸,調試自己,放慢節奏,避免著急上「火」,火由心生。

7.精神調攝佳

秋分過後,大自然呈現出一派蕭瑟之景,草木枯萎,花葉凋落,人也與自然相應,容易情緒低落,悲憂傷感。

此時應調整精神狀態,保持樂觀的情緒,胸懷豁達,寧神定志,收斂神氣。以此減輕秋季對人心理上的不良反應,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干擾。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網、每日經濟新聞、養生中國、中國中醫藥報等

星火文化傳媒

一站式服務視頻製作拍攝策劃剪輯特效公司

淘寶店鋪裝修

商業拍攝

商業拍攝|視頻宣傳|潢川資訊

設計、攝影、淘寶店鋪裝修

實力保障品質!

GIF/198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潢川星火文化傳媒 的精彩文章:

武林外傳的尬歌尬舞合集,看一次笑一次
紅袖起舞,夢回漢唐《無歸》,美近人內心的中國風舞蹈
星火文化傳媒:第一期《童言童語》

TAG:潢川星火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