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秋分秋雨陣陣寒——秋分養生的那些事兒

秋分秋雨陣陣寒——秋分養生的那些事兒


願關注我們的人都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皮球

小編導讀


在小編還沒有充分享受熱辣辣的夏日時光時(其實就是沒有吃夠西瓜和冰激凌),秋分居然已經到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根據中醫學上「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們應當根據不同的時節來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那麼,秋分時節我們應該在生活起居方面注意點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吧——



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所以稱之為秋分。正如春分一樣,太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天文學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



秋分三候



秋分分為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養生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之後,我國北方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南方地區開始播種水稻。從秋分節氣開始,秋燥的癥狀由溫燥轉入涼燥。秋分以前天氣有暑熱之餘氣,稱之為溫燥;秋分之後天氣漸不同,它表現為發熱比較輕,而惡寒較重,頭痛,鼻塞,無汗,咽喉發癢或干痛,口乾唇燥,咳嗽,吐清稀痰,舌苔薄白而乾等。在治療方面,中醫常把「涼燥」當成「小傷寒」考慮,所謂「小傷寒」就是寒性感冒,常常會用桂枝湯、荊防敗毒散治療。只是在治療方葯中也要加一點養陰潤肺葯,如沙參、玉竹、麥冬、百合等,以防辛溫葯傷陰。



深秋飲食方面的養生,應以平衡陰陽為主線。在將要進入冬季的時節,可以食用一些溫性食物,以補充人體的陽氣,以備冬季陽氣用事。但也不可過於辛溫、燥烈,否則會傷及肝腎之陰。肝腎之陰耗傷多了,陽氣沒有歸藏之處,豈不成了「孤陽」了。常用的溫性食物有大棗、胡桃仁、大蒜、生薑、櫻桃、石榴、杏、板栗、韭菜、龍眼、雞肉、海參、羊肉、鵝蛋、荔枝等。涼性食物有西瓜、香蕉、甘蔗、白梨、菱角、荸薺、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白蘿蔔、蓮藕、竹筍、馬齒莧、芹菜、海帶、螃蟹等。還有一些平性食物,這類食物不偏溫,不偏涼,有點中性。如無花果、白果、百合、花生、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土豆、黃豆、扁豆、圓白菜、芋頭、大頭菜、黃魚、豬蹄、鵝肉、鵪鶉蛋、蜂蜜、牛奶等。


在涼燥主氣的時節,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複發。這與養護不當有密切關係。養護胃腸,不但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還要調節好飲食,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涼、過燙、過硬、過辣、過黏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限酒。罹患胃腸病的人,更要注意飲食衛生,靜心調養自己的性格,適度進行體育鍛煉,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秋分

/

祝大家秋天快樂!



推薦書目



365天養生趣談


全書以中醫藥養生知識為主,輔以適量的現代醫 學保健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實用的內容、會意的插圖,增加了它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對於中醫藥文化的普及具有積極意義。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

365天養生趣談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許冬瑾主編,黃岳招常務主編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辛勞讀得書萬卷,克奮醫活世上人
當久瀉又碰上脫髮,熊繼柏追本溯源三方顯神奇
西方人發明的Drug,與中國人發明的「葯」一樣嗎?
濡潤岐黃千秋業 坐看杏林添睿德
一校一書——經典、精讀、經世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