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6歲的宋教仁寫了一本書,袁世凱要送他錢,慈禧要封他五品官

26歲的宋教仁寫了一本書,袁世凱要送他錢,慈禧要封他五品官

1908年上半年,26歲的宋教仁埋頭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間島問題》,僅僅6萬字,卻引發了不少故事,袁世凱高興得要送他錢,慈禧要封給他五品官(另說四品),同盟會的不少兄弟差點與他決裂。這是本什麼書,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要弄清楚這件事,還得從1906年說起。那時候,宋教仁從一本日文雜誌上偶然得知,在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土門江、松花江發源之處,有一個稱為「間島」的割據勢力,其首領名韓登舉。宋教仁得悉這一情況後,當即向黃興提出策動韓登舉之事。

次年,宋教仁奔赴東北,打算聯絡韓登舉及其他的「馬賊」,共襄反清「義舉」。至今仍存的《宋教仁日記》的最後幾頁,就全文登載了宋教仁寫給馬賊頭目李逢春、朱二角、金壽山、王飛卿、楊國棟、孟福亭、藍黑牙等人的一封信。在這封起首為「某某英雄麾下」的信中,宋教仁張大革命形勢,謂「仆等向在南方經營大業,號召徒黨,已不下數十萬眾」云云。李逢春等接到信後很快做了答覆,並請宋教仁「上山共商大計」,但後來的發展並不順利。

不過,此行雖然沒有達成原定目標,但是宋教仁意外地發現了日本企圖吞併中國領土延吉地區(也就是所謂的「間島」)的野心。於是,宋教仁為了挫敗日本的這一野心,不惜以身犯險,收集了大量確鑿的證據。

返回東京之後,宋教仁又繼續到東京帝國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歷史圖籍。最後,在充分地掌握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宋教仁潛心寫作,於1908年夏,完成了《間島問題》的書稿。

此時,清朝政府正因為「間島」糾紛與日本處於棘手的交涉之中。由於日本是「有備」而來,而朝廷事先並不清楚日本的陰謀,因而一開始十分被動。

當宋教仁的這部書稿出來後,日本有學者願出重金收買此稿,使其版權歸於日本,但當即被宋教仁斷然拒絕。宋教仁寫成此書,並不是為了奇貨可居。他峻拒了日本學者的無理要求,轉身就設法把此書稿送到了清駐日公使李家駒手上,後者隨即把它抄送到清外交部。

此後發生的事情,有多個版本的說法流傳。但有一點是沒有疑問的,這部書稿在此後的「間島」問題交涉中,起了重要作用,使得清政府能夠據理力爭,最終挫敗了日本的陰謀。

宋教仁也因為這本書意外地得到了朝廷的「賞識」。當然,朝廷起初所知的是一位名叫「宋鍊」的留日學生寫出了此書。(按:宋教仁在此前的「取締規則」風潮發生後,為了進入早稻田大學讀書,曾化名「宋鍊」,並以此名取得了官費留學生的資格。)

據說,慈禧老佛爺還特地為此頒下手諭交給總理衙門事務大臣慶親王:「宋鍊賞給五品(一說四品)京堂,來京聽候任用。」

不管是否真有此事(當時清外務部的確希望宋回國參加交涉工作,並奏請取消了先前對宋教仁的通緝),至少東京宋教仁的一些革命弟兄是風聞有此事的,並由此引發了一些誤會。

於是,某一天,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社收到了兩封轉給宋教仁的信,信封上赫然寫著「宋京卿啟」和「宋京堂啟」,內容大意謂:「你既回國做官,請講點情面,將來我等回國做革命工作,如被你拿獲,請勿用刑訊。」

宋教仁一心為國,反而遭到己方陣營弟兄懷疑,有口難辯,因而十分痛苦,以致「痛哭流涕」。他為了表明心跡,自證清白,遂毅然公開寫信給清駐日公使,懇請「將此官費挖除,並革去留學生之名,以示與公等斷絕關係之義」。

不久,時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的袁世凱電令駐日公使給宋教仁酬金二千元。宋不肯受,對方強塞給他,他便將這些款項散給其他經濟困難的弟兄。這也是宋、袁二人在歷史上第一次發生交集,此時,誰又能想到後來他們之間會發生那麼多的故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送來一密信「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改一字送回
袁世凱和此人三十年的生死之交,一朝鬧翻,都因為兩個字:權力
曾打傷宋教仁,痛罵張學良,省長做過當校長,周恩來挽其一代宗師
李鴻章終結一生:自己是個裱糊匠,知道這破屋要倒,但沒辦法新建
民國開局形勢大好,為何很快戰火重燃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

TAG:孔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