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種作戰等領域前景廣闊 方興未艾的水下滑翔機

特種作戰等領域前景廣闊 方興未艾的水下滑翔機

方興未艾的水下滑翔機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3次突破世界下潛深度紀錄,最大下潛深度達6329米。水下滑翔機正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受到國內外的極大關注。

克服傳統海洋觀測困境

傳統的海洋觀測,通常高度依賴固定系泊設備和海面研究船。飛機或衛星可以高效完成海面觀測,卻難以穿透水體,有效進行較深海域的監測。傳統無人潛航器普遍使用電池作為動力裝置,航時短,續航力弱。

水下滑翔機的出現,突破了傳統海洋觀測困境。水下滑翔機概念最早由美國於1989年提出,其俗稱借用了航空領域滑翔機的說法。它與傳統水下平台所採用的推動力不同,沒有採用螺旋槳推進系統,而是以浮力為推進動力,通過調整浮力的變化,配合機翼進行水平和垂直方向轉換,在滑行過程中無需消耗能量,從而實現在大範圍海域內長時間連續運動,已成為可持續的海洋觀測平台。

一是續航力強。與電力驅動的潛航器相比,海洋作業時限從小時延伸到數月甚至數年,航程遠,續航力長,可以到達很多以前難以觸及的位置,甚至實現環球航行,有效提高海洋環境的空間和時間測量密度。

二是隱身性能好。由於採用新的水下推動系統,具有低功耗高靜音的特點,其雜訊幾乎等同於海水自雜訊。此外,其自身體積較小,難以被探測。

三是效費比高。不僅可重複使用,而且由於採用自主工作模式,僅需在上浮階段接受相關指令,控制系統相對簡單,通過多機協同工作,可形成廉價的對潛偵察、對沿岸偵察的感測器網路。

水聲探測「多面手」

水下滑翔機能力出眾,用途廣泛,可以與其它海洋環境探測手段結合,建立比較完備的水聲探測體系。

海洋環境監測台。通過搭載各種感測器,可對海洋溫度、密度、深度、潮汐、海流、海洋鋒面和海水透明度進行長時間、大範圍的垂直剖面測量,不僅可提供科學、可靠的水文數據,而且有利於水下聲信道的研究,以便更準確地分析不同海域水下聲傳播特性,為水下作戰提供情報和信息支撐。

海底機動偵察兵。利用其獨特的長航時、高隱蔽性特性,通過攜帶各類聲、光、化學、生物、核探測等感測器,可對敵港口、主要海峽、出海口進行長時間、大範圍的水下前出偵察與監視,對敵水下潛艇、水雷、蛙人等目標進行隱蔽偵察和預警探測,為反潛作戰提供早期預警信息。

移動通信網路節點。水下滑翔機搭載有水聲通信、無線通信和衛星通信等設備,可作為通信網路節點實施中繼通信。水下滑翔機在水下巡航過程中,可通過水聲通信系統與其他水下滑翔機、潛艇及海上艦艇傳遞信息;當處於水面狀態時,它可以通過衛星通信數據鏈將信息傳給岸基信息處理中心和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也可通過無線網路與任務海域的艦船、海上巡邏飛機等作戰平台進行信息交互,從而在聯合反水雷、反潛戰中擔負通信及情報支援等任務。

未來,水下滑翔機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低能耗混合驅動技術。針對水下滑翔機運動速度慢,在強流海域難以實現預定航跡的不足,開展包括螺旋槳推進與浮力、波浪等多種驅動相結合的混合驅動技術研究,加強 「深海有效載荷」技術研究,提升水下滑翔機在強流海域的適應能力。

多功能集成模塊技術。針對水下滑翔機的使用條件,可根據任務不同載入不同任務模塊,及時適應未來的多任務需求,在模塊的體積、重量和能耗方面進行改進,實現與滑翔機的有效集成。

智能化聯網協同技術。研發可用於空中、水面、水下、地面等各種無人系統的通用控制系統,能將水下滑翔機和潛艇進行自動組網、聯網協同、跨域整合和實時共享情報,實現完全自主實施無人機攻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客戶端 的精彩文章:

雙邊關係再受挫 美國要求俄羅斯關閉俄駐舊金山總領館
美國「哈維」導致損失嚴重 特朗普捐款100萬美金
球迷狂贊國足!1:0戰勝烏茲別克向死而生!
小女孩被海浪捲走 泉州警民合力救援

TAG:中國網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