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60年代末以來,美國建築商的生產效率已經下降了一半

1960年代末以來,美國建築商的生產效率已經下降了一半

效率避開了建築業

——自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美國建築商的生產效率已經下降了一半

原載《Economist》雜誌,孫楚津譯

九年前,柏林Brandenburg機場完成了第一次混凝土澆築。機場計劃於2012年開張,花費12億歐元(18億美元),並且每年接待3400萬旅客。現如今航站樓里卻只有那些戴著安全帽的人。項目超過預算六倍,仍有66,500個建築問題需要解決。去年項目發言人被解僱,因為他稱該項目為「shit-show ()」,並且說只有「嗑了葯」的項目經理才能保證機場的開張日期。

柏林的機場是一個更廣泛問題的極端例子。從表面上看,建築業似乎足夠健康。建築業全球市場價值10萬億美元,保險公司Euler Hermes預計今年將增長3.5%。但是牛津大學Sa?d商學院的Bent Flyvbjerg說,世界範圍內超過90%的基礎設施項目不是未按期完成就是超預算。即使是最尖端的科技公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蘋果公司位於矽谷的新總部比原計劃晚了兩年才開張,並且超過預算20億美元。較小的項目也有類似的困擾。英國建築師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的建築當中有60%不能按期完成。

諮詢公司麥肯錫表示,建築業保持著所有產業中的生產率增長最低的尷尬榮譽。在過去的20年中,全球建築業每小時價值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長1%,約為製造業增長率的四分之一。富有國家的趨勢尤其糟糕。在同一時期,在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工業效率典範國家,其建築業生產效率幾乎沒有增長。在法國和義大利,建築業生產效率還下降了六分之一。在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建築業生產效率更是令人驚訝地下降了一半

建築材料的價格並非原因,它們已經在增值計算中減去(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上升)。遵守各種規定帶來的負擔——例如申請許可證——只負部分責任。美國勞工統計局表示,自1987年以來,在美國此類規定造成生產率損失八分之一。

負更大責任的是兩個更為廣泛的結構性趨勢。首先,工人替代機器,工業的資本密集性正在減弱。這一轉變在擁有廉價勞動力的國家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沙烏地阿拉伯,從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引進工人比購買機器更便宜。然而在許多國家,勞動力成本可能會刺激企業用資本替代工人。

相反,建築業需求的波動性促使建築商們限制投資。諮詢公司Bain & Company的Luc Luyten表示:「建築業在痛苦的經歷中學會了為下一次衰退做好準備。」重資本的建設方式帶來了高昂的固定成本,而且在低谷期難以降低。與之相反,工人則可以被解僱。

第二個大問題是,建築業的大部分都沒有統一起來。高效企業理應擠壓落後企業,從而產生更大、更具生產力的企業。「但是建築業似乎是一個違反亞當?斯密的行業。」 Mr Luyten表示。這一部分是因為建築規範不僅在國家之間不同,在國內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差異,使得規模效益難以獲得。大多數項目的定製性更是進一步限制了規模的通常優勢。由於大多數項目設計不同,承包商每一個項目都必須從頭開始。

目前美國有大約730,000個建築單位,平均每個單位10名僱員;歐洲有330萬個單位,平均每個單位4名工人。競爭激烈,而且利潤率比零售業以外的任何行業都低。這種碎片化造成了自己的問題。微薄的利潤使得投資更加不可能。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Thijs Asselbergs教授表示,通常項目有十多個分包商,每個分包商都希望利潤最大化而不是合作控制成本。

結果就是這個行業不斷提高給客戶開出的價格,卻全然忽視可以提高生產力的工具。「當我們都在用iPhone的時候,建築業還停留在Walkman階段。」荷蘭建築師Ben van Berkel說道。許多建築專業人士還在用滿是錯誤的手工計劃。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混凝土框架塔樓建造師會發現除了更好的安全標準,如今的建築工地幾乎沒有變化。

關於建築業可能如何前進的例子並不難找到。如同建築師的基本要求,更多的建造師可以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其他方法尚處於早期階段,但也展現出了前景,譬如遙控起重機和自動駕駛推土機(日本設備生產商Komatsu正在開發後者)。諸如海上建設等商機,已經顯示出對技術和量產的投資是如何大大提高效率的。

在陸地上,一些企業成為量產的基地。瑞典宜家公司的子公司BoKlok只在現場進行五分之一的施工,其餘工作在工廠內完成。構件可以標準化並由此降低成本。BoKlok認為其建造速度是行業常規速度的兩倍。一家名為Katerra的美國公司也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中生產公寓的預製構件。這將有助於每家公司獨立完成自己的每一個建設階段,而不是依賴於一堆冗雜的分包商。

最快的增長發生在中國。儘管基數較小,勞動生產率正以每年7%的速度不斷增長。日趨緊張的勞動力供應已經促使企業嘗試自動化。模塊化建築也在興起,有一家公司在19天內建起了一棟57層高的塔樓。

然而,這些技術仍然是不普遍的。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微薄的利潤和對未來低谷的恐懼持續地限制了投資。即使是採用了新方法的公司,增長也會受制於對新技術質量的懷疑。中國的一些模塊化塔樓已經在單元之間出現了滲水。在英國,曾經在量產房屋方面的嘗試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上世紀60年代以來建造的劣質模塊化社會房屋已經拆毀。英國抵押貸款出借方會避開使用「非傳統建造方法」建造的房屋。BoKlok和Katerra希望他們的建築能矗立一個世紀。但是和建造施工的其他種種一樣,觀念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改變。

相關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新征課題組 的精彩文章:

TAG:陸新征課題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