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世道?大唐御史被小太監圍毆,報告皇帝還被貶官千里
元和四年七月的一天,大唐東蜀地區掀起廉政風暴,奉命西歸述職的監察御史元稹在途宿敷水驛站時,卻受到了一生中莫大的羞辱——元大人挨打了,而且傷得不輕。為什麼會挨打呢?這事說來話長。
被打得幾乎毀容
《新唐書·元稹傳》稱其「敗面」,可見玉樹臨風、瀟洒倜儻的大詩人元稹被打得幾乎毀容了。據說打人者是內官劉士元,而此事還有一個幕後推手——時任陝虢監軍使的大宦官仇士良。仇士良是唐憲宗當太子時的東宮屬官,對唐憲宗坐上皇帝寶座有「翼戴之勞」。
可不管仇士良多牛,在這次打架事件上,元稹於情於理都是無辜的。元稹先到驛站,自然要先享用驛站里最好的「總統套間」——正廳,但後期而至、向來鼻孔朝上的宦官們居然要元稹讓出正廳!熟稔大唐律令的元大人當然知道,按法律規定內官是不能與憲臣爭驛、爭道的,且凡事總有個先來後到的理,於是據理力爭。可爭論的結果是:仇士良歪歪嘴,劉士元撲上去,十幾個小太監手持弓箭、馬鞭對著元稹就是一頓猛抽暴打,打得元稹「襪而走廳後。士元追之,後以棰擊稹傷面」。
這還沒完。仇士良等回到長安後,立馬惡人先告狀,在唐憲宗面前往元稹身上潑髒水,而時任宰相的李吉甫等人也乘機建議皇帝把元稹貶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府當士曹參軍。元稹無端挨了打,執政大臣又是非不分,還罰他下基層鍛煉,這真是天大的委屈!
白居易為元稹鳴不平
元稹的「鐵哥們」白居易看不下去了,忙向皇帝打報告為元稹鳴不平。
白居易指出元稹貶謫有三不可:一是元稹自任監察御史以來不畏權勢,掀起廉政風暴,處理了一大批腐敗分子,這樣的人如果被處罰,以後還會有誰為皇帝守法除惡呢?
二是在「敷水驛站打人事件」中,錯在宦官,御史若無端受過,宦官就會更加驕橫。
三是元稹曾上奏舉報徐州節度使王紹拍宦官馬屁,違紀「給券乘驛」,讓去世的徐州監軍使孟昇的棺材及其家屬停駐驛舍,並動用國有設施將其送抵京師。天下的地方大員們都惱恨元稹,現在把元稹貶到地方去,不是明擺著讓地方大員們整他嗎?
其實白居易的「三不可」中最關鍵的是第三條。那麼「給券乘驛」是怎樣的一塊「乳酪」,為何令大唐官員們對元稹耿耿於懷呢?
簡而言之,這是唐德宗貞元八年十月為削減帝國龐大的財政預算而制定的一項法令,是五品以上的「常參官」在任職、出差、休假往返時憑券在各地驛站免費享用食宿的福利。規定明確指出,郵驛紙券是只能由門下省負責發出的,達到一定級別的官員在職務調動、休假探親時享受的福利。顯然,徐州節度使王紹「違紀」讓宦官孟昇的棺材及家人享受「給券乘驛」是不合規定的。
唐朝的「堂吉訶德」
然而中國官場向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傳統,至少這項法令在唐憲宗元和初時執行得不那麼嚴格。在以車馬舟船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古代,官員完成外調所需的時間是漫長的,動輒數月,且又不知何年是歸期,於是唐人就官往往舉家前往。若全然按照朝廷規定,家屬的食宿全靠自己掏腰包,那些俸薄祿少又清廉自律的官員途中就要靠行乞養活家人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元稹在不久的貶謫之旅中,也嘗到了自己釀就的「苦酒」,一路靠為人寫碑銘賺取潤筆費來支付家屬們的路費。
此外,在唐代,歸葬也是一項花費極高的旅行,如果不利用一下「潛規則」,很多清廉的官員及其親屬死後只能就近入葬。一代文豪柳宗元在柳州任上逝世,家人無力歸葬,只能在柳州就近掩埋,後來在好友兼大款裴行立的鼎力相助下,他的靈柩才得以運回長安萬年縣。
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元稹執意要廓清這片「灰色地帶」,與天下官員為敵,那麼這位唐朝版的「堂吉訶德」就註定要在孤獨中走完隨後十年的貶謫人生路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汪 瑤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四千里國土被霸佔,皇帝都放棄了,他孤軍奮戰18年,一舉奪回
當了近20年太子,一朝逼宮成皇帝,沒想到自己也被逼宮
將軍被圍剿,混賬兒子立馬出兵支援,將軍很欣慰,再一看欲哭無淚
※康熙、乾隆其實死於霧霾?
※張大千同時有八位夫人?他聽說後哈哈一笑:要打對摺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老皇帝死了,兒子扶棺大喊:你死得太晚了!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