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思考的藝術》3
思考的藝術
《思考的藝術》雖然沒有讀完,但是期間也讀完了幾本其他的書,使用自己還沒有修鍊好的思考方法去解析,竟然也有有不一樣的收穫。
首先,我們多少都是帶有思維慣性的。打破自己的思維慣性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換句話來說,如果你有很強的思維慣性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更容易被預測、蠱惑或是受到欺騙。因為在思維慣性的引導下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呈現線性的關係,通過上一次的反應很容易的可以去推測接下來的所作所為,甚至所思所想。所以有時候說一個人是「直性子」、「直脾氣」就是在隱隱的說明一個人比較好預測他接下來的反應。但是如果你能夠擺脫思維的慣性那麼你的想法就開始變得靈動起來,思維跳躍,讓別人很難預測你的想法。同時在打破思維慣性的時候也會發現事物的另一張面孔,能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其次,改變視角。在藝術創作中有很多藝術家喜歡使用「視覺欺騙」這種手法來展現藝術效果,藍圖中也會使用多個視圖的方法來表現一件東西。只看事物的一個方面,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境地,無法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我一直相信的是,這個世界是陰陽相生,明暗相混的,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完全光明的人,區別只有陰暗面的大小而已,所以我相信人應該適當的去展現自己的黑暗面。「越是迎著陽光,身後越是陰影」。扯遠了,也就是,要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去看待事物,會發現不同的美好。
再次,學會思辨。使用辯證的思維去審視,老話說的好,「盡信書,不如無書」,這雖然是用在讀書上的一句名言,但是也可以推廣到其他的領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輕易去相信一個結論,一定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比如,美國打伊拉克到底是為了什麼?石油?民主?轉嫁矛盾?金錢?無論結論是什麼,只要是經過自己思考,能透徹分析的都是正確的。多年的應試教育的一個明顯的惡果是,我們相信有正確的答案,並且非常相信權威,一旦有權威出來說話,會本能的放棄自己思索的答案,轉而去相信那就是所謂的正確答案。
最後,克服認知偏差。認知偏差會導致我們的思維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就像是卡在柵欄上的牛。一旦認知偏差形成,那麼就像是世界對你關閉了所有的門窗,只留了一個小洞。比如說迫害妄想症患者,他們已經無法正常的去看待這個世界了。實在感覺要說的的似乎很多,但是組織不好,那就留到以後再說。
如果做到了上邊的幾點,我認為世界就像是在你面前展開的畫卷,一覽無餘。期待這種感覺。
TAG:腦洞洞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