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始於土,成於火,鈞瓷天下奇,釉彩世無比

始於土,成於火,鈞瓷天下奇,釉彩世無比

鈞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瓷:鈞瓷 、汝瓷 、官瓷、 定瓷、 哥瓷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然而我對鈞瓷的了解並不深,對陶瓷製造的認知僅限於電影「人鬼情未了」里最打動人心的場景,男女主角相擁製作陶瓷的畫面。今次有幸來到禹州,走進鈞瓷的神秘世界,對鈞瓷做個深入的了解。

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

鈞窯址創燒於唐,興盛於宋,復燒於金元,延至明清仍繼續仿製,歷經千年而盛燒不衰。時至今日,在鈞瓷的故鄉河南禹州仍是「窯煙遍地起,到處放光輝」的繁榮景象。

宋鈞官窯遺址即鈞台鈞窯遺址,現存的一號窯"雙火膛窯爐"七號窯"倒焰窯爐",是國內外陶瓷專家研究考察的熱點,也是中外遊客觀光、交流、學習中國陶瓷文化的必到之地。

鈞官窯瓷器胎質細膩、造型典雅、端莊古樸、釉色瑩潤,尤以多種窯變為其它窯口產品所不及。宋代鈞窯首先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創造性成功燒造出銅紅釉,產生出美妙絕倫的窯變釉色,打破歷史上單一釉色格局,極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效果,在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鈞瓷的釉色窯變藝術效果不是人為的,而是在窯內爐火的高溫下自然形成的。那讓人心旌動搖的絢麗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畫面是招之不來不期而至的,有「鈞瓷無雙」之說,這也更增添了鈞瓷藝術震撼人心的魅力。

禹州鈞台鈞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聞名於世。在北宋徽宗時期被宮廷壟斷,為官辦窯場為皇宮御用。窯變釉色自然溫潤,為皇家燒制貢品,只求器物精美,不計成本,歷代君王禁止民間使用鈞瓷,因而民間素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

鈞瓷入窯的時候沒有任何色彩的,是一體素凈。那讓人心旌動搖的絢麗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畫面都是在燒制過程中在窯內形成的。窯變原理就是釉料礦物在爐火高溫下轉化呈色的物理化學現象。好的窯變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複雜,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窯爐、器物在窯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學的燒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組合才能實現。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就是在人們對窯變現象有了相當認識和了解的今天,人們對窯變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來、不期而至,這也更增添了鈞瓷藝術震撼人心的魅力。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許多生動的民間傳說,這其中就包括鈞窯的開片。相傳北宋徽宗時期,在陽翟城古鈞台官辦鈞窯場里,有一窯鈞瓷剛剛住火停燒,窯工們已把窯門扒開了一個大口子,窯里爐火通紅,溫度正高,使人不能近前。

這時好端端的天空突然間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閃電過後,只見一條龍在空中上下翻騰。一場大雨隨著狂風降了下來,大雨點打在熱窯頂上,冒起一團團水汽,狂風吹進高溫的窯里,只聽裡邊「喳喳」作響。一場暴風驟雨過後,窯早涼了。年紀最大的老窯工懷著十分不安的心情,從窯里抱出第一個籠盔(匣缽),小心翼翼地打開,只見一個里青外紫的鼓釘洗,釉面上全部是裂紋,並且隨著「喳喳」的響聲,裂紋還在增多。老窯工心想:過去燒出的瓷器釉面平整如玉,這次這麼多裂紋,肯定是風雨把瓷器給激酥了。他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敲了一下鼓釘洗,誰知一聽聲音,還是丁當作響,如磐一般。再摸摸釉面,卻摸不著裂紋,真是「看似錘擊,摸無痕迹」。瓷器除釉色鮮艷、光澤明亮外,釉面全部遍布細密紋路。

宋代鈞官窯遺址雙火膛鈞瓷窯爐一座;倒焰窯鈞瓷窯爐

扒村窯瓷片標本

金鼎鈞窯

出於對鈞瓷由衷的熱愛,金鼎人於2009年創建了佔地面積約25畝,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金鼎鈞窯。「金鼎鈞窯」 在鈞瓷的傳承、發展、創新上頗有建樹。

走進「金鼎鈞窯」的展廳,揉合了唐代鈞瓷的「凝重」的佛像、宋鈞的「素雅」的梅瓶、元鈞的「粗獷」的造像拙樸可愛的書童等現代金鼎鈞瓷作品無不讓人愛不釋手。

金鼎鈞窯集精湛的工藝、千年傳統技藝和現代美學於一體,其鈞瓷得到諸多專家和收藏鑒定家的肯定。

如有興趣還可以在保留傳統工藝的作坊里親自體驗一下製作陶瓷產品的樂趣。

神垕古鎮

「神垕古鎮」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澱而成的歷史文化名鎮。早在夏、商時期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從事農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現鈞瓷以來,「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窯火千年不熄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 「活著的古鎮」。

悠久的歷史給神垕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迹,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分布於俗稱「七里長街」的老街。老街是隨著神垕瓷業的發展形成的,到處滲透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也是神垕經濟自古繁榮的見證,走進神垕古鎮可盡情觀賞鈞瓷奇妙的誕生過程和先人們的佳作珍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點藍芷 的精彩文章:

TAG:亮點藍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