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民感悟31:人為什麼活著
今天看到幾個討論題,都在談人為什麼活著,思考再三,談談個人看法。
一、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
人皆有死,那為什麼還活著?
人活著的意義本身就在於活著本身,死了就沒什麼意義了,至少對死者本人沒有意義了。
既然活著到最後都是死,那就得好好活著,活得明白,活得幸福。
二、三不朽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我聽說,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了兩個半完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還有曾國藩(半個)。
所謂不朽,不過是一種對身後名的痴迷,是一種妄想。平凡人過平凡的生活,何必追求三不朽?
三、橫渠四句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
立心、立命、繼絕學、開太平,那不是一般人乾的事情,平凡人過平凡的生活,何必橫渠四句?
四、六尺巷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有人認為張英懂謙讓、能包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實際上這裡面更體現出張英對人生的深層體悟。
五、活得明白
有些人將死之時,乾淨利落,坦然而去,無牽無掛,無遺無憾。
有些人將死之時卻說:到現在才明白,我這一輩子白活了。
因此,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要追求明白地活著,不能糊裡糊塗。
要想活得明白,道德經是部好經典。比如:自知者明。很多人花絕大部分時間在琢磨別人,卻從來不琢磨自己,從而迷失了自我,這叫不明白。
弘一法師,曾經說過「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公生明者,不敝於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於惑也。很多官員因為私心太重,最後身陷囹圄。還有些人謊話連篇,連自己都騙,沒有真正的朋友。還有些人,整天忙得沒有時間思考,說話辦事不留餘地,緊緊張張。這些都需要改善。
六、活得幸福
人生本來多艱,人生本來多苦。因此,要努力活得快樂些,活得幸福些。
幸福本來是一種內心感覺,是精神生活,但它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們得好好學習,快速成長,提高獲得一定物質基礎的能力。
仁者,親親為本。我們需要以愛心來經營家庭,用仁義之心對待朋友。
在工作方面,要有責任心,對於自己承諾的事項,要全力以赴,輕易不可食言,除非得到「客戶」的諒解。
此外,做人要講道德,做事要講認真,把人當人,把事當事,把自己當自己。
自我修養到一定層次,就忘掉自己,OK了。
人生本來沒有什麼意義,活著就是活著。但是討論的人多了,就有了比較,於是也就有了意義。
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每周至少分享一篇原創文章
TAG:TM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