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外甥?親爸爸?光緒慈禧關係究竟有多亂的確令人費解
相信看過《走向共和》的人,都對「親爸爸」這個稱呼印象深刻,難免會產生疑惑:為什麼身為九五之尊、堂堂七尺男兒的光緒,偏偏以一個男性稱呼來喊作為女人的葉赫那拉氏呢?
眾所周知,咸豐帝去世後,兩宮太后慈禧和慈安實行垂簾聽政,聯合奕?發動祺祥政變,把持了朝政。按照康熙以後不成文的祖制,當小皇帝年滿15歲時,太后必須捲簾歸政。1873年,同治帝親政。可惜,慈禧對這個兒子過於寵愛,疏於管教,整天出宮尋花問柳,一年後就死於梅毒(官方稱天花)。
可憐吶!這可是咸豐與慈禧的獨苗,偏偏這顆獨苗又沒留下龍種,後繼無人,紅燈亮起。選擇誰來接班,就成了當時一等一的大事。其實,擺在滿洲皇族面前的無非兩種選擇:要麼從下一輩(「溥」字輩)中選擇一位過繼給同治;要麼從同輩(「載」字輩)中選擇一位過繼給咸豐,都符合禮制。
最終,慈禧選擇了載湉,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其實,第一種選擇必定被慈禧所拋棄,因為那樣她就變成了太皇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雖然也有先例,但為數極少。(吏部主事吳可讀極力主張第一種選擇,後來在同治葬禮上「尸諫」西太后,然並卵,慈禧對權力的痴迷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而同治同輩中人,只有光緒與咸豐、慈禧的血緣關係最近。光緒父親奕譞是咸豐的七弟,母親則是慈禧的妹妹。所以,光緒既是咸豐的侄子,也是慈禧的外甥。雙重親近,就使光緒成為最合適的人選,而且他當時只有5歲,完全符合慈禧垂簾聽政、獨攬大權的要求。
實際上,咸豐的六弟奕?也有一個兒子,名叫載澂,年齡與同治相當,理應也是當時皇帝的有力競爭者,但就是他帶著同治逛遍了八大胡同,所以,直接被排除在外了。
光緒,就這樣坐上了皇帝寶座!
或許是自己親生兒子的去世對慈禧打擊過大,她對光緒的管教相當嚴厲,可以用全面管控來形容。而慈禧既然再次垂簾聽政,大權在握,所以處處都彰顯自己的權威,稱呼也是其中之一。慈禧的地位相當於太上皇,而在歷史上太上皇只能由皇帝的父親享有,所以她喜歡聽光緒用「爸爸」這個男性稱呼來喊自己。至於要在「爸爸」前面加上「親」字,是因為慈禧和光緒之間乃是親上加親。慈禧曾經說過:光緒皇帝的父親就是醇王,他的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在宮中居住過兩年的德齡就在《清宮二年記》中說,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以男稱。她曾親耳聽到,光緒每次向太后請安時都要說:「親爸爸吉祥!」(據說,是李蓮英暗示光緒用這個稱呼。)
正是這種無所不在的控制,讓光緒心中的怨念越積越深,這才有了後來藉助維新變法之機進行奪權的政治豪賭,未曾想,最終換來的卻是一碗帶有砒霜的酸奶,一命嗚呼!
據為光緒帝寫《起居注》的惲毓鼎回憶說,當時慈禧得了痢疾,連續幾天拉肚子,他聽說光緒面露喜色(野史上說,光緒在自己屋裡擺滿了鐘錶,拼年齡。),很是生氣,說「我不能先爾死」。隨後,慈禧賞賜光緒一碗「塌喇」(酸奶),光緒喝後肚子疼得不行,當時有個御醫叫力鈞,人很實在,真就開方子治病,結果慈禧知道後說力鈞怎麼還不死,嚇得他趕緊裝病,把雞血滴到痰盂里,假裝咳血,逃出宮去。沒多久,慈禧就下旨,讓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在上書房讀書,授載灃為攝政王,第二天光緒就去世了。慈禧和載灃說,以後所有軍國大事還是要經過她的訓示,其實就是要故技重施,掌握權力,結果沒想到自己也緊隨光緒其後,相隔一天就去世了。
祥說:近年來,有學者從大家長及女性心理角度分析,認為慈禧歸政光緒乃出於真心。從上面選繼承人的過程就可看出,這種說法恐怕站不住腳。慈禧作為女人並不幸福,政治和權力就成為她生活的全部寄託。野史上說,光緒主持變法期間,榮祿曾去頤和園看望慈禧,當時慈禧正在扎花,他就拍馬屁說,老佛爺花扎的真好啊,結果慈禧長嘆一聲:往後啊,我也就只能扎花了。慈禧的惆悵由此可見一斑!她是政治女強人,一旦沒了政治可以玩耍,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此人被譽為中國聖賢,可背地裡的不堪虛偽又有幾人知道
※光緒登基時竟然用過《鞏金甌》?《走向共和》這次真的不嚴謹了!
※皇帝也有假的:晚清曾出現真假光緒 最後被處死的是真還是假
※光緒貴為皇帝,為何沒有留下照片,無人知其真實相貌?
※曾當過慈禧光緒的貼身保鏢 八卦掌掌門人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