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龐統是怎麼死的,是陰謀嗎?

龐統是怎麼死的,是陰謀嗎?

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龐統5定其謚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是葬在落鳳坡。。不是死在落鳳坡。是《三國演義》虛構的,這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有意將龐統之死提前, 以便諸葛亮及早入蜀,指揮奪取益州的戰鬥(歷史上諸葛亮是在劉備包圍雒城以後才與張飛、趙雲等溯江入蜀,分定郡縣,然後與劉備共圍成都的)。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龐統為劉備奪取益州所起的關鍵作用,對龐統而言未免不大公平;為此,羅貫中又虛構了龐統在赤壁大戰中巧獻連環計、在耒陽半天了斷百日積案等情節,有力地表現了他的才幹,為塑造其忠烈睿智的形象作了補償。

作為當時益州戰場上的總軍師,龐統的不幸身亡,對劉備 集團實在是巨大的損失。眼看著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而他卻看不到了。對於龐統的死,史載「劉備軍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史書的記載可謂簡潔明了,一語中的。但是,龐統的死只是意外中箭這麼簡單嗎?

龐統怎麼死的?龐統之死始末,歷史上龐統怎麼死的,龐統炸死落鳳坡是巧合還是陰謀

龐統詐死落鳳坡:隆中對策荊州問題發生矛盾

龐統(179—214),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年少淳樸好學,但是沒人能賞識他。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他的叔父龐德公和當時的荊 州名士「水鏡」司馬徽卻不這麼認為。司馬徽認為他是「南州士之冠冕」。而「水鏡」的號,又是龐德公贈與司馬徽的。可見龐統確實是了不起的人才。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大半個荊州,被群下推為荊州牧,這時龐統也投奔了劉備。當時劉備並沒有與龐統深入交談過,對其不是很了解,只認命他做個耒陽縣令。龐統認為劉備大材小用,所以在任不理縣務,沒有什麼出色的政績,後來被劉備免了官。當東吳魯肅知道此事後,感到非常可惜,便馬上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再加上此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 起過龐統,這便引起了劉備的高度重視。於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談古論今,縱橫天下,劉備甚是驚訝,認為龐統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後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地位可見一斑。既然有兩個軍師中郎將,那麼必將要有兩個用兵方向,這就是後來的益州方向。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揚言要進攻漢中的張魯。漢中與益州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益州牧劉璋得知此事非常恐懼。此前劉璋的別駕張松由於沒有受到曹操的賞識,對曹操特別忌恨。勸說劉璋迎劉備入蜀進攻張魯。劉璋聽從了張松的建議,派軍議校尉法正邀請劉備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法正奉命來到荊州,迎接劉備 入蜀。法正看出劉備有雄才大略,是真正的明主。於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勸劉備藉機謀取益州,自己與張松做內應,來個裡應外合,共謀大事。劉備思考再三,認為可行。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

這句話本是龐統在劉備謀取益州猶豫之際時說的。但進一步看,就會發現,龐統對荊州之地並不看好。魏、吳兩國早已對荊州虎視眈眈,荊州已成為三家 的必爭之地,矛盾之地。再加之,荊州這幾年也飽受戰火,人才本來就很少,經濟十分落後,南方蠻夷不好管理。所以,他對荊州這塊戰略要地並不感冒。相反,她認為荊州是一塊是非之地,早晚要出亂子。但是,這就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的荊州之地發生了潛在矛盾。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在隆中對策中,諸葛亮對荊州甚是看好,在他眼裡荊州的地位與益州同樣重要,有了荊州,才能與益州實現鉗形攻勢。在之後劉備伐吳的主要目的就是重 新奪回失去的荊州,而趙雲、黃權等人都極力勸阻劉備不要伐吳,力陳伐吳之害,劉備執意不肯。劉備向來能聽從群下的建議,為何在伐吳這個問題上,卻不聽眾勸,一意孤行呢?史書對諸葛亮是否贊成伐吳並無明確記載,那麼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諸葛亮贊同伐吳,因為荊州是隆中對策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對不容有失。不難看出,龐統對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隻拳頭打人是有自己看法的。當然,並不是諸葛亮不能聽取他人意見,只是對於隆中對策,諸葛亮希望別人在自己的意識下執行,會更好的發揮眾人的所長,隆中決策是整個戰局的指導方針。至此,這就為二人之間的無形的矛盾,和龐統的死,埋下了禍根。

龐統的第一次「自救」

龐統與諸葛亮之間,必然要有一人要追隨劉備入蜀,因為龐統對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有著自己的看法,所以諸葛亮沒有追隨劉備入蜀,而留下鎮守荊州。這 還不夠,劉備手下的重要將領關羽、張飛、趙雲等也都留下鎮守荊州。這一來讓劉璋放鬆戒備;二來可見諸葛亮對荊州是多麼的重視啊!入蜀是危險的,弄不好會葬 身此地。龐統很」幸運「,隨劉備入蜀,黃忠、卓膺等也隨同入蜀,在別無其他重要將領。

在整頓好一切以後,劉備信誓旦旦地開進即將屬於他的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今四川綿陽東)相會,在劉璋給劉備準備的宴會上,龐統獻策說:「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 也。」但是劉備並沒有同意這個策略。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如果是諸葛亮,他一定是不會獻此策。早在曹操南下荊州時,劉備過襄陽,諸葛亮就曾提議攻打劉琮,但是劉備「不忍」,或者說是仁義觀念束縛著他。劉備在荊州十餘年,都沒敢對劉琮輕舉妄動,更何況現在呢?

龐統大概可能也知道這點,但這又是絕好的機會,龐統不想錯過。倘若劉備採納了這個計策,那麼龐統可能就不會死,或者能立下更為卓越的功勞。沒辦法,錯過了,這樣龐統失去了「自救」的第一個機會。

之後,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今廣元市青川縣)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 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今四川廣元西南)。但他並未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龐統的二度「自救」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率軍東征,孫權向劉備求救。年十二月,此時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 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

對於這三個計策,劉備認為上計有些操之過急,不敢冒這個險;下計儘管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白白的耽誤了兩年的時間,下計不可取;那麼只有中計了, 劉備認為中計比較適中,恰到好處,於是贊同了中計。倘若劉備選擇了上計,那麼龐統就又有可能不會死。沒辦法,劉備選擇了中計。這樣龐統的最後一次「自救」 機會也沒有了。

隨後召見白水關的都督楊懷和高沛,說他們無禮,將他們二人殺掉了。然後命黃忠、卓膺揮軍進攻,劉備與龐統則去白水關接管了白水軍。之後劉備揮兵 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與黃忠、卓膺等匯兵涪城。此時,劉璋已遣璋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劉備於涪城,但是沒能擋住劉備的兵鋒,被接連挫敗,退守綿竹,後綿竹都護李嚴舉城投降。

龐統詐死落鳳坡悲情的結局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已將雒城重重圍住。雒城是成都最後的一道屏障,也是最堅固最重要的一座城池。此時雒城已被圍攻將近一年了。只要將它攻克,成都便近在咫尺。

是年五月,劉備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城行動。由於規模較大,就連軍師龐統也親自出馬,率領士兵攻城,很不幸,天妒英才,龐統在戰鬥中,被敵人飛 箭射中,跌馬而死。當時只有三十六歲。作為軍師,最忌諱領兵打仗,他犯了這個嚴重的錯誤。就這樣,龐統死掉了,勝利已近在咫尺,而他卻看不到了。

當諸葛亮踏上成都的土地上,他笑了,在他的渾厚的笑聲中,透射出一絲莫名的無奈。難道我錯了么?不,我沒有錯!!!我的隆中對策沒有錯,它是對的,誰也不能質疑。。。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代歷史迷 的精彩文章:

喬峰的武功為什麼這麼高?
什麼?元朝治下的漢族新娘 必須先陪蒙古保長睡?

TAG:古代歷史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