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永遠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給孩子最好的」找到了力量
轉載授權請回復「轉載「
家,應該是最溫暖的港灣,而不是傷害孩子的武器。
01
最近芬蘭的一則公益廣告短片《孤兒院》刷爆了朋友圈:一對乖巧的姐弟倆,來到成人「孤兒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導下,他們開始「面試」櫥窗里的四組父母,選出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父母。
常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這話一點不假,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會在耳濡目染中模仿父母的互動模式:
如果父母為人和善,說話時讓人如沐春風,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是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如果父母喜歡講髒話粗話,那孩子長大了多半也會缺乏教養,出言不遜;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性格孤僻,容易自卑,甚至懷疑自己。
一個不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02
有些父母好像從來不會讚美孩子,他們覺得那樣會讓孩子驕傲,只有時刻鞭策他,他才能不斷進步。殊不知,你們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像一隻利劍,深深刺中孩子脆弱幼小的心上。
前段時間,四川一名高中生小斯在高考後選擇自殺。在他自殺後,他的QQ空間發出了一篇定時說說,控訴對父親的不滿。
小斯的遺書中說,小爸爸從小吃了很多苦,脾氣不好,所以望子成龍心切,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自己考了98分都要被罵,吃飯打嗝一耳光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也會被爸爸打。爸爸問小斯英語學懂了沒:如果他說學懂了,爸爸就會說:「娃兒不要驕傲自滿,半灌水響叮噹。」如果他說沒有學懂,爸爸又會說:「那你這一學期學了些啥子麻批!」想得到爸爸的一句肯定,簡直比奔月還難。
其實現實中,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將自己的失敗投射到孩子身上,非常希望通過孩子來破除自己的焦慮,甚至變相挽救自己的人生:
因為學歷,導致事業無法進步的,就指望孩子考到高學歷;因為窮困,在別人手下忍氣吞聲的,就盼著孩子發大財;因為當小老百姓處處受挫的,巴不得孩子早點仕途得意。
父母以為自己這是恨鐵不成鋼,甚至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卻忽略了這種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消極。他們沒有接收到父母傳遞過來的愛,反而更多地感受到了嘲笑還有不認同。
03
當年成龍和吳綺莉一段往事,他們的女兒吳卓林無疑是最受傷的。
今年以來,媒體先後曝光吳卓林被家暴、自殺入院等新聞,讓人唏噓不已。
吳卓林自出生到成長到十二歲,吳綺莉帶著她在上海和姥姥鄭黎明住在一起。
鄭黎明因吳綺莉和成龍的關係,對她心生不滿。當時吳綺莉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鄭黎明生意很好。
吳綺莉她們看著鄭黎明臉色過日子,鄭黎明性格古怪,對吳綺莉很苛刻,經常會用尖銳的話語刺激吳綺莉。
她經常會說:你做雞都沒人要!
她和吳綺莉的父親離婚以後,經常會說:還好你是女孩,你要是個男孩,我不會要你!
她還會把錢撒在地上,讓吳綺莉跪著一張張撿起來。
所以有人質疑地問吳綺莉:她是你的親媽嗎?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吳綺莉,性格清高孤傲,同時也繼承了母親的強勢。
母親對她的愛堅硬冷漠,她對女兒的愛嚴格過於控制,可同樣的,她們都不講究與女兒交流的方式,她們在女兒的養育過程中都不講究口德。
卓林對媒體說,媽媽提醒她服用治療皮膚的葯,卓林沒有搭理。吳綺莉當即歇斯底里大喊:要麼你死,要麼我死。
這樣的話語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產生多大的震撼,所以她才會選擇報警。
如果對孩子有愛卻用過於嚴厲和苛刻的方式表現出來,可能會造成孩子安全感匱乏、性格乖張,耳濡目染之下,會把這種養育方式拿來禍害下一代。
04
俗語道:與善人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痛如刀割。
對孩子來講,說話刻薄的家長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更甚。因為他們心理不成熟沒有鍛鍊出極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語言暴力的傷害不容小覷。
對於辱罵孩子可能產生的後果,知乎上有個網友這樣說:一種是打服了,罵服了,兒女一生自卑,愚孝。一種是打不服,罵不服,兒女一生自傲,冷漠。
兩種,都不懂什麼是愛,更不懂如何愛,除非過程中有出現其他的示範。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長期生活在被辱罵的非正常環境中,孩子會產生性格懦弱自卑、心理壓抑孤獨、精神焦躁不安、心理怪癖、愛撒謊、脾氣暴躁等心理問題。
尊重是愛的前提,我們能懂得尊重其他人,更應該尊重我們的孩子。請相信,沒有哪個孩子喜歡被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父母斥罵。
孩子孤零零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就是他的一切他的依靠,被最依賴的人斥罵的那一刻,孩子還有多麼的絕望和孤獨。
家長斥罵孩子的本意是對孩子的關心,想要教育孩子或者恨鐵不成鋼,可是話到嘴邊卻變了味。
所以做家長應做好個人情緒管理。
話出口前先思量一下,是不是有更好的表達方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達到目的,只是家長為了圖一時方便的偷懶之舉罷了,這個必須戒除。
點擊展開全文
※嫁沒嫁對人,吵一架就知道……
※孩子沒過6歲就撒謊?不要怕,其實沒那麼嚴重,家長引導得法最重要
TAG:給孩子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