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復官帖》,據考證當作於崇寧三年(1104)五月,乃米芾去世前三年所書,可謂晚年得意之作。此帖凡十三行,共九十字。字型大小錯落,字字側欹險峻,左右騰挪,信手揮就,然絕無造作之氣,其中雙行夾注式的小字尤為放鬆自然,極具藝術魅力。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這件作品的酣暢淋漓,使人臨寫時都會感覺神融筆暢,無所不可。其點畫精準的用筆與瀟洒的姿態令人拍案叫絕,假令米元章沒有大年初一還在臨寫法帖的刻苦與努力,若不精通書法的法度,他又如何可以表現的如此自然?所以,當米芾講「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的時候,這是他有著過硬的資本,才能一逞快喉語。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如果想在書法上有所收穫,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深入傳統、遍臨百家、博採眾長。這樣似乎看起來是比較慢也比較笨的途徑,但實際上,慢往往意味著快,笨也往往意味著巧。「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實踐多少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在「宋四家」中,蘇東坡的天分最高,成就最大,但他似乎對書法並不太看重。他自己就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黃庭堅富有詩人的氣質,草書恣肆不拘,有「展眼舒眉之姿,伸手掛足之俏」,但看得多了,就不免顯得單調和草率。蔡襄功力深厚,用筆一絲不苟,但拘謹有餘,而靈活不足。米芾則兼具眾家之長,是一個個性鮮明、面目繁多的書法家。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這件作品給人的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自然洒脫、一氣呵成。初看起來,整幅作品橫不成行,豎不成列,甚至出現了幾處補字的情況,是一件不太完美、不太精到的作品。但正是由於這種不完美和不精到,反而使這件作品更具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第一行「一年復官不知是」下筆緩慢,起筆藏鋒,中鋒行筆,結體穩健,筆酣墨飽,充分顯示了米芾的功力。從第二行開始,則有了明顯的變化,起筆不再處處藏鋒,而是或藏或露,行筆不再遲緩,而是加快了速度,增加了草書的成分,而且多有枯筆。這些,一方面增加了字的動感,另一方面增加了字的力度,同時,也增加了整幅作品的氣勢。在用墨方面,這件作品也頗值得稱道。燥、潤、酣、枯、濃、淡自然地組合在一起,達到了燥潤相映、濃淡相宜的效果,給人以強烈的節奏感和震撼力。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最後,再說說這件作品的章法。古人云:「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用這一標準來評價《復官帖》,是最為貼切不過的。儘管它橫無行、縱無列,但米芾卻在書寫的變化中實現了整幅作品的和諧統一。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是一種矛盾中的和諧。

這件作品的另一個值得讚歎之處是米芾對古人的融會貫通。米芾對於前人如「二王」、顏真卿、李邕等的法帖到了如醉如痴甚至為了據為己有而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在傳統上下過很大的工夫,有時臨摹原帖可以毫釐不爽、幾可亂真。《宋史》上稱他「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正因為他功力深厚,在創作過程中就可以如魚得水,左右逢源。米芾並不是一味地摹仿前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功力和對傳統的理解自然流露,從而達到天衣無縫、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集古終能自成家」,米芾的成功給予後人的啟示也就在於此。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米芾 行書《復官帖》臨習分析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致施敬亭札》

TAG:中國書法網 |