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轅北轍?不走尋常路,腹針治療頸痛!

南轅北轍?不走尋常路,腹針治療頸痛!

頸部疼痛是世界範圍內常見且具有挑戰性的健康問題,個人一生中平均發病率為48.5%。頸痛可帶來放射性的頭痛或上肢痛,會影響工作(18.9%)與個人生活(13.7%)。頸痛患者會選擇接受口服藥物、注射、手法治療、替代療法、補充療法或者手術。頸痛患者中有25.2%會選擇就醫或尋求替代療法,包括針灸,但其療效仍不明確。

腹針療法是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該療法根據以神闕穴為中心的腹部先天經絡系統理論,尋找與全身部位相關的反應點,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醫認為腹部是腹腔內諸多重要臟器的體表投影,且分布著大量的經脈,氣血向全身輸布,是審察癥候,診斷、治療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可利用其治療內臟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療效,臨床主要適用於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近期一項研究為腹針治療頸痛的臨床療效提供證據。

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的臨床研究,於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香港中醫藥中心進行。共154名患有頸痛的志願者參加了研究,隨機分為接受腹針(n=77人)、非穿刺、假腹針(n=77人)。腹針組取穴為中脘、商曲、滑肉門、關元。根據腹針理論,中脘對應頸1,商曲對應頸7,滑肉門對應肩關節。具體取穴方法與傳統取穴有著一些不同,也是特色所在。兩組都在執行標準化治療、註冊的中醫實習生處接受了6個療程的治療。通過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NPQ)評估頸痛評分的改善。

結果發現,在2周和6周時,相比較於對照組,接受腹針的患者均在頸痛評分(NPQ)中顯示出了更大的改善。腹針組患者在頸痛強度也有了更顯著地改善,並小幅提高了生活質量,且無嚴重不良事件。

譯者按

此實驗由香港的中醫同仁完成,具體的實驗設計巧妙,樣本充分(太多了翻譯不過來了),內容細緻,值得學習。譯者學習過腹針,見證過腹針的療效。此篇論文從循證的角度增加了腹針使用者的信心。假腹針組做的很有意思。也從側面說明了腹針操作規範的重要性,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肚臍是人在出生前的「生命線」,出生後其功能逐漸被人忽視。實則這一部位可以被更好的應用於人體的健康維護和疾病治療,中醫的臍療、腹針的理論基礎均來源於此。腹部臍周這一局部與全身有著密切聯繫,著眼於這一部位達到治療頸部疾病的目的,看似南轅北轍,實則體現了很高的智慧,相信其中的醫學道理會逐步被現代醫學揭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方循證情報速遞 的精彩文章:

TAG:漢方循證情報速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