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讀歷史可以明心智,歷史故事中蘊含的哲理:伊尹巧做錯事

讀歷史可以明心智,歷史故事中蘊含的哲理:伊尹巧做錯事

魏徵有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笑看史事,可以從中汲取到處理問題應該有的態度和方法,從而讓自己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鎮定從容。

用《大學》中的一段話與讀者共勉: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歷史哲理故事

歷史故事正文:

伊尹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湯的右相,為商湯攻滅夏朝、建立商朝出謀劃策, 出了不少力。但是,起初他並沒有得到商湯的重用。伊尹本是商湯的家奴,平時負責種菜做飯。由於他十分聰明,又善於向別人學習,所以不僅成為種菜的好手,還有一手絕妙的做菜本領,因而頗得商湯喜愛,多次受到商湯的賞賜。

雖然如此,伊尹還是不甘心做個種菜做飯的家奴,他有自己的抱負,想為國家出力,因而也十分關心時政,只是沒有一顯身手的好機會。

商湯是個很開明的人,能夠知人善任,因此網羅了一批有識之士。為了引 起商湯對自己的注意,伊尹想出了一個有點風險的好主意:有一段時間,他故意 把飯菜做得不合口,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要不就把飯燒糊,總之,商湯吃的很不適口。終於有一天,在商湯宴請賓客的時候,伊尹又把飯菜做得很不適口。賓客們礙於商湯的面子,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勉強吃了一些。商湯看在眼裡實在氣 憤,本來打算好好款待賓客,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好感,沒想到卻被廚師搞得這樣不盡興。於是就氣沖沖地命人把伊尹帶到面前查問原因。

商湯生氣地問道:「伊尹,你平常做菜很好,我也賞賜你了,並沒有虧待你,對吧? 」

伊尹答:「是 的,您待我的確很好,我很感激您。」

商湯又問:「既然如此,你為何最近做 菜那麼不認真?不是太咸就是太淡?還在我宴請賓客的時候讓我出洋相?你要是沒有合理的解釋,可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

伊尹神態自若地說:「主人,做菜時不能放鹽太多,太多了就鹹得很不合口;可也不能放的太少,太少就會使菜變得沒有味道。只有把鹽和各種調料放的合適,做出的飯菜才色香味俱全。」

商湯說:「是啊,你不是很清楚嗎,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明知故犯? 」

伊尹答道:「做飯是這個道理,治理國家也是如此啊!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就比如您在最近處理的國事中就犯了操之過急的毛病一樣。」

商湯聽到此處,知道伊尹是個難得的人才,左右的賓客也紛紛點頭表示讚許,並給伊尹求情,請求商湯不要難為伊尹。商湯不僅沒有難為他,還下令解除 了他的家奴身份,讓他陪在自己身邊做謀士。不久又升任其為右相,終於成就了一番大業。

哲理感悟:

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得到別人的賞識,這似乎是每一個人都會問的問題。伊尹作為一名普通的種菜做飯的家奴,雖然有一腔熱血,滿身才華,但是卻並沒有被人發現。於是,他便給自己創造機會,把本來做得很好的飯菜,做得不適口,迫使商湯問明原因。伊尹就趁此機會,表達自己的高超見解,終於得到 商湯賞識。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當然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只是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自身條件不同,實現自己價值,得到別人賞識的方式就會不同。只要能 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一定能夠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