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信仰」談手機品牌的危機
1、如此「蘋果信仰」
9月22日,iPhone8開售,結果是一片慘淡。
三里屯黃牛出的價格比官網少80塊,而鄭州線下店貼出告示牌,降價100塊,聞所未聞。
然後就是世界各大城市蘋果店一片冷清,香港、台灣、北京、杭州、鄭州、悉尼均是如此,早上排隊的人寥寥。只是苦了熬夜的科技媒體記者們,聽說騰訊科技還專門派人在三里屯搞了直播,讓人心疼。
當然,也有好的現象,比如澳大利亞悉尼的蘋果店有三個果粉連續排隊11天,買到了iPhone8,以這種「行為藝術」致敬蘋果,庫克知道肯定會欣慰。
此外,媒體記者也是情懷滿滿。有記者寫了一篇文章《扎心了,蘋果》,講述自己凌晨4點趕去三里屯蘋果店排隊,結果發現一個人也沒有,莫名其妙成了第一人。
對於這一現象,他說:
「似乎人人都在等 iPhone X,我們十一月三號再見吧,想必那個凌晨,各家蘋果店會熱鬧更多,而且我相信,雖然線下店遇冷了,iPhone 8 的銷量也不會差,依然會比 iPhone 7 會銷量更多。原因是,是估計越來越多的人像我這樣,開始把 iPhone 當做一種伴隨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沒太多驚喜但也不能缺少。」
這顯然是一位真誠的果粉,在他的眼裡:iPhone是一種伴隨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沒太多驚喜但也不能缺少。這是一個新穎的觀點。
持類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曾有一位果粉就這樣說過:「果粉們對於蘋果的喜愛並不是簡單停留在硬體產品上,更像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層面的追求。」
連續排隊11天、覺得蘋果沒太多驚喜但也不能缺少、把蘋果當成精神需求,這集中為我們展示了果粉的內心世界。
關於這一現象,在價值觀層面上討論早已泛濫,而且眾說紛紜,本文不再贅述。只是,心裡隱隱覺得:時至今日,這對蘋果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隱患呢?
是的,我們可以認為果粉對蘋果的支持對蘋果是一種利好,但只是如此嗎?當我們瘋狂崇拜一件東西,會不會導向一種迷信,從而對這件東西本身造成負面的影響呢?
本文對果粉不持批判態度,我們將討論的問題是:信仰和手機品牌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
2、諾基亞和HTC的啟示
在手機行業,蘋果並不是最先佔有人們信仰的手機品牌,自然也沒有佔有所有人的信仰。
除了蘋果信仰外,我們值得關注其他的信仰,比如諾基亞信仰、HTC信仰、小米信仰還有鎚子信仰。
先說諾基亞信仰。
因為這份信仰,諾基亞如今有勇氣重操舊業,重新撿起了智能手機業務。
今年初,諾基亞6在中國銷售,結果手機一上架,五秒鐘內就被哄搶一空,讓諾基亞大呼意外。而第三方渠道則藉機抬了300-500元,氣得一眾諾粉忍不住罵娘,這不是和小米的飢餓營銷一個德行嗎?
當然,既然是「買信仰」,也就沒那麼多計較了,界面新聞3月的報道就指出:京東上2.8萬條評論,只有1000條評論是中評或差評,似乎只有這1000人能抵擋住信仰的殺傷力,說一兩句真話?
即使諾基亞手機早已成為歷史的,但在粉絲的熱情支持下,還是那麼火熱。而當下的火熱也說明了那個時代的他們的熱情。
那時候,蘋果手機一出世,諾粉(諾基亞粉絲)的嘲諷和鄙視堪稱壯觀。
知乎大V「姚冬」曾是iPhone第一代用戶,也曾是諾基亞的員工。iPhone發布時,他的上級以研究對手公司的名義公款買了台iPhone,那時中國還買不到iPhone,於是他的上級給員工群發郵件,說誰有興趣可以借去玩一周。一周過後,只有一個人申請,就是他自己。
從諾粉和諾基亞員工的態度,諾基亞焉能不錯過智能手機浪潮呢?當時的諾粉是以億計數的,比果粉的數量甚至更多,誰能保證諾基亞高層沒有被這一現象蒙蔽?
那時,諾粉和今天的果粉一樣,他們對諾基亞熱烈、真誠,這種情感還演變成情懷、信仰。
如今,果粉和曾經的諾粉似乎也走在同一條道路上: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並非完美,其對中國市場存在的「雙重標準」等輕慢現象早就備受爭議,最近力推的「蘋果稅」又飽受指責,但相當多的果粉仍然力挺蘋果,誰能保證蘋果不會成為第二個諾基亞呢?
不管蘋果是否會成為第二個諾基亞,反正HTC已經基本成為第二個諾基亞了,谷歌對HTC手機業務的11億美元的收購幾乎埋葬了這一獨立手機品牌。
HT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 Windows 智能手機、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機、第一部4G 手機、第一部全金屬智能手機,在2011年前媲美,甚至力壓iPhone,HTC手機有太多榮耀可以讓腸粉(HTC手機粉絲)回味。
在HTC還未進入大陸市場時,早期的腸粉想盡辦法從香港、台灣代購,一度出現這樣的特殊現象:淘寶手機頁面都是還未進入大陸市場的HTC手機。
相比於諾基亞信仰以及蘋果信仰,HTC信仰並不落於下風。
可是,當HTC不斷走下坡路時,部分腸粉還是一如既往擁護HTC,聽不得半點壞話,甚至不斷掀起辯論和罵戰,一如當年的諾粉。
3、小米和鎚子:互聯網手機何去何從?
諾基亞手機、iPhone、HTC手機都是劃時代的產品,人們對他們信仰源於對「從無到有」和「第一次吃螃蟹」的興奮和回味,而小米信仰和鎚子信仰則來自人為的製造。
小米模式的基礎是小米公司對米粉的運營和維護,兩者相互成就,成為了罕見的「共同體」,「網紅」羅永浩憑藉個人魅力吸引了百萬規模的用戶,米粉和錘粉得益於這種個人體驗,形成了手機信仰。
米粉和錘粉是手機圈「狂熱」的兩種存在,他們的忠誠程度絕不亞於其他手機品牌的粉絲群,他們在輿論場上的「攻擊性」更加明顯,他們的凝聚力和行動力也更勝一籌。
對於小米和鎚子而言,他們對品牌的冷啟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但是,小米和鎚子都走向了一條道路:衰弱。
鎚子自不用多說,除了誕生時給人驚喜感外,目前正垂死掙扎中。而小米火了幾年後,在2016年達到峰值,已有模式不再靈驗,去年一季度的銷量跌出全球前五,迎來了「衰弱」。
值得注意的是,兩者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今年5月的堅果pro發布會上,羅永浩哽咽地說:「我預感到我們後面會越走越順,會賣瘋了。但是我想你們在場的朋友知道一句話就是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後面賣了幾百萬台、幾千萬台,你要記得這個其實……………如果有一天賣了幾百幾千萬台, 傻逼都在用我們的手機,你要知道這是給你們做的。」
結果,錘粉們嘩啦啦得掉淚。
錘粉還是羅永浩話語中的核心,但是,如果羅永浩只想著為錘粉做手機,而把其他人看成「傻逼」,那麼鎚子還有未來嗎?錘粉再多也就千萬,而鎚子要面對的市場有幾億人,甚至幾十億人(包括國外),沒有比這更糟糕的發言了。
還是小米清醒。
小米衰相顯露後,隨即推出「國民手機」概念,從米粉手機到國民手機的轉變,說明小米已經從「粉絲信仰」的陷阱中醒悟過來了。
還是OPPO與VIVO真正懂得市場經濟的真諦,它們從不搞「共同體」、「情懷」,渠道、廣告才是它們以及手機品牌成敗的關鍵詞。
雷軍曾說,OPPO與VIVO之所以能在今年爆發,是因為它們遇上了三四五線城市的換機熱潮。
三四五線城市恐怕是生長不出成群的「米粉」的。
後來,雷軍也在默默學OPPO與VIVO,請明星做廣告、親自下鄉布局小米的線下渠道,再加上解決飽受詬病的供應鏈問題,小米開始了重新崛起之路。今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小米手機銷量重返世界前五。
三星某高管曾說過:「我認為果粉在剛開始的時候會處於盲目崇拜的狀態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充足的數據和資源能夠讓用戶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對於所有手機品牌而言,這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市場真理。讓市場的歸市場,信仰的歸信仰吧。
作者:搞機哥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HTC手機「賣身」谷歌,11億美元的交易意味著什麼?
價格破千!全面屏手機大潮剛起,就已陷入血戰
就算iOS 11爛成渣,也勸你趕緊升級!看完這篇就懂了
點擊展開全文
※馬雲貝索斯實力大起底,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必有的一戰,勝負你來判
※《芳華》凌晨1點宣布撤檔,這部電影的命運將會怎樣?
※掃描日漸蕭條的美國零售業:6403家商店倒閉,蘋果交不起房租
※2017中國OTT大屏營銷領袖峰會發掘OTT大屏新金礦
※寺庫納斯達克敲鐘上市;電視劇網劇製作意見限制演員片酬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