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袁世凱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的父親因為自己兄弟袁保慶常年征戰在外,40歲還沒有兒子,因此便把袁世凱過繼給了袁保慶。

後來,袁保慶在山東做道員,袁世凱也隨之去了山東,這期間袁保慶替他請了一位老師,教他讀書。再後來袁保慶多方輾轉調任,於公元1874年卒於江南鹽巡道任內,其生前好友劉銘傳、吳長慶來給他治喪,順道把袁世凱送回了老家項城。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青年時期的袁世凱就有幾分男兒本色了。他讀書很多但不求尋章摘句,每逢作文,便時常能夠看出其豪氣的一面。

一次他的老師王雁臣曾命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他撰寫一篇八股文。袁世凱文中有如下幾句:「東西兩洋,歐亞兩洲,只手擎之不為重。吾將舉天下之土,席捲囊括於座下,而不毛者,猶將深入。堯舜假仁,湯武假義,此心薄之而不為;吾將強天下之人,拜手稽首於闕下,有不從者,殺之無赦!」老師看完之後,咋舌不已。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另外袁世凱還很喜歡作詩,雖然不諳平仄,不講對仗工整,但其桀驁不馴的氣概往往躍然紙上。據說早年袁世凱曾有七絕一首:「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干雲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

在各類書籍中,袁世凱最喜歡的還是兵書。

他後來回歸故里時就經常廣閱兵書,還喝賓客們一起探討兵書要略。袁世凱曾對一朋友說:「過去我好奮匹夫之勇,現在學了萬人之敵,才知道好勇鬥狠,實在沒有什麼用處。三軍不可奪帥,我手上如果能夠掌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袁世凱在老家待的時間並不多,他的愛好是喝酒和騎馬。每次飲酒必豪飲數斗,騎馬則是馳騁郊原。

袁世凱早年受堂叔袁保恆督教最嚴,同時也最敬畏這位堂叔,所以在他隨袁保恆在北京讀書的那三年,是最為乖巧的,書也讀得很多。袁保恆認為他考慮得太多,防患太深,就告誡他遇到大事必須要當機立斷。這些訓示,對袁世凱後來做事做人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後來袁保恆病死在開封任上,第二年清政府就將袁保恆的捐官轉給了袁世凱。可他並沒有將這個捐官放在眼裡,他認為自己不過是個落第的書生,現在叔父已死,沒人督教他了,於是將所有的書籍和詩文一把火全燒了,對自己說:「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鬱郁久困在筆硯之間以自誤歲月?」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很快,袁世凱的四方之志就有了機遇。

公元1880年,他繼父的好友吳長慶督辦山東海防,急需人才,有人推薦了袁世凱,吳長慶就將其調到了山東軍營中。從此,袁世凱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他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可賺錢能力卻遠甩其他兩位
揭秘「完美皇帝」李世民的另一面,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趙匡胤真是華夏民族的罪人嗎?「杯酒釋兵權」他也是有苦衷的!
揭秘:這才是項羽至死也不肯過江東的原因
揭秘: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害得周幽王被砍成了肉泥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